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存在著很多問題,尤其是計算機網絡這個專業。該專業對人才的專業度要求很高,近些年學校一直在為學生的就業問題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本文對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和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提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議。學校和企業之間默契配合,盡可能地拉近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距離。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
前言: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分支,致力于培養能夠在流水線上工作的專業的技能型人才。但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突飛猛進的發展,各大企業對計算機專業的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地提高。如何培養出理論與實踐并存的優質學生,成為了高職院校不得不思考的教學問題。只有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經驗。
一、計算機網絡專業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從字面來理解就是學校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在當今社會,計算機行業可以算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專業。但這也導致了就業的競爭力增大,高職的該專業學生面對這種競爭其就業前景并不樂觀。高等職業院校為了謀求發展,提高教學質量,采取了與企業合作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向企業輸送專業性強的人才。
從校園里走出來的學生,大多是理論多于實踐的。許多學生畢業后走入社會并不能迅速的適應就業市場,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這個問題。校企合作更方便讓老師帶領學生走進他們未來的工作環境,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企業的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不僅符合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而且對于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功不可沒。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向企業輸送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需求,對促進職業教育的針對性與應用性和實現高職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無縫”對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如果學生能夠把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和企業實踐相結合,就會為他們增長工作經驗,更便于他們未來順利的進入工作生涯。尤其是計算機專業,學校里的學習環境跟企業內部環境有著天壤之別。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校企合作能否順利進行對他們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二、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實踐基礎薄弱
實踐教學基礎薄弱是計算機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與職業教育的特性是沖突的。職業教育旨在通過培養職業性和專業性的人才,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夠順利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但是校園里的實踐機會畢竟有限,沒辦法給學生提供全面的實踐空間。而且,就算是有些學校設立了實訓基地,但事實上也并不能全面的模擬出企業里的工作場景。
實訓是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尤其是畢業實訓,這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許多高職院校采用“2+1”或“2+0.5”的模式,2是指兩年的理論學習,1或0.5是指實踐學習[2]。大多數學校的實訓都是由學生自由尋找工作機會,有很多學生為了避免麻煩都是隨便找人蓋了章就將實習協議交回學校。更有些學生,連領導評分都是自己編的。大多數的學校沒有能力為學生安排一對一的實習機會,這也是影響學生實訓的重要原因。
2、企業對校企合作重視程度不夠
校企合作沒有一個固定的規范性條文,企業和學生之間的選擇是雙向的。甚至有些企業認為實習期間的大學生經驗不足,根本不愿意接納實習期或應屆生到自己的公司。所以,對于校企合作這方面的推進很困難,沒有一個系統的運作體系。如果想要實現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互利共贏,只有將職業院校的 培養模式和企業需求結合。但事實上,這是和很難實現的問題。
計算機企業大多是一些中小型企業,一方面他們對人才的需求滿足不了畢業生的數量,另一方面他們對校企合作的認識和了解并不深刻。教師雖然對專業性的東西了解得很透徹,但由于他們常年在學校里,也并不是很了解企業市場。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對企業的幫助不是很大,企業還要花費時間和金錢進行員工培訓。因此,許多企業不愿意在這方面付出,也就不愿意接納畢業生。另外,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時間也不固定,并不能保證在學生的畢業期留出空缺職位,這也是阻礙校企合作的原因。
三、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
1、訂單式培養
為了滿足企業對學生的要求,學校和企業之間可以采取訂單式培養的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學校和課堂為主的培養模式,這樣會造成學生與社會的脫節。企業要比教師更知道計算機行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由企業和教師共同制定教學方案能夠有效地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企業提出自己需要的是方向的人才,在和有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共同制定教學內容。這樣對學生的培養方向會越來越明確,學生學到的內容也愈發的貼近企業需求。
訂單式培養也不能是單方面的服務于企業,學校和企業之間應該簽訂相互制約的合同。比如,企業需要多少人才、不能為了應付合同讓學生在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就趕走等。學校也可以根據我也對人才的數量,來制定招生計劃。盡可能地避免人才市場膨脹,或是人才市場需求不足。
2、校企資源共享,合作互利
實訓基地,一直是職業學校必不可少的教學“器材”。實訓基地的內容是否全面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影響。但計算機專業具有廣泛性,校內的實訓基地是沒有辦法讓學生得到全面的體驗的。如果企業能夠為學校提供實訓場地,讓學生走進未來的工作環境,也能提早的讓他們認識到工作中的感受。
例如:學校可以將學生安排到合作的企業中進行畢業實習,實習協議和學生的實習考評書直接交給企業。這樣對自由散漫的學生是一種約束,教師也能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情況。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企業可以主動將考評優秀的學生留在自己的企業。這樣也算是我也和學校之間的雙贏,企業保證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學校提供了向企業展示優秀人才的機會。學生在教師和企業的雙向指導下,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工作環境。學生有了一年的工作經驗,能夠實現畢業就上崗。
3、提高職業技能
學生的專業技能一直是企業是否愿意選擇學生到崗關鍵原因,那么教育部門就應該建立完整檢驗機制來幫助企業篩選人才。計算機專業不動于其他行業,計算機專業對實踐的重視程度很高。所以在設置考試內容時,應該將實踐部分也增加近來。
例如:可以將學生送入一些計算機企業,進行幾天的封閉式實訓學習。再由相關企業制定考核標準,決定學生能否通過考核拿到計算機從業資格證。這樣拿到從業資格證的學生才是實踐與理論都掌握了的專業人才,企業也可以根據從業資格證來選擇人才。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質量。
總結:目前為止,校企合作的主要難題就是企業的配合度不高和學校對學生就業工作的投入力度不夠大。教師對企業的人才需求標準不了解,學校培養的人才滿足不了企業的需求。事實上校企合作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兩個難題,學校和企業都應該重視起這個問題。實現合作商贏,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劉維嘉.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無線互聯科技, 2017(3):92-93.
[2]張士輝, 朱冬光, 王國英. 計算機網絡相關專業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7(02):194-198.
[3].趙威. 校企合作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 2011(21):247-247.
作者簡介:
朱華, 高級講師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軟件技術,工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