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倩 尹德志
摘 要:在鄉村旅游扶貧中通過整合鄉村資源來實現產業融合,是促進精準扶貧一個長期有效的方法,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通江縣方山村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發展鄉村旅游促進精準扶貧的路子,為其他地方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以通江縣方山村為例,探析精準扶貧視閾下鄉村旅游扶貧的內涵、價值,總結成功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改進對策,對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促進精準扶貧意義重大。
關鍵詞: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經驗借鑒
中圖分類號:F328?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6-0038-03
引言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鄉村旅游是產業扶貧的重要內容,是精準扶貧、脫貧的重要支柱和建設美麗中國的助推器。為了實現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年旅游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貧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的工作目標,2016年,鄉村旅游扶貧工程“五大任務”和“八大行動”被正式提上議程并實施,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重要作用。
通江縣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核心區域和新時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同時也是秦巴山區沿山生態旅游核心區域,是中國節會旅游投資價值潛力縣。2016年以來,通江縣積極發展貧困村特色旅游,以實現脫貧致富。通江縣瞄準自身致貧原因,構建了具有地域貧困特征的脫貧攻堅長效機制。本文以通江縣方山村的鄉村旅游扶貧模式為例,通過實證研究,探索這一模式在精準扶貧視閾下如何實現真正的、根本上的脫貧摘帽,同時為其他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效的理論價值和實踐經驗。
一、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內在邏輯的契合點
(一)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的最終目標一致
發展鄉村旅游與實施精準扶貧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幫扶鄉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實現貧困人口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貧困地區利用本區域內的資源、文化、地理優勢發展當地特色鄉村旅游以促進精準扶貧,一方面將帶動本地區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帶動資金、人力、資源的流動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村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參與到鄉村旅游業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它不同于過去所采用的“輸入式”傳統扶貧方式,而是一種“授人以漁”的新型扶貧方式。
(二)鄉村旅游是推進精準扶貧的具體實踐
鄉村旅游具有濃厚地域色彩,具有民族歷史特色的鄉村人文加上特有的生態資源、自然風光、生產生活方式對城鎮人群形成的吸引力,通過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項目和產品使鄉村旅游成為帶動中國貧困農村全面發展的新動力。精準扶貧的核心“五個一批”中,鄉村旅游扶貧作為產業扶貧始終占據著重要席位,而“鄉村旅游”與“精準扶貧”有機結合正是落實好鄉村旅游扶貧相關舉措的行動指南。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能使當地村民從根本上具備“自我造血”的能力,這一點是與精準扶貧中的激發內生動力是完全契合的。
(三)鄉村旅游扶貧推動物質、精神雙脫貧
鄉村的旅游資源大多分布在交通區位條件差、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的山區,創新型人才相對缺乏。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扶貧,對當地旅游資源進行科學評價、整合開發,就必定要加大對基礎設施和社會配套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同時,在開發資源的過程中必定引入各種技術型、創新型人才,不僅可以學習外來先進技術,還能幫助貧困地區人口開闊眼界。對鄉村資源進行重整后,在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旅游將逐漸轉變為開放式、高水平循環。不僅將提高貧困地區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還能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過程中提升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二、精準扶貧視域下通江縣方山村鄉村旅游扶貧取得的成績
方山村是秦巴山區的一個貧困村落,距離通江縣城僅3.5公里,但經濟發展依然落后。據2014年數據統計,方山村合計1 296人,建卡貧困戶57戶,人均年收入僅有4 400元,同年被評為貧困村。在精準扶貧戰略背景下,通江縣委縣政府結合方山村實際情況形成了“巴山新居+特色產業+生態旅游”的新思路,實施“1+6”扶貧工程,加快推進方山村扶貧開發建設進程。按照城市功能、農村風貌對方山村進行改造,現已將該村建設成集農業觀光、休閑、運動于一體的名副其實的“通江縣后花園”,2016年末已實現全面脫貧摘帽。方山村鄉村旅游扶貧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旅游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堅持作為通江縣的控制區、功能區和統籌城鄉示范區域來打造,加快推進交通、水利、通訊、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功能一步到位。到2016年年底,方山村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聚居點和農民廉租房相繼建成入住,并配套建設有健身、環衛、排污、停車、路燈等公用設施,對194戶普通農房進行了改造;對曾經的“方山蠶叢路”也進行了徹底改建,最終建成長達15公里的6米多寬主干道,近7公里的4米多寬的次干道,以及集休閑運動、觀光作用于一體的生態步游道10公里;新建運動場地2萬多平方米,自行車道12公里,“1+N”公共服務主體已完成。
(二)注重整體謀劃,產業效益鏈條逐漸形成
方山村以發展旅游觀光和特色休閑農業來帶動貧困人口就業,以新型的農業經營形式和消費業態來培育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現已完成600畝觀光農業土地整理和土地流轉。在產業發展上,方山村注重系統謀劃,找準發展定位,從實際出發,堅持適合“種什么”就“種什么”,突出特色,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效益鏈條?,F如今,方山村已經煥然一新,蛻變成為了集休閑觀光、果蔬采摘、生態養殖、體育運動于一體的“通江縣后花園”。
(三)完善培訓機制,村民內生動力顯著增強
方山村為了使村民能具備“自我造血”能力,實現脫貧致富,相繼成立宣講服務隊,逐戶宣傳最新扶貧政策,量身定制脫貧計劃。積極組織村民到優秀示范村參觀,邀請致富能手講敢干苦干致富故事。村里組織的培訓涵蓋面廣、實操性高,不僅有適應當地需求的專業務農知識,還有其他示范村脫貧致富的經驗傳授。政府相繼地開展鄉村旅游服務、種植養殖等技術培訓以惠村民,在培訓中,既邀請“洋專家”從理論知識層面進行培訓,也請有經驗的“田秀才”從實操層面進行培訓,以村民內生動力顯著增強。
三、精準扶貧視域下通江縣方山村鄉村旅游扶貧存在的問題
盡管方山村已經在2016年成功脫貧,但是目前方山村的鄉村旅游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通過鄉村旅游提高扶貧水平任務還比較艱巨。
(一)認識資源不足,開發資源無序,鄉村旅游扶貧可持續增長乏力
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需要具體分析和科學評價,然而地方政府、居民和一些鄉村旅游經營者在這兩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對農業資源、自然和文化景觀的創新價值缺乏深入探析。在資源保護方面,一些政府部門也只是片面盯著鄉村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完成當前的脫貧任務,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劇,區域鄉村旅游資源承載能力降低,最終必然導致發展鄉村旅游失去良好的生態資源基礎。因此,通過發展鄉村旅游開展扶貧工作時,要注重經濟、環境、文化效益的平衡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強調生態環境的極端重要性。
(二)產業融合較差,利益機制不暢,鄉村旅游扶貧內在矛盾待解
農村經濟發展基礎薄弱,農業與二、三產融合發展過程出現融合水平不高、融合類型單調等問題。在貧困地區農業經營主體數量極少,且輻射帶動能力弱,這是由于貧困地區人才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落后和新興技術缺乏等多種原因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滯后,農業生產仍全面處于小農自耕狀態。利益聯結機制決定收益分配的實現方式,同時也是農戶參與三產融合追求收入的基本動力,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矛盾,其根源在于是否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在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過程中,由于企業過度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容易出現損害農戶利益的現象。
(三)政府主導較強,社會參與較弱,鄉村旅游扶貧依耐性難以消除
在政府主導下,方山村的鄉村旅游業不斷發展,村民逐漸脫貧致富。但鄉村旅游涉及不同利益主體的利益分配問題,是高度綜合了經濟、文化、社會的產業。鄉村旅游扶貧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容易制約鄉村旅游業的長期有效發展。另外,由于地處偏遠地山區,大多數村民受教育程度較低,文化知識水平與市場經濟發展不適應,農村居民的思想觀念仍停留在過去傳統的“輸血式”、“救濟式”扶貧模式。另外,在當地鄉村旅游行業中的旅游服務人員素質較低,服務意識不強,容易引發爭端,這就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方山村鄉村旅游扶貧工作的開展。
四、精準扶貧視域下促進鄉村旅游扶貧的對策
(一)明確權利義務,在保護中開發
鄉村旅游資源具有服務價值,要因地適宜地對每一區域的游客群體來源、可承載的旅游人數、可開發的旅游規模,以及對區域內旅游資源存在的影響,這樣才能有根據地建立健全相關的鄉村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生態系統脆弱地區的生態資源的地方性法律法規的制定,加強對生態資源的立法保護十分有必要。在對鄉村旅游資源用好開發和保護“兩條腿”的同時,如何“拄”好有效監管的“拐杖”同樣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已經形成的相關法規基礎之上,關于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監管的法律法規應該建立起來并嚴格執行,逐漸將鄉村旅游納入到法制化軌道,這樣才能有效防止城鎮工業企業以及居民生活中的污染向鄉村蔓延,從而達到對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
(二)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構建產業融合發展體系
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在堅持問題導向的基礎上加快構建農村產業融合體系、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具體舉措,為農民群眾關心的涉及根本利益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加快建立和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傭+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將企業與農民的關系轉變為緊密的合作共贏關系,保證農民財產收入多渠道、持續性增加。更加有效發揮國家和政府對鄉村旅游開發的扶持資金的作用,鄉鎮龍頭企業要起到積極引領作用,制定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從而帶動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的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大政府對集體經濟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鼓勵農民通過土地流轉,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加大扶持政策力度,可以先進行三產融合試點,建立信貸政策和技術咨詢扶持上的激勵機制,調動投資者、農戶對三產融合發展的認知度和積極性。
(三)構建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扶貧治理模式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在自治方面,健全完善完備的鄉村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旅游村民自治機制是維護村民利益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形成一種群眾的事情群眾自己商議、實施和管理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企業在旅游資源豐富的貧困地區建立扶貧項目,不僅給企業帶來收益,同時也能盤活當地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給當地帶來就業創業的生機活力。政府部門更應綜合運用鄉村旅游扶貧,把企業與貧困地區各自的優勢有機整合、重組。在法治方面,要建立健全鄉村旅游扶貧、鄉村旅游資源保護、鄉村旅游業的相關法律體系,強化法律在鄉村旅游扶貧中的權威地位。農村基層干部更要加強法律意識,創新監管方式,提高執法能力,對于在扶貧過程中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要嚴厲懲治并引以為戒。在德治方面,要強化貧困村民道德教化作用,建立道德激勵機制以提高脫貧意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也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與服務水平,因此,應建立對鄉村旅游相關從業人員的系統培訓教育機制。
結語
發展鄉村旅游,推動精準扶貧是一項見效快、可持續的扶貧方式,各地都在競相探索。通江縣方山村是眾多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促進精準扶貧成功案例中的一個,其做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經驗具有一定的可復制性,同時,其存在的不足也是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的。由于筆者占有的資料有限和調查研究的不深入,也許有些成功經驗并有沒總結出來,有些深層的問題也許還沒有被發現。期待和同行一道,繼續深化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更好促進精準扶貧。
參考文獻:
[1]? 羅章,王爍.精準扶貧視閾下鄉村旅游內生脫貧機制——以重慶市“木根模式”為例[J].農村經濟,2018,(1):51-55.
[2]? 韓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十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 虞洪,林冬生.脫貧攻堅長效機制分析——基于四川省通江縣的實踐[J].農村經濟,2017,(9):63-69.
[4]? 鄧維杰,何海燕,朱淑婷.鄉村旅游精準扶貧的困境與對策[J].農村經濟,2017,(12):44-49.
[5]? 王顏齊,李玉琴.貧困地區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現實困境及模式選擇——以黑龍江省6個貧困縣為例[J].農業經濟,2018,(12):6-8.
[6]? 顏強,王國麗,陳加友.農產品電商精準扶貧的路徑與對策——以貴州貧困農村為例[J].農村經濟,2018,(2):45-51.
[7]? 張紅艷.鄉村戰略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探索——以湘西十八洞村為例[J].農業經濟,2018,(9):53-55.
[8]? 李小娟.創新鄉村旅游扶貧的受益機制[J].開放導報,2018,(4):67-70.
Research on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of Rural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Taking Fang Shan Village of Tongjiang County as an example
REN Qian,YIN De-zhi
(Marxism College ,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
Abstract:That realizing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resources in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s not only a long-term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promot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but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Fangshan Village in Tongjiang County has gone out of a way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and promot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which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in other places.Taking Fangshan Village of Tongjiang Coun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rural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sums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the promotion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rural tourism;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experience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