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王晨捷 梁虹
[摘要]馬克思主義是中國意識形態領域中的主導思想,為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性地位,中國一代代領導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化大眾化,堅持理論創新。全黨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深刻把握意識形態決定文化的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的思想,充分考慮社會歷史的真實生活,加強意識形態工作者的培養和理論創新,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地位。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科學思想和理論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黨的十九大第一次正式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科學思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繼續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加強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統一性。
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思想的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的社會環境與之前是有所差別的,受到各種社會思潮的沖擊,但是馬克思主義并沒有過時,更具有新的時代價值。
(一)優秀意識形態工作者培養得到加強
不同的思想文化需要不同的媒介來傳播,人作為最關鍵的傳播者在傳播思想文化,增強國家軟實力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軟實力建設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工作者緊密相連、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建設需要意識形態工作者的努力,同時對意識形態領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出科學合理的分析解釋。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活躍、主流和非主流同時并存、社會思潮紛紜激蕩的新形勢,馬克思主義能否在意識形態領域取得領導權與意識形態工作者密切相關。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條件下,培養一批致力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思想研究的工作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①。習近平強調:“要著力培養一大批具有深厚馬克思主義造詣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使其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②。在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的研究與建設工作中鍛煉和培養出一批理論骨干與實踐人才,如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計劃、意識形態工作者入選“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成為領軍人才。關心好、培養好、使用好意識形態工作者,讓廣大工作者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為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加深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進行人才儲備。
“理論宣傳能否被群眾信服,宣傳內容能否真正達到入耳入腦入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論宣傳者的綜合水平。”習近平強調:“宣傳工作者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面對黨的十九大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宣傳工作,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宣傳工作者的理論水平與創新宣傳方法。宣傳工作者要做的不僅要對宣傳語言進行創新,還要對宣傳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滿足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受眾群體的現實需求。新時期的思想宣傳工作者要堅持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宣傳渠道的拓展工作,其不斷開拓宣傳渠道與采用新型宣傳載體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思想進行宣傳,使馬克思主義不再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不在一些學科中“失語”、教材中“失蹤”、論壇上“失聲”。
黨的十九大后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權需要一批現代化的意識形態工作者,這樣才能將馬克思主義宣傳到位。需求的出現促使中國新一批意識形態工作者的培養工作開始持續推進。
(二)意識形態理論得到創新
十九大后,日益發生廣泛而深刻變化的世界和處于多元多樣的思潮沖擊及發生廣泛而深刻變革的中國,實踐的不斷深入發展,為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前提下,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的保持將會促進中國社會意識形態理論的創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有效應對多元思潮的沖擊和侵蝕。
十九大后,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方向、理論等基本問題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如:全盤西化、歷史虛無主義、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等)正在侵蝕著意識形態的肌體健康,消解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性地位,消解意識形態“靈魂”“統帥”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推進意識形態理論與時俱進,推動理論創新。新時代,意識形態理論得到創新,使新的意識形態理論能夠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要求,切合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和使命感。
首先,經濟社會發展引領意識形態理論創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黨的十九大后中國處于改革的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處于轉型期,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層出不窮。面對復雜的形勢,處于中國意識形態領域領導權的馬克思主義需要根據中國的實際問題做出科學的解釋和價值引領,消除市場經濟自身的自發性、趨利性、多元性,增強市場經濟環境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信仰權威,促使意識形態符合社會成員的現實生活。因此,意識形態理論就會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的實踐中得到不斷補充、豐富和創新發展。
其次,經濟基礎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理論的創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而絕不能脫離經濟基礎抽象空談意識形態主導性。中國革命歷史上存在慘痛的教訓,在那段時期的中國的革命只是單純地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強調進行所謂的“繼續革命”,與現實生產發展環節相脫節,沒有考慮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意識形態理論根本無法進行有效創新甚至遲滯不前,使當時社會和人民群眾陷入迷茫的境地,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削弱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領導地位。十九大后中國社會進入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生產力大幅度解放和發展,推動意識形態理論進行創新升級④。
最后,意識形態理論的創新促進了先進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思想的有益結合。馬克思關于意識形態領導權理論的確立和發展是建立在對各種錯誤思潮的批評以及兼容并蓄地吸收中外各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要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建設,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促進先進外來文化和中國傳統思想的有益結合,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批判性、包容性、開放性。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道路探索
十九大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提出了科學的思想、前進方向、行動指南,運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中國實際問題,進而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領導核心思想地位。
第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體現,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解放的理論的創新。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人民,社會發展的目的在于爭取人類自由和解放。要加強理論武裝和思想領導,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走進基層、走進家庭、走進頭腦。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黨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黨的奮斗目標,切實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的前提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第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新時期的全面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需求的滿足是多方面的。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基本生存問題的解決,必須意識到對保護自身權益的追求,追求公共治理的政治權利和政治自由。在精神文化層面,人們需要在精神文化層面得到基本滿足,提高對基本生存的更高的要求,豐富精神世界;同時,要保證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解決日益突出的資源、人口、環境的問題,解決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短缺問題。簡而言之,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世界日益成為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要在更高的層面以更高的標準來滿足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中人們更高的要求和需求。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進程中必然要面對諸多風險考驗,面對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要及時做出回應并加以科學合理規劃和解決。同時為了更好的實現執政為民、立黨為公,需要用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引領,加強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性,不僅滿足人民對物質文化生活的高需要,更要滿足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使各項工作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滿意和贊許,使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⑤。
第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強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發展。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隨著社會經濟的深入發展,資源、環境污染等問題已漸漸浮出水面并影響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如何解決好生態和經濟發展、人口之間的矛盾問題,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活以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的長期穩定性。針對在當前及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日益突出的資源和環境問題,為了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做到“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因此,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穩定性就要構建人與自然的共同體,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有效穩定經濟社會長期健康持續發展。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條件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新進展,為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問題提供強大的思想引領和理論指南。黨十九大之后,在探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進行積極實踐與探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下一階段的社會全面發展進步提供了基本發展方向和定位,建立一個經濟繁榮、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要有一個完整清晰的表達,與國家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實現全面、完整的銜接,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層次、更多樣化的需要。
三、結語
牢牢地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就要在現實社會中進行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理論的發展和現實實踐已經并將長期證明,堅持以民為本,以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自由實現為本,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才能獲得人民的認同和支持;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旗幟鮮明地批判各種錯誤社會思潮,才能真正牢牢掌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真正團結帶領人民走向最終自由解放的共產主義社會。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意識形態工作,其根本就要遵循意識形態本身固有的基本邏輯。要緊跟時代步伐,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以解決中國當前正在面臨的問題為著眼點,從“現實的人”出發,改變傳統的習慣性的意識形態思維方式和僵化的行為模式,避免出現意識形態剛性,旗幟鮮明的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性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開創和形成黨的十九大后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局面、新格局。
[注釋]
①張峰.堅持馬克思主義批判性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對社會思潮的引領[J].思想教育研究,2016(6).
②田心銘.略論意識形態工作的幾個問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的講話精神[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11).
③秋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J].求是,2013(19).
④馬榮華.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論述及特征論析[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2).
⑤方曉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價值理論的邏輯關系[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