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教育教學越來越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旨在以語文知識為媒介,不斷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從而完善學生的品格,以促進其綜合發展。本文基于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實際,就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出幾點淺薄的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策略和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分為四個維度,即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不難發現,“語文核心素養”囊括了學生最基礎、最主要以及最本質的特征,它直接貫穿于學生整個語文學習生涯,立足于語文知識,著眼于學生的語文發展。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以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風向標,深度挖掘語文知識中的文化涵養,讓語文知識真正融入學生血液,成為一種本能,一種品質,滋養學生的內心,陶冶其思想,完善其品格,進而促進綜合發展。
一、文化底蘊——文化之聲喚醒語文意識
筆者認為,一個真正具備語文核心素養的學生,必然具備淵博的學識,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底蘊是一個大概念,從語文課程角度來看,所謂文化底蘊,就是學生在閱讀語文課文的過程中,不斷透過文字的表面,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啟迪,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積累。
1.課外古詩詞的積累
古詩詞是我國古代文豪智慧的結晶,其思想之偉岸,布局之巧妙,朗讀之順口無不令人折服??鬃釉唬骸安蛔x詩,無以言?!薄霸娙伲谎砸员沃?,思無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鼓勵學生閱讀課外古詩詞,相當于給學生打開了進入文化城堡的大門。每一首古詩詞都是記錄文豪思想情感、寫作風格、創作技巧的容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勤讀課外古詩詞,讓學生在閱讀中受到文化的熏陶,讓學生變得溫和敦厚,讓學生變得氣質高雅,真正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學習境界。
2.文學名著中的積累
如果說古詩詞是歷代文豪智慧的結晶,那么文學名著就是我國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代言人。語文教師要善于借助教材中的文學名著,一方面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深度挖掘其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從而解放學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名著導讀《西游記》內容時,可以在帶領學生閱讀“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天馬行空,騰云駕霧,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這些句子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自主想象這些句子所編織的夢幻、奇妙場景,從而徹底解放學生的思想情感。又如,在教學《水滸傳》時,可以培養學生的俠義精神,體味“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所歌唱的英雄氣;再如,在教學《三國演義》,可以重點從文章中描繪的人物特性、戰略布局,剖析人物心理,深度解讀三國群雄的人物光輝……
二、審美情趣——語文知識以美的形式沉淀
語文閱讀不單單是一種欣賞,更是一種審美認知過程,即閱讀是穿梭在理性和感性之間的一種思維運動。審美是人在主觀情緒的牽引下對客觀事物的積極感觸,從感官角度來說,審美是一種對美現象、美事物的一種強烈渴望,更多的是一種玩味、一種內在精神的享受;從藝術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質變的過程,立足生活積累,跟文章中的一些情節、片段產生思想共鳴,從而達到恍然大悟、怡情養性的目的。
因此,語文教師要深度掌握這兩種規律,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語文綜合素養。
1.受到美的熏陶,自主創造美
語文是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情感表達的工具,更是引導學生進行欣賞美、創造美的基礎和前提。比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一課時,為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筆者在教學時借助多媒體展示有關紫藤蘿的Flash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筆者抓住“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這一句進行賞析,這里用帆和船艙作比喻,細致地描繪了紫藤蘿化盛開的狀態,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受,“笑容”給人以美好可愛的感覺,展示花開的旺盛美好,讓學生發揮想象,進入情境之中,讓學生仿佛置身于紫藤蘿花海之中,最直觀的感受美的氛圍的熏陶,享受花之美的同時也感受到語言之美,借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辯證思考美,感悟真善美
美更多的是一種內在感受,并非拘泥于外放,更多的體現在內在。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經常在課堂開展“課堂小練筆”,可所謂“情到濃時方落筆,妙筆生花有時”。如,在教學完《皇帝的新裝》一文后,可以組織學生對該文進行續寫。筆者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皇帝識破了兩個騙子的軌跡,故事又該如何發展呢?”這就徹底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的思想游離于“真善美”和“假丑惡”之間,深度辯證思考何為“真善美”,以逐步在寫作中得以升華。以下是班級學生描寫的優秀成果: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美麗的謊言最終逃不過真實的雙眼和純良的品性。一位敢于諫言的大臣,冒死進諫,一個美麗的謊言不攻自破?;实鄣膽嵟瓊鞅檎麄€國家,兩個騙子最終成為階下囚。這是一次檢驗“真善美”的實驗,趨炎附勢的大臣得到了懲處,忠心諫言的大臣得到重用,兩個騙子也最終穿著自己編織的“新裝”游遍國家的每條街巷……
將情感落實到筆下,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學生不僅能真切感悟真善美,也增強了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總之,以上僅是筆者的粗鄙見解,旨在拋磚引玉,望廣大語文教育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賀宏揚.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方式[J].課外語文,2018,25.
[2]王香平.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新模式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