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摘 要:預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獲得新知識的活動。預習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預習并讓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所在,預習可以使學生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在新課學習前迅速彌補上這部分知識,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學習活動中那些預習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學生;預習;習慣;能力;效率
預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去獲得新知識的活動。預習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如何有效指導學生預習,讓孩子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所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后教的知識都要根據先教的知識。理解新知識需要舊知識作基礎,預習可以使學生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在新課學習活動之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學習活動中那些預習能力強的學生,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著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預習習慣,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提高認識,明確目的
首先,預習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預習實際上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即將所學知識進行的自學。著名教育大師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其次,預習有利于學生提高聽課效率。學生在預習時,一定會有不懂的內容,這屬于正常現象,而且這些往往就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是學習深入的關鍵所在。預習時可以把這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特別注意聽老師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樣,聽課的目的非常明確,注意力集中,聽課效果自然會好。第三,預習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預習可使學生提前充分感知相關內容,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也會更容易,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積極性也會隨之增強。
2系統安排,螺旋上升
要想幫助學生系統地搞好學科預習,本人認為可以分為三個板塊進行預習活動。第一板塊,是關于整本書的預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預習,通常可以在寒暑假期間進行。第二板塊,就是關于一個單元的預習,這個可以在每月的特定的時間(新單元開始之前)進行。第三板塊,就是關于課時的預習,具體課時預習在每一天都可以進行。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三個板塊預習活動與大家交流如何有效指導孩子預習進而提高課堂效率一些做法:
2.1關于整本書的預習
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全面的掌握知識,本人認為在新學期開始之前安排學生對整本書進行預習,這是提高學習效率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在每學期的寒暑假之前,教師要提前為學生布置假期的預習任務清單,指導和幫助學生制定預習計劃,讓學生在假期里能提前熟悉學習新學期的學習內容,一定程度上掃清學習障礙,從而減輕后續學習的壓力。
2.2關于單元的預習
當學生完成整冊書的預習后,在新學期開始時學習都會相對輕松得多。但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可知,預習會呈現先快后慢的特點,所以當開學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對后面的單元內容會有很大程度的遺忘,為提高效率,教師可以在本單元結束時整理復習階段,引導學生進行下一單元的二輪預習,這就是我們之前說的在每月的特定的時間(新單元課開始之前)進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學習內容,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2.3關于課時的預習
課時預習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常常用到的方法,課時預習的針對性更強,重點是要和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有效對接,讓學生在課堂輕松愉快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如我在進行《長方形的面積》的教學之前,我提前給學生布置了課時預習任務: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至少找到并演示一種以上面積推導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生極喜歡動手操作,學生在家中紛紛行動起來,有很多學生都找到了兩種以上的推導方法。第二天的課上的交流討論環節學生表現得非常的活躍,每個學生都想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課上幾乎沒有給我說話的機會,大家就很輕松地完成了本節的教學任務。下課的時候,有的孩子不由自主的說:“怎么這么快就下課了!”從孩子們童真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樣的學習活動帯給他們的是輕松愉快的感覺。
3檢查反饋,科學激勵
小學生的自覺性通常比較差,所以制定科學有效的檢查反饋和激勵制度可以督促學生有效開展預習活動。預習本是學生的獨立學習探究的過程,而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導致預習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的表現也會各部相同,因此,教師要制定合理的關于預習檢查的反饋激勵制度。比如,可以設計星級評比欄,根據學生的表現評定星級,日匯總,周講評,月獎勵,累計總評,運用良好的激勵機制來督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總之,預習是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主要途徑。學生預習能力的提高能很好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32.
[2]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余文森,劉冬巖.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M].基建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