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蘇莉
摘 要:小學是學生初步接觸數學的階段,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需要從一開始就認真培養,小學數學的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結合教學內容,通過長期的培養和訓練,形成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大綱說明了邏輯思維的重要性,同時也向老師的教學提出了要求,即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數學知識點,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1]。邏輯思維能力的概念較為籠統,簡單來講,是對身邊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數學是用數量關系反映客觀世界的一門學科,邏輯性很強、很嚴密。邏輯思維能力與數學相輔相成,邏輯思維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數學知識的學習能有效地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用途不僅僅體現在學習中,它可以讓學生終生受益。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運用邏輯思維能力去解決的問題是無處不在的。
新課改強調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將知識點的講解和運用融為一體,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2]。
小學數學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判斷推理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接下來筆者將從這四個方面具體闡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具體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 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極為抽象的學科,許多的概念和公式都是通過歸納概括而得出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容易被分散,老師難以帶學生一步一步推導,為了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老師在課堂上講解某個知識點或者概念時,可以盡可能地帶學生探索其來源,讓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化;同時,老師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以身邊的實例來啟發學生,讓學生將學習融入生活,同時又能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3]。
二 觀察分析能力的培養
觀察分析的能力在數學學習中極為重要,特別是在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學生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問題和細節。但是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沒有系統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采用較為生動的話語來引導學生多多觀察,鼓勵學生自己總結數學中的規律;從而讓學生養成時時觀察、勇于思考的習慣。
三 判斷推理能力的培養
小學數學中有許多的公式定理,需要學生對其進行判斷,目的是考查學生推理判斷的能力,但是這一能力是建立在學生充分理解知識點,能夠舉一反三的基礎上的。故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學生的理解,而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死板地套用。老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來推理公式定理,再舉一反三,讓學生對定理進行判斷,從而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能力。
四 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獨立思考能力是學生學習中必備的能力之一,也是形成邏輯思維能力所必需的。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受益終生。獨立思考能力離不開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想獨立思考還是極為困難的,特別在學習數學的初期,學生沒有形成數學邏輯思維,很難進行推理,獨立思考。因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推理假設,逐漸形成自己的思維邏輯,從而獨立進行思考和判斷[4]。
接下來,筆者將以小學加減算法來舉例說明,在具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老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表演組和觀察組,老師帶領表演組進行加法的表演,比如,3+2=5,老師可以叫三個學生站一排,再讓兩個學生站旁邊,再向觀察組提問,總共有多少個學生,從而得出3+2=5的結果。再者,通過舉一反三,提問學生還有什么樣的搭配方案可以得出5這個結果,引導學生搭配出“0+5、1+4、2+3、3+2、4+1、5+0”的結果。在學生熟悉和理解了加法之后,再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數字之間的加法怎么運算?減法應該怎樣做?最后再帶領學生總結規律,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同時加深對規律定理的記憶,從而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觀察分析、推理判斷、獨立思考的能力。
數學是一門極具邏輯性的課程,好的教學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好的學習思維能力,因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緊扣小學數學的教學大綱,積極嘗試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完善教學內容,研究出適合小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方式的新教學模式,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施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中華少年,2018(2).
[2]路行營.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探究[J].中華少年,2019(8):91.
[3]陳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9(3).
[4]陳曉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J].好家長,2019(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