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是為后期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加強小學生的能力訓練。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體會學習的樂趣。有利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實現我國素質教育。本文對情景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闡述,希望有助于我國語文教學的實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景教學;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階段在6~12歲,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好動、對事物好奇心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在課堂前期表現較好,能夠跟從教師進行學習。但是在課堂后期學生出現注意力轉移的現象,影響總體的教學學習效果。情景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改變這一現象,教師根據學生興趣創設教學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我國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使得教學成果顯著。
一、 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培養學生自我學習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學習情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同時是在體驗情景教學中,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幫助學生將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相互聯系。
第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會學生樂趣。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學習知識,學習環境較傳統語文課堂更為靈活自由,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能夠自由的釋放,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習產生熱情。通過情景教學,學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課堂氛圍積極良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互動推動教學順利開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第三,培養團隊意識,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創設的情景需要學生的參與,學生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學會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領會團結精神,從而提高團結合作的能力。開展游戲教學,可以借助游戲規則,幫助學生形成遵守規則的意識,在游戲中,培養并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情景教學與游戲教學相結合,從多方面培養、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 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 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情景教學
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學中參與度不高,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學效率低,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影響素質教育的實現。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因材施教。為此改變語文課堂中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不高的現象。教師在開展情景教學時,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情景符合學生興趣愛好、滿足學生需求。以此能夠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使得語文課堂上學生注意力集中、參與度高,課堂氛圍良好。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文時,學生扮演課文中涉及人物,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通過對話交流能夠進一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內涵。使得學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都得到鍛煉,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聯系。
(二) 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情景教學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較低,對很多事物的理解存在著困難。如果脫離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學生很難完全理解接受新知識,進而導致教學效果低下,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情景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生活實際與所學知識進行聯系,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觸摸春天》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拉窗簾、關燈等創設一個黑暗的情景,幫助并引導學生想象盲人的世界,盡可能體會盲人在黑暗的世界中生活的困難。貫徹了教育性教學原則,學生在科學知識和思想道德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認知能力不夠成熟。語文教學可以將情景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幫助學生將知識與生活產生聯系,加強學生的理解,牢固記憶相關知識。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等良好品質,有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做到知、情、行、意的統一。
(三) 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情景教學
傳統語文課堂上有著許多問題阻礙語文教學,導致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不高。而現今隨著現代化的不斷深入推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多媒體教學設備逐漸普及,教學設施完善,有利于我們進一步完善教學,彌補教學不足之處。例如學習一篇關于景色的文章,在備課時教師提前準備好相關的視頻、圖片、音頻等,在課堂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讓學生在視覺、聽覺共同作用之下直觀的理解課文內容。有利于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
三、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情景教學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做到知、情、行、意相統一。情景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情景教學法的應用,促進語文教學的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陳小花.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應用探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5):64.
[2]崔蘇琳.情景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8(2):126.
作者簡介:
陳彬,吉林省雙遼市,雙遼市永加鄉永加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