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芩利
摘 要: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社會的不斷變化,信息的大量涌入,時刻沖擊著他們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線。為了讓中職學生從容應對美好的校園生活以及今后校外激烈的職業競爭,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應該引起學校的足夠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已是社會對中職學校的迫切要求。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應對策略
1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1.1生活無目標,行動能力差,情緒波動大
在人民物質生活迅速豐富,但精神文明相對滯后的國情背景下,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出現了明顯的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在中職生上的表現尤為突出。父母一心忙于為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而忽略了他們的心心理健康成長。很多中職學生被嬌生慣養,滿足于父母提供的物質生活而對未來生活缺少規劃,他們要么生活中不論大小事宜都聽從家長安排,無主見,無思考;要么一味地要求民主獨立而當真正遭遇復雜問題的時候卻只會縮手縮腳、畏懼挑戰、害怕失敗。多數學生在遭遇困難時容易變得郁郁寡歡、無精打采、自暴自棄、自甘墮落,容易在沖動的情況下行為失當。
1.2自信不足、自尊缺乏、自負感嚴重
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誤解,容易導致中職學生缺乏自信,引起他們缺乏自尊的同時又極度自負的表現。中職學校學生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中考的失利讓他們把自己與往日的同學區別開來,帶著中考的失落與人生的迷茫來到中職學校接受教育。由于缺乏對未來的思考和職業的規劃,他們既對課本知識興趣低下,對技能傳授無所適從,又對學校組織的活動缺乏參與積極性,不懂得從生活中獲得人生經驗。面對社會、家長對他們的誤解,他們常常獨自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無力改變現狀的他們往往選擇破罐子破摔,內心的無助往往外顯為自負的表現。
1.3人格易扭曲,個性易走向極端,社交無技巧
內心與現實的落差和矛盾,加劇了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不穩定性。中職學校學生大多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無法在學習中獲得滿足感和認同感,他們容易在緊張郁結的情緒下隨意釋放個性,所以他們追求特立獨行、爭強好勝、目中無人、期望通過自己的與眾不同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認同。同時雖然他們內心渴望與人交往,期待友情的滋潤,但他們又缺乏社交技巧和主動性,在社交中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客觀地看待他人的優缺點,在與他人交往中易產生沖突,最終導致社交失敗。
2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1開展心理健康普查
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首先要確立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建立中職生心理健康檔案。一是設置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對全體學生每年入學之初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并作好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的整理工作。具體工作中要注意對學生的多向關注,針對中職學生生源的復雜性,要關注以下幾個要點。特異性體質是否存在?如先天性疾病等,肢體是否存在殘疾?家庭狀況如何?是否是單親、孤兒、特困家庭等。特別是學生的言行、心理負擔情況,情緒控制能力等方面要多加關注。二是組織三方合作,以班主任、輔導員、宿舍管理員為心理觀察主體,對學生進行密切關注。班主任可以通過班會等方式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提高學生對所學專業、學科的認識;通過開展各類班級文娛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幫助學生調整和改善心態。三要做好學生全程性監控與管理。依托心理健康普查檔案,結合三方觀察,可以初步對學生心理狀況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同時要注重常規性心理教育與節點性心理干預結合,如入學之初,考試前后,頂崗實習前后,離校前期等對學生進行專項心理輔導與干預。
2.2加強心理干預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需要心理老師專業輔導,同時還需要班主任、輔導員、任課教師、宿管人員、保衛人員等的全力配合。任課教師可以在課間、課后關注學生行為及心理變化,通過交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第一手”材料。班主任、輔導員及宿舍管理員,要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感知,尤其是當學生出現可疑行為與言論時,要主動作為,盡早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報告相關情況,由專業人員及時對學生進行輔導和幫助。學校要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并綜合班主任、教師、輔導員、宿舍管理員等多方意見,及時發現問題學生,可以根據心理危機程度進行分級干預,對于存在高危心理問題者,要迅速組建監護小組,聯系保衛部門;對誘因進行阻隔,消除繼發性問題;必要時聯系家長,并開展專業心理診療。同時學校必須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建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化隊伍,細化工作任務,從設施、設備、人力、財力等方面,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全方位保障。
2.3構建積極心理教育環境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從拓展心理教育課程體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豐富學生課余活動等方面著手,來強化中職生心理健康體驗,增強中職生積極向上、樂觀上進的心態,培養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人際氛圍。同時,也要加強教師師德教育,可以通過開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減少職業倦怠;加強教師心理培訓,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改進教師教學方法,促進師生和諧課堂等方式,利用教師的示范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當然,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還需要家庭、社會方面的合力共同構筑積極、健康的成長環境,為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3結語
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預。一方面可以在中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在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在學習、生活中關心學生,尊重和理解學生,在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堅持多方合作,多法并施,適度適宜的原則及時幫助和引導學生,以期達到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胡萬順.談中職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8(27):25-26.
[2]曹菲.論中職教師對學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J].漢字文化,2018(14):121.
[3]黃臣.淺談學校加強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J].科技視界,2018(1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