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沉默的大多數》作者王小波,他所虛構的藝術之美,以及他通過對現實世界的批評所傳播的自由主義理念,已經在這個世界的文化和思想寶庫中占據了一席之地。而到今天,這些話語、這些思想仍是我們的社會所需要的。思考剖析這些話語,會收獲很多不一樣的內涵。
關鍵詞:人性;積極;思考
作者簡介:黃曉璇,女,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2017級中文系學生;指導老師:繆軍榮。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6-0-02
《沉默的大多數》主要講述了作者在該作品中傾注了其對中國民眾命運的關注,以反諷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中很多細小的事件,以一個輕松的角度來解析身邊復雜的事物狀態。本書是以一片片獨立的議論文的形式所展示的。以書名同名的一篇《沉默的大多數》中有一句話可以說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話語可以教給我們很多,但善惡還是可以自明?!币驗槿巳松黄降龋霸捳Z權”其實也并不是平等的。但是善惡是不需要表達出來的,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桿秤,自己有自己的掂量。王小波熱愛智慧、喜歡自由、強調生活要有趣,這在尊崇道德、強調集體主義、宣傳生命的意義在于有所貢獻的中國,就像他筆下的那只豬一樣特立獨行。 林少華將他稱作“真正敢講真話的人”,而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跡,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蓖跣〔ㄓ盟p松有趣的文字,不經意間說出了很多大道理,最可貴的是他的話簡單卻深刻,啟發讀者自覺地去思考。這比那些總是小心的拿捏著姿態,把自己當成無所不知的文人名士,說著晦澀難懂的語言,想讓讀者自己去揣測要吸引人的多。
“知世故而不世故”這是這本書給我留下的總體印象,這也側面影射了王小波的為人。讀了這本書,其中有許多文字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其產生了很多想法。
“口沫飛濺,對別人大做價值評判,層次很低。”曾幾何時,我們也自以為是網絡上呼風喚雨的“鍵盤俠”,并為自己所能獲得一些同類的支持而洋洋得意?在網絡上有人認為,鍵盤俠的出現至少證明了現在的社會變得有同情心、同理心了。其實這句話我是不認同的。社會是否在進步,是否變得更有人情味的判斷標準從來都不是誰的嗓音更大,誰的氣勢更逼人,甚至也不是誰的支持者更多,而是勇而不為的人越來越少,肯踏踏實實做事的人越來越多。根據經驗表明,說的多的人做的往往少。如今,互聯網是越來越發達,人們可以足不出戶,了解世界各地的各色新聞。正因為如此,社會的道德標準是越來越高,對于人的行為標準越來越嚴苛。有的時候,你的一個不經意之舉,被人抓拍到,通過網絡這個“放大鏡”,便會將一個小小的行為,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其實很多時候,我對某些事情,真的只能有“無言以對”四個字來概括。然而,網絡上的“鍵盤俠”便自作主張地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以一個圣人視角去譴責事情。我一直認為,水,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因為它可以包容萬物,也可以適應萬物,同理,圣人之所以被稱為圣人,也是因為其廣博的包容性。所以,一個真正精神獨立的人,他不需要時刻傳播強調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也完全不需要世界上每一個人去認同他。因為,他深刻地明白,世界上其實是不存在絕對正確的東西。我們肉眼所見的都未必是事實的真相,那又如何能夠要求用網絡上的只言片語去還原真實的場景呢,我們通過網絡去了解事情,大多數時候都只是了解一個事情的輪廓,真相也許就像沉入海底的冰,你所看到的只是浮出來的八分之一罷了。然而有些人認為,人應該充滿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調低下的思想。這種說法聽上去似乎代表著社會的進步,卻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總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誰就成了問題。一個正常的人,在社會的生活中,難免不會產生一些思想的陰暗面,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格。在我看來人格的升華是可以漸漸控制自己那些陰暗點,不讓那些陰暗點影響到他人,從而實現自我完善。
讀到“沒有錢、沒有社會地位、沒有文化、人很難掌握自己的命運?!边@句話的時候,我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第一篇文章中所說的:和任何話語相比,饑餓都是更大的真理。普通人也好,圣人也罷,即使追求不到富裕的生活,但滿足最簡單的溫飽是必須的。人生而為肉體,沒有人可以超脫物質而生存。錢、社會地位、文化是在社會上立足的三大根基。其實中國一直是一個“人情社會”,但再分析一下,其實不得不說它也是個“權力社會”,這里的“權力”和“權利”完全有著本質的區別,權力意味著超出基本,超越“人人”的范疇,而權利是一個社會公平發展,可以滿足每個人的共同需求的表現。而在生活中一個有權有勢的人,仿佛肩負“錦鯉”,事事順暢,而一個在社會中地位較低的人,真的是寸步難行。但什么樣的人社會地位較高也是很值得思考的。社會地位大多時候和金錢相掛鉤,但也并非全部,有的人也許并不富裕,但是卻在社會上有著很高的認同度,這完全得益于他們甘于奉獻,愿意花時間去做那些低回報高成本的事,這樣的人,是值得被尊敬的。但我認為不能完全將社會的不公歸結到沒有權力上,沒有文化,其實也是一個大問題,祖上所留給你多少東西,是你無法掌握的。但你留給你的后代多少東西,是你可以改變的,沒有文化,無疑是個死穴。當你做很多事情的時候,只能有種無力的挫敗感。這就是這個社會的殘酷與現實。但是不得不說,知識雖然可以帶來幸福,但假如把它壓縮成藥丸子灌下去,就喪失了樂趣。主動的接受知識,汲取知識的果實是令人感到幸福而有成就感的,但是被動的灌入知識的果汁,這種感覺是痛苦而勉強的。所以哪怕同樣最終的結局都是擁有了知識,但是獲取的方式和心境的不同,都會讓人有不同的體驗。我想,當一個人經歷的更多社會上的人情冷暖后,也許會有更多的體會。
“總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是要干出個樣子來,這是人的價值和尊嚴所在?!边@句話,從嚴謹性的角度來說,我是不太認同的。但是我覺得拋開其表述的方式,其內涵,我是很贊同的。幾年前,網傳北大畢業生去賣豬肉的事件傳得沸沸揚揚,但是,所有的人可能只看到了這個醒目具有噱頭的標題,但真正關注其后續的人有多少。如今的那個北大畢業生已不再是一個“屠夫”那么簡單,他坐擁20億身家(網傳未必準確),開辦培訓職業屠夫的屠夫學校,自己編寫講義,當年的磨難并未壓垮他,反而成了他人生的財富。這就表明,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好,都是可以的。他也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如他所言,他并未給“北大人”丟臉。由此得來,人的價值并非取決于他開始時的樣子,而是通過奮斗一點點的做加減法,最終達到價值頂峰。
參考文獻:
[1]王振.不能沉默的“大多數”[J].施工企業管理,2013(07):96.
[2]張朝霞. 拒絕跳水的豬 與沉默的大多數[N]. 東莞日報,2012-09-12(A02).
[3]李睿.從沉默到自由——論王小波雜文的自由知識分子話語表達[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1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