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霞
摘 要:隨著初中地理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生活化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生活中學習地理也成為重心。本文討論了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及其作用。重點分析了魯教版天氣與氣候這一章節的生活化教學案例,并且進行了反思。此外,舊方法融入“生活化”也舉出了相關案例,證明了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中重要性,學生的主動性與互動性才是真正可以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案例
一、引言
初中地理是和學生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一個學科。但現今的地理教學大多忽視了生活環境,教學內容封閉、教學形式單一,使得學生學習時認為地理學科極為枯燥、難以理解。初中學生好奇心旺盛、想象力豐富,實際上是極其適合生活化教學的,且能達到最佳效果。筆者認為教師應當豐富教學形式,課堂上增加教學生活化教學案例,利用圖片、視頻資料和各種生活諺語、歷史故事等,還有辯論賽、舞臺劇等,使得學生的參與度提升,有了更高的互動值,學生的知識理解提升,學習成就感加強,自然就會更加主動學習。教學質量和教學氛圍都得到了提升,也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二、生活化教學概念
在生活中學習地理就是生活化地理教學。初中地理對于學生來說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地理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學生認知世界最初就是從地理眼光來看,只是學生并沒有把生活中的地理思維等同于課堂上的地理思維。這個方面自然需要教師的引導,只要學生發現學習地理就是和體驗生活一般,便會激發強大的主動性。
不管是1992、2006年的《地理教育國際憲章》,還是2001年的《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都在非常早的時期提出了生活化教學概念。只不過在實際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地理課堂都被教師綜合運用了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的概念其實非常易于理解,“生活”就是核心。初中時期的學生對于生活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只要在教學中利用學生這一心理,便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里學習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有利于學生的多方面培養。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活地理眼光就是生活化教學。
筆者認為初中地理教學應該不僅僅使得學生成績提升,更要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既然初中地理與學生生活是息息相關的,那何不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到課堂血肉之中,培養學生從地理角度認知社會、了解世界的能力,促使學生成長為積極向上有利于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我們培養的學生是處在社會生活環境中的,將來他們都要走上社會,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面對現實生活。培養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生存能力是地理教育追求的目標,地理課程中包含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觀,在學習中,學生學會從地理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現象的原因,積極創造健康向上的人生。
三、生活化教學案例——以魯教版天氣與氣候為例
天氣與氣候這一章一共分為四小節:多變的天氣,氣溫的變化與分布,降水的變化與分布,世界的氣候。這里筆者舉的案例主要是氣候教學。下面分點介紹案例特色。
1.特色一。該課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互動性。希沃白板作為授課工具可以有效調動起學生的主觀積極性。蒙層與世界氣候圖相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好理解知識,并且講解我國氣候使得學生便于記憶。此外豐富的課堂活動——知識配對、分組競爭、辯論賽、各地氣候擬人化的舞臺劇、短視頻的投放都促使學生學習興趣高漲,提高了教學效率。
2.特色二。各種帶有游戲性質的教學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如在課程基礎知識授課結束后,讓學生各自扮演不同的地區氣候,擬人化進行舞臺劇,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記憶和檢驗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并且在游戲中學習,沒有加大學生的壓力,放松的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3.特色三。教學設置更加貼近生活。教學從山東氣候導入,使得學生認識到山東與我國其他地區的氣候差異,進而引入氣候是導致各地景觀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并且提出討論,如果我們現在要去海南、西藏、黑龍江旅游的話,要做什么準備。調動起學生的熱情,并且布置課后作業,請同學們設計一份旅游攻略,任何形式均可,比如手賬、思維導圖。
四、案例反思
筆者在進行了該案例教學后進行了反思。
1.要有重點去展示講解。首先在向學生展示各地區景觀圖片時過于繁雜,應該盡量突出自然景觀,可以只選取典型地區進行對比,比如南方與北方。這時候調動學生興趣,可以從生活習慣引發,比如甜豆花與咸豆花,有暖氣與無暖氣。
2.課堂時間有限。其次,課堂時間有限,游戲活動不能采取過多,學生游戲氣氛過于活躍,難以收攏。當然不能因為過于活躍就否定游戲。一切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作為教師,必須有能力把握好度。
五、舊方法融入“生活化”
1.演示法作用下的等高線地圖。等高線地圖這個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難以理解,不太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率。所以筆者發現寺廟里點燃盤形檀香這一生活中的事物同等高線地形圖極為相似,可以讓學生更加透徹了解立體實物與平面圖像之間的區別。此外加上動畫短片的播放,讓學生理解等高線地形圖制作過程和繪制原理,提升學生對于這一知識點的接受度。
2.從世界看中國的民族小結。在民族這一小結中,教材要求學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區別、生活特色等。這一章節實際上是很符合學生的興趣點的。在之前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是通過各種圖片、視頻、故事等吸引學生。通過筆者的研究,角色扮演也就是舞臺劇十分適合這一章節。簡單了解后學生可以各自扮演不同的民族,展現給扮演其他民族的同學飲食、服飾、民居、體育等活動。這正是將生活化素材引入課堂,促使學生互動與主動,達到教學目的。
六、結束語
筆者認為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可以豐富運用,對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效率是有著極其大的幫助的。學生的主動性、互動性才是真正可以決定教學成果的。只有在生活中學習地理,才可以達到教師和學生的統一。
參考文獻
[1]穆昌群.以《季風氣候顯著》為例——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J].赤子,2016.
[2]劉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
[3]明娟.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淺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
[4]盧佳.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J].神州,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