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最實際的內部動力。而學生的興趣源自于具體情境,課堂教學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實施主體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著意創設各種有效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覺得“學習有味”,主動參與到教學中,由“厭學”到“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創設語言情境,激發興趣
語文課堂中的語言情境,它依賴學生已經擁有的表象和想象起作用,要求語言準確、簡練、生動形象,能誘發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感知所學的語言材料。在教師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學生通過對語言的物質形式的感知及對語義思維、記憶和想象而進入特定的情境。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教師通過示范朗讀,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同學們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吸引學生讀書的欲望,學生的感情朗讀也是借助語言來再現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內容和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因而在指導學生朗讀上,教師應重視自身的朗讀,把握好感情基調,與學生共創學習場景。
二、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可以集文字、圖形、音頻和視頻于一體,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能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但是,運用多媒體課件還必須有老師形象、生動的語言渲染,這樣才能有效地再現課文中用語言描寫的情境。
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教師先設置虛擬場景,讓學生同作者一起進入所描寫的又被多媒體所再造的情景中,讓學生同作者同時產生感受,并使學生的感受同作者的感受產生比較,相互碰闖,使學生與巴金比肩觀察、比肩表達,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時比較“真綠得可愛”和“綠得真可愛”的異同,咬文嚼字,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然后引導學生深研“我說許多株榕樹”的錯因,揣摩作者寫榕樹之大的妙筆。緊跟著,用作者兩次到了“鳥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歡那一種景象呢?這一個問題促進學生作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高漲。然后出示課件,展示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畫面中群鳥翔集、百鳥齊鳴,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情緒狀態,將在課件場景中看到的、聽到的與作者所描寫的相互對照,細細品味。然后分組學習討論你認為哪些句子對景物描寫最精彩?并結合畫面談一談為什么?之所以這樣設計,在于把讀書、觀察、驗證、分析、欣賞結合起來,深入學習、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怎樣表達的。又由于是分組學習,學生發表見解、思維碰闖的機會就更多,學習的個性化色彩就更濃,民主氛圍更強,學習的自由度也更高。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模擬情境,激發興趣
模擬教學情境,能給課堂帶來活力,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為了創設比賽情境,我讓學生分別用自己的左手和右手代表田忌和齊威王兩方,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別為三個等級的馬,邊演示邊講解兩次比賽的過程。讓學生在這種演示情境中領悟孫臏的善于觀察和機智聰明。實驗演示,把靜態化為動態,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為直觀可感的動作場面,妙趣橫生,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領會和掌握教材內容,而且調動了他們的參與性,培養了思維的有序性,發展了兒童的思維能力。以模擬的情境演示田忌賽馬過程,創設了一個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
四、創設實物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利用實物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和理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長知識,激發情趣。如在學習《我愛吃的水果》時,教師給學生帶來了實物香蕉,讓學生直接從外觀上感受香蕉的誘人,學生嘴上不停地贊嘆和發問。在這種情境之中,我就趁機問孩子們:請大家看老師手中的這支香蕉,來說說它的樣子。生:香蕉彎彎的!師:你真會觀察、用詞可真準!誰能說得更好,彎彎的香蕉像什么呢?生:香蕉彎彎的,像月亮。師:是嗎?月亮有時圓圓的,有時彎彎的,我們可用哪個詞來形容彎彎的月亮?師:你能自己糾正,了不起!(翹大拇指)以后,說話要做到用詞準確!誰還愿意說說?師:這樣,我們很清楚地介紹了香蕉的形狀。(板書:形狀)再看看,香蕉是什么顏色的呢?(板書:顏色)生:香蕉是黃色的!師:你能說出幾個表示黃色的詞語嗎?
師:你選擇哪個詞來準確形容我手中的這支香蕉呢?香蕉穿著( )色的外衣。
生:香蕉穿著淡黃色的外衣。生:我平時看到的香蕉還有許多小黑點,我說應該是:香蕉穿著淡黃色帶小黑點的外衣。師:(豎大拇指)你平時一定很愛吃香蕉,觀察可真仔細,我請你吃一支……
運用創設情境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以及積極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時他們就爭先恐后地讀起課文來,這時候的讀書帶有明確的目的性。然后再去指導學生品讀、理解課文,孩子們十分樂意地學習。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十分注重讓小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熱烈的情感驅動下進行創新、實踐,通過創設情境,為學生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插上“基礎”與“發展”的翅膀。情境的生動、形象、有趣,容易激起學生的情緒。在教學中巧妙創設語文情境,既能使整個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其自然的產生一種學習的需要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配合老師并參與到教學中,把思維調整到最佳狀態,這樣才能輕松愉快的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戈素云.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1,25.
作者簡介
魯艷杰,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從教4年,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