龔曉波 曾月明



摘要:本文以2015-2017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深入分析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并進一步考察媒體監督在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的影響中發揮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第一,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程度有顯著正向影響,即管理層權力越大,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第二,良好的媒介環境能夠顯著抑制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程度的影響,媒體監督具有公司治理作用。
關鍵詞:媒體監督 管理層權力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一、引言
現代企業兩權分離使得經理人掌握企業的實際控制權,但管理層權力的擴張容易滋生出委托——代理問題。管理層作為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管理層權力越大,掌握的企業資源和信息越多,越可能利用權力通過自定報酬、在職消費等手段謀取私人利益,也就越有動機通過盈余管理來粉飾企業的盈余信息,從而達到滿足經營業績考核要求或者掩蓋利益侵占行為的目的。這種盈余管理行為會影響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誤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實際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的判斷,甚至會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行。而媒體監督就是打向上市公司的“聚光燈”,使上市公司的財務違規行為更可能被發現,給公司管理層施加輿論壓力,對管理層權力形成約束,從而抑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減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維護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因此,媒體監督作為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的有力補充,為上市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文獻回顧
(一)管理層權力與盈余管理
目前學術界主要從股權激勵、企業生命周期、制度環境、產品市場競爭等視角出發,研究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的影響。Abernethy等(2015)發現,高管權力越大,其越有可能操縱盈余,實現自身激勵效用的最大化。羅珊梅(2017)發現管理層權力較高的上市公司在做出盈余管理策略時,會選擇在企業成長期進行應計盈余管理,而選擇在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進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賀琛等(2014)發現管理層集權使得盈余管理程度顯著增加,而完善的制度環境對管理層利用權力實施盈余管理行為具有明顯的制約作用。Datta等(2013)發現在高競爭行業企業中,高管的盈余管理的動機及程度更大。
(二)媒體監督與盈余管理
總結目前國內外關于媒體監督與盈余管理的研究,大部分學者認為媒體監督對盈余管理存在治理作用。Miller(2006)證實了媒體在識別企業會計舞弊行為的過程中扮演的“看門狗”角色——發揮了有效監督作用。盧碧(2012)證實了媒體關注能夠對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形成一種“盯住效應”。陳克兢(2017)發現媒體監督通過行政介入、管理者聲譽機制、投資者信息環境、審計意見這四個作用路徑來有效約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管理層權力與盈余管理
在委托代理關系中,企業所有者將控制權交給管理者,但由于董事會監督力弱和股權結構不合理等原因,在上市公司中容易出現管理層權力過于集中導致的委托——代理問題。當管理層的權力日益膨脹,在“理性人”的自利動機以及代理權帶來的信息優勢驅使下,會通過自定薪酬、在職消費等等的權力尋租行為來獲取超額收益,侵占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權益。而會計信息是企業所有者用來判斷管理層履約情況的重要依據,以此來衡量管理層的業績。因此,為了掩蓋利益侵占行為或者為了粉飾業績,管理層會采取調整應計項目的盈余或者改變真實交易活動事項這兩種手段來對會計盈余信息進行調整。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1和2:
H1:管理層權力越大,公司應計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二者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H2:管理層權力越大,公司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二者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二)媒體監督、管理層權力與盈余管理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媒體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參與者,不僅扮演著信息中介的角色,而且還扮演著輿論監督的角色。媒體監督機制正成為外部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補充,能夠對管理層日常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從而抑制管理層權力滋生的盈余管理行為。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越高,表示該地區媒體的宏觀監督能力發揮得越好。媒介環境發展程度高的上市公司所在地區,企業的各種行為越有可能被媒體關注和披露,從而有效減少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并且企業所有者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會降低,從而有效減弱管理層進行會計盈余調整的動機。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良好的媒介環境能夠抑制管理層權力對應計盈余管理程度的影響,即上市公司所在地區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越高,管理層利用自身權力進行應計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
H4:良好的媒介環境能夠抑制管理層權力對真實盈余管理程度的影響,即上市公司所在地區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越高,管理層利用自身權力進行真實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
四、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與樣本選取
本文以2015-2017年我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選樣本,對樣本進行如下篩選:(1)剔除ST和*ST公司;(2)剔除金融行業的上市公司;(3)剔除財務數據和公司治理結構資料不全的數據。本文的公司治理結構和財務數據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管理層權力變量指標在數據庫原始數據的基礎上進行了手工搜集整理;盈余管理變量在現有數據基礎上通過計算得出;媒介環境發展程度借助《中國傳媒發展指數報告》的測評結果來衡量。
(二)變量選取
1.被解釋變量。(1)應計盈余管理程度:本文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來計量應計盈余管理程度,用總應計利潤TAt扣除不可操控性應計利潤NDAt得到可操控性應計利潤AEM。(2)真實盈余管理程度:本文借鑒Roychowdhury(2006)和Cohen等(2008)的方法,將銷售操控、生產成本操控及酌量性費用操控作為真實盈余管理的替代指標,來構建真實盈余管理的綜合指標REM。
2.解釋變量。(1)管理層權力:本文采用指標賦值的方法計量管理層權力,基于總經理和董事長是否兩職兼任、董事會規模、管理層持股比例、股權分散度、管理層兼職這五個指標,來構建管理層權力評價體系,分別賦值為1或0,最后將五個指標得分加總,得到管理層權力的綜合指標。(2)媒體監督:本文采用媒介環境發展程度作為代理變量,取《中國傳媒發展指數報告》中各地區傳媒發展總指數的自然對數來衡量我國媒介環境發展程度。
3.控制變量。本文選取了企業規模、資產負債率、資產收益率、審計意見作為控制變量。具體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三)研究模型
為了驗證假設1和2即管理層權力對應計、真實盈余管理程度的影響,本文設定以下模型:
為了檢驗假設3和4即媒體監督對管理層權力與盈余管理關系的影響,本文進一步構建如下模型:
五、多元回歸分析
(一)管理層權力與盈余管理
表2前兩列為管理層權力與應計、真實盈余管理程度的回歸結果。管理層權力MP與應計盈余管理程度AEM、真實盈余管理程度REM均在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假設1和2得到驗證,即管理層權力越大,上市公司應計、真實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二)媒體監督、管理層權力與盈余管理
表2后兩列為媒體監督、管理層權力與盈余管理程度的回歸結果。管理層權力和媒介環境發展程度的交互項(MP*Media)與應計盈余管理程度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與真實盈余管理程度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負相關,驗證了假設3和4成立。這說明媒介環境發展程度越高,越能夠抑制管理層權力對應計、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而且對管理層權力與真實盈余管理關系的抑制作用更大。
六、結論與建議
本文研究發現:一是當企業管理層權力不斷膨脹,管理層越有動機和能力通過盈余管理的方式操控企業的盈余信息來粉飾經營業績或者掩蓋侵占企業利益的行為,并且管理層會使用應計和真實兩種盈余管理方式。二是較高的媒介環境發展水平能夠抑制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程度的正向影響,特別是對管理層權力與真實盈余管理程度關系的抑制作用更顯著。媒體監督在公司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較好的媒介環境能夠對公司治理、權力配置起到有效的制衡和監督作用。
本文的政策性建議:一是充分發揮媒體監督的公司治理作用,引導媒體成為監督資本市場、優化公司治理效果的有力補充。二是把管理層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完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權力配置。
參考文獻:
[1]Miller G S. The Press as a Watchdog for Accounting Fraud[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6,44(5):1001-1033.
[2]喻國明.中國傳媒發展指數報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3]聶建平.媒體負面披露、企業性質與會計信息質量——基于信息效應與監督效應的分析[J].財會月刊,2016(15):19-23.
[4]陳克兢.媒體監督、法治水平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J].管理評論,2017,29(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