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要:在現有的高職教育體系中,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是綜合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兩個環節,兩者對高職學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兩者協同不僅可以使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更加充實,指導意義更強更全面,而且還能使高職思政教育煥發新的活力,文章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探索如何對高職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緊密結合。
關鍵詞: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平臺,但是,在現有的高職教育中兩者過于分離,導致思政教育脫離高職學生實際創新創業需求,難以融入他們的生活;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思想政治指導,變得過于單薄功利和松散,因此,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高職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的內涵
協同育人理念起源于歐洲。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哈肯于20世紀70年代率先提出“協同學”概念,他認為世界的統一既在于它們微觀構成的單一性,也遵從其宏觀結構規律的普適性。赫爾曼·哈肯于1987年提出“協同學”的含義:協同學不僅指系統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運作,還意味著完全不同的學科之間的協作、碰撞,進而產生新的學科思維。高職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教育就是將思政教育的各個要素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各要素進行融合,使大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擁有巨大的能量,打破過去那種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徑渭分明的局面,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協同育人更加注意整體效果的提升以及整體功能的發揮,屬于一種綜合性教育理念,其能有效避免在思政教育中或者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出現各自為戰和單打獨斗的狀況。高職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是校內這兩個相關各部門運用合作與協同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其本質是兩者教育方式以及教學資源的開放,是對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規律、功能、價值、本質的追求和認識,是以項目導向以及任務驅動方式來開發的教育實踐。
二、高職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高職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的可行性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兩者教育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兩者都是為了培養高綜合素質、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大學生。高職思政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大學生如何正確的看待歷史,如何正確的認同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和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當中。如何正確的認識世界和國際合作。其根本目地是培養具有中國精神、世界眼光和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的思維意識和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方法,培養其良好的綜合素質,為大學生的人生發展提供助力。在提升大學生素質,實現全面發展,鍛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方面,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同屬于素質教育范疇,兩者完全可以協同。
(二)高職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思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主要涉及對大學生的意志力鍛煉、品質培養、信念確立和習慣養成等內容,是大學生所有成長行為的前提基礎。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培養其認識自我、認識社會的能力和開拓拼搏的精神意識。思政教育為雙創教育提供思想信念的支持和保障,高職學生一般來說,在意志力、習慣養成方面稍有欠缺,但其動手能力可能強于普通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此方面恰好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豐富和更具有活力的教育內容。思政教育偏重理論,有些曲高和寡,導致很多高職學生缺乏學習思政的熱情,使思政教育的遠大作用難以直接體現;而雙創教育偏重實例實操,缺乏精神和思想,顯得空洞和急功近利。在大學生中缺乏存在感。兩者之間的優點和不足剛好可以互補,具有高度切合性。同時,由于兩者是同一對象群體,所以在教育方法上都具有對當代大學生大數據思維、自媒體習俗的兼顧,都需要從群體特色和個體特色方面開展不同的教育方案。所以,在教育方法上兩者具有先天性的一致性、切合性,又有后天性的整合、互補性。概括來說,思政教育與大學生的就業和生活有一定的距離,需要雙創增加其實用性和貼近大學生;雙創教育的實例實教導致大學生難以全面理解雙創教育,需要思政來為其矯思想態度確立正確學習方法,進而真正有效地將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成為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
三、高職思政教育如何與雙創教育有機結合協同育人
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從教學內容上互相結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比如,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我們就把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全面的融入到了思政課。如,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在緒論“我們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時代新人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中,融入新時代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創新創業的要求,幫助大學生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并在教學內容中增設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內容,給學生布置作業,做三年學習規劃和未來的職業規劃,并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點評,老師點評,使新生上第一堂課即接受到創新創業教育,樹立創新創業意識。在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問”中,請學生思考青春應該做什么,青年人應該怎樣活著,怎樣活著才更有意義,找出大學生創新創業典型案例,鼓勵學生在面對人生考題和時代考驗時,要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斷豐富自我內涵,提升自我素養,在實際工作中腳踏實地,大膽創新,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成自我成長和進步的前進動能,不忘初心,追求夢想;在第二章“堅定理想信念”中,以“堅定理想信念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為專題講授“青年時光要用來干事創業、辛勤耕耘,讓創新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創業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主題。在第三章“弘揚中國精神”中,系統講授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鼓勵學生勇做改革創新生力軍;在第四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開展了以“學習創新創業先進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中,開展職業角色扮演實踐活動,進行創新創業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在第六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中,系統講授了企業法和創新創業過程中開辦企業的幾種類型和作為企業法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法律義務,引導學生在今后的創業過程中遵紀守法,樹立法律思維,維護法律權威等。把創新創業思維和意識及相關要求融入到全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教育平臺。
(二)建立基于思政教育的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平臺
思政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是只對少數幾個想創業的學生,而是全體大學生都要具有創新創業意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職有1個學時18課時的實踐教學學分,而且實踐教學要求全覆蓋。創新創業教育可以借用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平臺潤物細無聲的開展。在全社會創新創業教育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可以建設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創客平臺,讓學生們在實際創新創業的工作中,進行職業道德和法律知識教育、理想信念和人生價值觀教育,在學生的體驗中進行教育往往比課堂上的灌輸更有效果。
(三)鼓勵思政教師擔任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指導老師
在一對一的創新創業指導中,師生之間的信任度更高,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政教師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教育。目前思政教師很少參與到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去,在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活動中,有不少專業老師指導聲影,但很少有思政教師的指導,在很多人的意識里,把創新創業教育看成為一門專業技能課,好像與思想政治教育是脫離的,因此造成了當前這種局面。高職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育人亟待加強。
參考文獻
[1]黃瓊珍.“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學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7(07).
[2]王占仁.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論析[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1).
[3]梅曉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