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英 宋瀟

摘要: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應用型人才,而市場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為此,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人,變成了高職院校及其工作者面臨的緊迫問題。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除應具備專業知識、專門技能外,還應具備包含人文素質在內的其他綜合素質。為此,文章經過對藥品管理類學生進行調研,對學生人文素養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匯總,嘗試在考慮到行業特點及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提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路徑。
關鍵詞:藥品管理類;高職學生;人文素養
一、調研的意義
專業技能與人文品質并重,并且更優先考慮人文品質,已經成為用人單位對人才要求的共識。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告訴記者,自己就是信奉“人文藝術科學有機結合”的典范。有人對畢業生以及用人單位做過調查,隨著工作年限的加長,技術對人的職業發展的作用逐步減小,而人文素養和精神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的發展的作用則越來越重要。因此,對高職學生加強人文素養的培養,既是學生個人學習成長過程中思想水平、道德修養、知識視野、性格人格等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對其職業發展長期規劃至關重要的環節。
目前,藥品管理類學生的培養模式受到傳統高職學生培養模式的影響,即重視學生的職業選擇,輕視人文素養教育。為了教出來的學生迎合市場的短暫需求,在培養計劃中以就業為導向,不論是在理論教學還是在實踐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導致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以及綜合素質的偏低,這些既會降低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科學知識的興趣性,同時也會在學生就業后制約其職業發展。因此,只有加強學生包括人文素養在內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才會更有利于學生的長期職業發展。
二、調研的思路、內容以及方法
首先明確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背景、目的以及必要性,其次通過文獻調研以及問卷調研,對當前藥品管理類學生在人文素養教育方面的問題進行匯總和分析,嘗試找到問題的原因。另外運用個別訪談方法,對山東省內的幾家高職院校進行走訪座談,聽取其關于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好的經驗與做法。最后根據調研的情況以及學生培養的實際情況,針對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提出對策以及建議。
三、我系學生人文素養調查情況匯總
針對藥品管理類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情況,設計了調查問卷,對經營管理系2016級和2017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到有效調查問卷414份,其中男生92份,女生322份,占比分別是22%和78%,與該系總體男女生比例一致;2016級學生133人,2017級學生281人,大二和大一學生占比分別是32%和68%。調查問卷涉及六個方面共計26小題。調查情況的結果匯總如下:
(一)對人文素養概念的了解
只有10%的學生對人文素養這一概念非常明確,有26%和52%的學生對人文素養這一概念比較清楚和一般了解,還有12%的學生完全不清楚這一概念,因此,大部分學生對人文素養只有很模糊的認識。
(二)學生人文素養自評情況
認為自己的人文素養很好和較好的學生占比分別是23%和56%,合計達到79%;對其他學生的人文素養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比例分別是8%和24%,合計達到32%。認為自己的人文素養很差的學生只有1個,對其他同學人文素養不滿意的學生為47個,占比11%。回答結果顯示,學生對自我的評估滿意度較高,存在對其他同學做法不滿意的情況。
(三)學生對人文素養的重視程度
關于人文素養對自身發展前景的影響,分別有30%和57%的學生認為人文素養對自身的發展前景起到決定性作用或者作用很大,有11%的學生認為作用一般,只有2%的學生認為作用輕微或者無關緊要。
對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60%的同學表示需刻意學習和提高,近40%的同學認為順其自然即可,只有3個同學認為人文素養沒什么實質性作用,不會在平時學習中刻意關注。
從調查情況看,學生們對人文素養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并且也有強烈的意愿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四)制約學生人文素養水平提高的因素
針對制約學生人文素養提高的主要因素的調查,85.3%的學生認為,社會因素和社會風氣的影響,使學生忽視人文素養的提升;57.3%的學生認為,學校措施不夠,無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54.4%的學生認為,課程太多,無多余時間花費在人文素養方面;56.3%的學生認為,家庭教育造成其在這方面的缺失;40.1%的學生認為,個人興趣不大,不想在這上面花費時間和精力。調查結果顯示,盡管學生充分認識到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人文素養的提高制約因素很多,同時也能反映出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難度,這也是本調研的意義所在。
(五)提高人文素養的途徑
(1)關于學習動力這一問題,六成學生是為了掌握專業知識,19%的學生為了拿到文憑,為了拿獎學金的學生只占3%,還有19%的學生為了其他原因。
(2)關于專業課上有無必要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這一問題,88%的同學認為非常有必要,只有9%和3%的同學認為無所謂或者沒有必要。
(3)關于讀書這一問題,92%的學生認為需要博覽群書、精通專業和多讀經典,6i%的學生認為可只讀有實用價值的圖書,只有占比不到2%的學生認為讀不讀書影響不大。
(4)關于學生在課外時間所讀圖書類型,20%的學生讀的是有關專業技能的,31%的學生讀的是經典著作,15%的學生讀的是暢銷類實用書,還有27%的學生選擇小說或雜志。
(5)在對舉辦學生活動這一問題的調查中,有關問題以及回答情況如下:
(a)您認為系部人文活動存在哪些問題?[多選題]
認為系部舉辦的活動存在:活動繁多但覆蓋領域單一;內涵不豐富,參加之后收效不大;缺乏創新不具備吸引力;宣傳力度不夠,活動影響力小。這四方面問題所占比例分別高達56.3%、57.35%、55.6%、56.8%。
(b)您最有興趣參加哪方面內容的講座?[多選題]
(c)您認為應該多舉辦哪些活動?[多選題]
64.9%的學生選擇知識競賽類;56.3%的學生選擇表演或演出類;45.2%的學生選擇演講朗誦類;體育類、書畫類、發起宣傳類等選項占比均在30%以上。
從以上三個問題的回答情況看,學生對活動舉辦情況滿意度較差,學生普遍對經濟和管理類的知識比較感興趣,知識競賽類的活動,學生比較愿意去參加,但是這部分活動,相對來說舉辦的較少。
(六)其他問題調查結果
(1)對學生上網將時間更多地花在了哪些方面,學生的回答是:看電影占34%,瀏覽網頁占21%,找資料占17%,玩游戲占11%,看書占6%,還有11%的學生上網是為了其他目的。
(2)對現在的大學生活是否是你想要的,這一問題,答案是“是”以及“差不多”的學生占9%和35%,有52%的學生認為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學生活,有3%的學生根本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3)對在做事之前會考慮誰的感受,這一問題,學生回答父母的占62%,考慮自己感受的學生占31%,考慮其他家人的學生占5%,有10位學生回答是不考慮,這部分學生占比2%多。
五、我系學生人文素養調查情況結果分析
問卷調查反映出,藥品管理類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主流是積極向上的,總體的人文素養情況還比較樂觀,但是從舉辦的系內知識競賽能夠看出,他們又普遍缺乏人文知識,只有極少同學,人文基礎較好。由于近年來醫藥行業良好的發展態勢而使得藥品管理類學生的就業質量較好,學生自身人文素養不高的現狀對其就業的限制顯示不完全,但是當前普遍存在的高職學生人文素質不高、功利主義過重、個性發展不足等問題,在藥品管理類學生中也有體現。
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路徑探討
關于如何提升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筆者依據教育部相關文件,根據問卷調研結果及兄弟院校經驗做法,結合我院及我系實踐,將提升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路徑體系概括為:三個結合。
(一)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
第一課堂作為保障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主陣地,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需要開設人文社科類理論課程,同時通過多開設倫理、哲學等方面的選修課來補充。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延伸,在保證第一課堂的基礎上,可增加多種類型的講座,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園科技及文化活動,逐步構建完整的第二課堂體系。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結合,首先需要加強學生人文素養教育體系的頂層設計,其次是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制度建設,要從制度層面上進行課程體系、培養目標體系和學生能力體系的構建。最后,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將質評和量評相結合,盡可能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包含人文素養在內的綜合素質。
(二)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要滲透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與專業內容融合在一起,激發學生追求科學的興趣與激情,首先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通過對專業課教師的交叉式培訓,除了進行專業學習以外,還要進行定期的人文素質培訓,提高教師獲取知識的能力,促進教師的知識更新,增加知識儲備,以此提高教師的品位,增強教師對工作的熱愛和奉獻精神。其次,要構建校園人文文化。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除了優化校園空間和功能配置,充分考慮人的活動和文化需求,為師生提供舒適的信息和情感交流空間之外,還需要突出環境育人,體現以人為本。像學院的時針廣場、百草園等,都體現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審美情趣,營造了體現醫藥特色的校園氛圍,良好的校園人文精神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促進其人文素養的提升。
(三)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
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不僅僅是校園內教育,也不是單純的學校教育,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合力。在校園內,對高職學生而言,校園文化活動有較高的吸引力,能夠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直接影響他們認知方向的對錯和認知水平的高低。在校園外,廣泛開展社會調查、參與社會實踐,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完善和豐富自己、提高人文修養。同時,有助于學生了解國情、體恤民意、磨練意志、增強責任感,最終達到人文素養與人文精神提升的優化。
七、結語
總之,學生的人文素養的養成對于藥品管理類學生的職業規劃、創新思維、工作能力和幸福生活能力的養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人文素養培養體系并非一個孤立的教育活動,是各種培養、教育活動的合力的體現,在高職教育階段,人文素養的養成應貫穿學生成長的全方面。只有轉變辦學理念,通過頂層設計,科學構建對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育體系和模式,將人文與科學相融合,不僅能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生活品質,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精神氣質,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以及提升其專業素養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秀娥.構建高職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體系的思考與實踐[J].文教資料,2006(11):41-42.
[2]厲建剛,韓振.動態評價在高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評價中的應用[J].高教論壇,2007(03):1031-106.
[3]孫光輝.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現狀及原因探析[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