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摘 要:多元化教學方式是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其作用不可比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多元化教學進行充分的體現,能夠更好的將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進行深度優化,是義務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元化教學;問題;研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元化教學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打破了傳統教學弊端的同時,還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良好的教育,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運用多元化的學科知識,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數學作業,培養學生全面性發展。
一、多元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有利于掌握學生心理特征。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的幫助教師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在課前要制定良好的教學方案以及擁有充足的知識量,通過將不同的教學方案應用在課堂中可以及時的發現學生更喜歡的教學方式,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心理特征,盡快的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十分單一,課堂氛圍呆板,對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的影響并不大。通過運用多元化教學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進行轉變,例如在進行圖形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加入相應的動畫和文字,能夠讓學生擁有直觀感受的同時,更好的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對學生的智力開發有著良好的作用。
有利于教學手段的充分利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技術與現代教育相融合,由于教育本身就具有多樣性,通過將科技技術加入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的達到教學的目的,而且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手段可以找到不同的教學資源,再結合全新的教學設備,能夠將教學的多樣性得以充分的體現,因此,運用多元化教學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不斷的掌握各種教學手段,并加以有效的利用,提升了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小學數學的發展。
二、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多元化教學
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未來小學數學教學主要的發展趨勢。在20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結合自身工作經歷,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1.轉變學生學習觀念,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講明知識的重要性,多講與生活有關,多講與農村聯系較緊的知識,要求放低,每節課從盡量低的起點開始,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的軌道上來。
2.注重多種形式教學,提高課堂氣氛。小學生的思維依賴性強,較多處于被動思維狀態,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受傳統教育觀念,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或“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的興趣總是提不起來,久而久之感到厭倦,不想學,不主動去學。這就要求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數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喜歡上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前,利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小烏龜在鐘面形跑道上不緊不慢地爬了一大格,小白兔沿著鐘面形跑道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可裁判員卻最后判定:烏龜和兔子跑得一樣快。這個判定可令他們費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得多了,為何比賽結果卻是不分勝負呢?就當學生們疑惑之際,教師適時引入教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通過今天的學習,小朋友一定能解開這個謎”。這下學生們的興趣高了起來,專心致志投入到時分的認識之中。再如,在學習測量圓的周長時,給學生提供了一元的硬幣、棋子、在紙上畫出的圓,等材料,讓學生想辦法測量它們的周長,學生想了一會,學生自言自語地說:“用什么方法測量周長?用什么工具呢?”當學生用細繩測量畫在紙上的圓的周長時,感到不方便,學生便疑問頓生:“是否還有其它方法測量圓的周長呢?怎么測呢?”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從中發現問題,又自己解決問題,從而全身心投入學習當中去。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
3.加強與日常生活聯系,學以致用。努力挖掘孩子身邊的教材,時時關注熟悉的生活素材,不斷地溝通數學于生活的聯系,使數學與生活緊緊相連,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培養數學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買東西要用到數學,種植花卉要用到數學,坐車要用到數學……我們每天上學都用到了數學上學到的測量和統計的方法,數學在生活中學習特別有趣,有意義。如我們喝礦泉水或飲料的飲料瓶、罐上都標有刻度有500ml的、250ml的、220ml的、120ml的、還有100ml的。那么多的不同的ml種類,不是也可以用來解決許多關于生活當中液體刻度的問題嗎?當你幫助家務煮飯時,要稱200ml的水,只有500ml和100ml的容器,可以怎么做?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懂得了數學來源生活,同時也應用于生活。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如教學“圓的認識”后,我有意識地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面做一個半徑為1米的圓,有的學生想到兩個人用一根繩子畫圓,有的想到一排人轉一圈畫一個圓,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圍一個圈,沿這個圈畫出一個圓,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解決“為何現實生活中車輪都做成圓的,而車軸都裝在圓心上”等這些實際問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欲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4.注重同學間的團結協作,共同進步。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優生的發展,適當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在數學上“人人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我們可用“趕學互幫”的方法,讓學困生向優生看齊,讓優生幫助學困生一起學習,達到共同進步。在學習“觀察物體”時,通過學生的動手搭一搭,說一說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同桌、小組間進行,盡可能讓所有學生參與其中,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培養同學們間團結協作。
多元化教學是一種非常新穎的教學方式,它多樣化的特性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作為教師,我們要明確自己在課堂上的引導地位,通過多媒體技術等手段,構建一個濃厚的學習氣氛,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吳瑩.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的多元化[J].聚焦新課程,2009.
[2]孫文婧.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多元化[N].遼寧師專學報,2014.
[3]小學數學的多元化教學研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