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峰
[摘要]蘇聯歷經七十載,大國的興衰敗亡,后人深以為戒。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在東方迅速崛起,人們必須對蘇聯解體事件進行反思,從中國國情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刻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內涵與實質。
[關鍵詞]斯大林模式;蘇聯解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啟示;思考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宣告著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社會主義理論也成為現實。斯大林模式在蘇聯的發展歷程中生根發芽,使蘇聯發展成為世界強國,但是蘇聯卻忽視了社會主義的實質,并未找到一條真正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克里姆林宮上空所飄揚的紅旗在1991年12月25日落地,宣告了蘇聯的解體和蘇聯共產黨的失敗。中國作為東方土地上的社會主義大國,全面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找到蘇聯解體的經驗教訓,將能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斯大林模式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片面理解和扭曲
斯大林在政治斗爭中戰勝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和新反對派,成為蘇聯的領導者以后,摒棄了列寧所提出的新經濟政策,開始推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斯大林模式,促進了蘇聯的高速工業化發展和農業集體化發展,這是蘇聯能夠在世界中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但是從蘇聯的發展歷史來看,盡管斯大林模式為蘇聯崛起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也成為葬送蘇聯的炮彈。接下來進一步分析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政治上過度集權,缺少民主與法治
斯大林上臺以后,過度集中政治權力,消滅了國內的民主和法制,奉行職務終身制和個人集權制,大行官僚特權,斯大林及其一干官僚甚至干擾了共產黨的干部任命和選舉活動,以黨代政大行其事。在這種集權體制推行期間,國內缺乏對干部和領導人的監督,國家安全機關的地位極其特殊,這種專制制度與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所提出的社會民主政治,完全背道而馳。在這種專權政治制度之下,最高決策層濫用權力,忽視人民群眾的呼聲,獨斷專行,這種帶有恐怖色彩的政治體制與社會主義所強調的由人民當家作主的內涵相悖。隨后,以斯大林為代表的政治團體開始在全黨范圍內清除異己,扭曲了無產階級專政的真實內涵,這種逆歷史潮流的體制,必然會隨著人民的暴動而滅亡,最終只能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二)過度單一的經濟成分,不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與效率的提升
國家所有制、部門管理體制過度集中,在單一經濟成分的社會中,計劃經濟體制的指令性過強,導致蘇聯的國民經濟結構嚴重失調。以斯大林為代表的領導團體,采用行政手段進行經濟管理,與市場經濟規律相悖,廣大人民群眾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缺乏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經濟發展缺乏效率和效益,難以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利于國家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過度管控群眾思想,群眾在國家中缺乏言論自由和獨立性
斯大林模式下,政府過度控制了群眾思想,控制社會公共輿論和文化團體,過度神化國家領袖的言論,以個人崇拜破壞群眾的通信自由和文化思想自由,社會群眾在領袖的言論影響之下,難以進行獨立思考和自由創作。學術自由在斯大林模式下被扼殺,群眾難以自由討論學術,缺乏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些都不利于蘇聯科技文化的發展與進步。斯大林模式遏制了群眾在國家中的言論自由,與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的思想相悖。老子曾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過度管控人民群眾的言論,必然導致人民群眾的暴動像火山一樣爆發,政黨的統治也必然會被破碎。單一的思想文化體制,扼殺了政黨的創新性,蘇聯的共產黨逐漸被時代所淘汰。歷史證明,當社會缺乏獨立自由的思想和文化時,人民投身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積極性將會大受打擊。蘇聯在對外交際時,提倡大國沙文主義;在對內管理時,奉行官僚特權主義。這些風氣的盛行,使得蘇聯的領導層逐漸脫離了群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得不到真正維護,最終脫離了人民群眾的蘇聯共產黨也只能被湮滅在歷史長河中,蘇聯解體就是最好的證明。僵化和扭曲的社會體制讓蘇聯變得千瘡百孔,在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之下,蘇聯最終難逃解體的命運。
二、斯大林模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啟示
(一)抓住社會主義的本質,找到建設社會主義的方法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進程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找到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方法。斯大林模式只是從特征層面探討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缺乏對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重視,僅單純的認為公有制和無產階級專政下就是社會主義,只是粗淺的認識馬列主義,缺乏對社會主義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斯大林模式只看到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反作用力,但是卻并未看到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性作用,這種超越階級的錯誤只會導致蘇聯的解體,社會的退步。事實上,在馬列主義的指導之下,社會主義應當以公有制為主體,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無產階級政權。那么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就必須消除官僚主義和剝削階級,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全社會群眾的共同富裕。
(二)促進社會發展,走科技強國之路
斯大林過度強調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的調控,忽視了經濟規律的重要性,導致蘇聯內部的國民經濟結構嚴重失衡,長此以往,難以充分發揮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人民生活水深火熱。鄧小平曾言:“社會主義國家以實現全民共同富裕為基礎,因此,貧窮和過慢的發展,絕不是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將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切問題,而發展太慢,只會讓中國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必然會受世界其他強國的轄制。走科技強國之路,建立以人為本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將成為未來中國科學發展的重中之重。
(三)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鄧小平曾言:“社會主義的前提是實現民主和法治”。專制制度必然會讓社會主義國家走向滅亡,而實現社會主義的前提就是實現人民民主政治,而實現民主和法治,也將成為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有機結合黨的領導、人民民主政治、依法治國,才能構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促進中國政治的公開化、法制化和科學化發展。只有實現了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才能避免社會主義出現腐敗現象和權力異化現象,才能加強對政治權力的監督,促進國家的和諧和持續發展。
(四)加強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的創新
建設科學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思想,任何背離和歪曲馬列主義的發展之路,都將會導致社會主義走向滅亡,而任何堅持和遵循馬列主義的發展之路,就能夠促進社會主義的成功。斯大林模式扭曲了馬列主義的思想與內涵,束縛了人民的自由思想和言論,這也是蘇聯最終解體的主要原因。只有為人民群眾創建一個自由而生動活潑的學術氛圍,群眾才能夠獨立的思考和創新,才能夠實現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的創新。江澤民曾經提到:“要想讓一個政黨永遠保持勃勃的生機,就應當提高這個政黨的創新力和創造力,這是促進國家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社會主義的發展依托于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的創新提供智力支持,使得社會主義在發展進程中不會被時代所淘汰。
(五)反對一切腐敗現象,堅持為人民服務
歷史唯物主義強調歷史的創造者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只有讓億萬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這樣的社會主義才能長治久安,才能真正解放社會,解放全人類。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服務于官僚特權階級,這樣的社會主義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最終也只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拋棄,難逃解體的命運。人人平等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服務于官僚特權階層的斯大林模式違背了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蘇聯的共產黨無法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腐敗叢生的政黨,只會讓人民群眾和政黨走到對立面。得民心者得天下,腐敗叢生的政黨民心盡失,難以獲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最終只能走向滅亡。只有當政黨和人民群眾形成魚水關系,才能獲得廣大人民群眾對政黨工作的支持,而群眾的支持將能夠為政黨提供勃勃的生機。對于執政黨而言,一切腐敗現象都是劇毒,任由劇毒泛濫,只會導致整個政黨因劇毒而萎靡不振,亡黨喪權。只有堅定不移的走反腐敗之路,堅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保證政黨的活力,并且將政黨帶領全民共同富裕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三、從高放教授的著作出發,思考科學社會主義
中國著名學者高放教授在研究馬克思主義時也曾因敢于直言而大受打擊,他致力于研究社會主義的本質與內涵,全面剖析了蘇聯解體的原因。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崛起向人們發起了社會主義的號召,馬列主義也真正落到實處,蘇聯的發展模式也對曾經的中國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但中國在后來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中,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模式,最終蘇聯的結局和中國的現實也各有不同。蘇聯共產黨和中國共產黨在分析社會主義的本質與內涵時有了不同的看法,兩個國家也采取了不同的社會主義建設方法。
幾十年來,學者們在探討蘇聯解體的原因時頗有爭執,難以達成共識。探討蘇聯解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有極強的現實意義,這不僅僅是理論問題,同時也關乎著中國社會主義的未來發展之路。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采取了錯誤的發展模式,因此,中國必須走改革開放之路,堅持以科學帶動發展,促進中國社會的進步。
高放教授在探討這一問題時認為,蘇聯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高度集中,在個人崇拜主義和個人集權主義的社會中,斯大林繼承了沙皇俄國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糟粕,奉行極權主義、沙俄主義、大國主義和霸權主義,這樣的社會主義與馬列主義所提出的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相悖,也導致了蘇聯的失敗。而戈爾巴喬夫等人的背叛看似引發了蘇聯的解體,但這些人的背叛是否是成為蘇聯解體的決定性力量還有待商榷,從蘇聯解體后的民意調查結果來看,盡管俄羅斯人并不支持戈爾巴喬夫的行為,但是大部分俄羅斯人也表示,并不愿意回到蘇聯時期。由此來看,戈爾巴喬夫的背叛僅僅只是一個導火索,而他并未改變蘇聯的實質,他提到的“新思維”并未得到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不可否認的是,西方思維對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那么蘇聯解體事件中,戈爾巴喬夫也應當承擔一定的個人歷史責任,但如果將蘇聯解體的原因歸咎為一人,則忽視了斯大林模式對社會主義的破壞。到底是什么原因讓蘇聯解體?“經過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蘇聯的社會主義與馬列主義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截然不同,最終只是培養了一個擁有官僚特權階級的社會,而官僚特權集團就成為蘇聯社會主義走向滅亡的關鍵,阻礙了蘇聯社會主義的改革與發展。正因為官僚特權階級出現了異化,導致蘇聯失去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是希望消滅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異化,但是斯大林模式下的社會主義又產生了新的異化,最終這個成立了74年的社會主義國家以解體告終,而絕不是僅憑幾個領導人的錯誤或背叛就能解釋的。”
盡管社會福利制度和雇員持股制度等存在諸多問題,但其中所包含的社會主義元素,也成為促進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不能一概否定資本主義。正是因為資本主義也具備某項優勢,在蘇聯解體后,俄羅斯才會全面推廣與普及社會福利制和雇員持股制,但是這兩項制度卻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批判了資本主義,認為國家的中左政黨通過參政形式、執政形式等多種方法影響了國家政策,社會主義的優點也必然會被資本主義國家所采納,最終資本主義國家將會在建設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人們提出了社會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的說法。但這里所說的社會主義,絕非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
在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出現了兩種思想傾向,第一種思想傾向首先肯定了斯大林模式的有效性,并否定了社會主義改革;第二種思想傾向認為,蘇聯解體則宣告著社會主義的失敗和錯誤,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正確性。事實上,歷史事實告訴人們馬列思想批判資本主義的正確性,而蘇聯的社會主義最終以解體宣告失敗,并不代表社會主義是失敗和錯誤的,只能證明蘇聯模式的錯誤。蘇聯解體后,兩極爭霸格局消失,與此同時,世界各地出現了大量的極端民族主義思想、地區主義思想和種族主義思想,這些思想爆發了大量的地區性武裝沖突,使整個社會變得動蕩不安。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西方各國開始出現分歧,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背道而馳,這些都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內在矛盾所引發的。
肯定斯大林模式的有效性,片面的以為蘇聯解體就是社會主義的失敗,必然會導致社會的退步。歷史事實證明,急迫地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卻讓社會主義政治體制中融入了封建專制主義,國家民主政權逐漸過渡為專制政權,以黨代政、黨政不分,導致共產黨脫離了人民群眾,爭霸世界和對外擴張取代了抵御外敵入侵,這樣的輸出革命帶有濃厚的封建主義色彩,而封建主義的失敗,標示著這樣的政權必將失敗,國家覆亡。
總結和反思蘇聯的教訓,可以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之路中,找到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類似的問題,找到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方針,完善社會主義制度。高放教授否定了當代資本主義和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在此基礎之上,他認為在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必須擺脫教條主義的束縛,這也是未來社會主義的必經之路。教條主義對待馬克思主義和現實變化,最后只能讓國家陷入停擺,扭曲了社會主義的實質內涵。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必須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這樣的社會主義才有勃勃的生機。
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社會主義理論以后,蘇聯作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對社會主義理論的第二次創新,盡管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存在諸多問題,扭曲了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內涵與實質,但不可否認的是,蘇聯模式的社會主義也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中的部分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繼蘇聯模式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基本理論的第三次創新,在回答了蘇聯解體的原因以后,中國以撥亂反正之態,促進了科學社會主義的螺旋式發展。
1988年,鄧小平強調:“過去中國照搬了蘇聯的社會主義發展之路,也讓中國的社會主義走了不少彎路,未來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能解決中國在照搬蘇聯模式社會主義時所遺留的歷史問題。”
高放教授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與發展主要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1978年到1989年,在這個階段中,中國領導人以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為己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找到了一條發展之路;第二階段,1989年到1999年,為促進中國進入小康社會,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第三階段,21世紀至今,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經濟騰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也取得了諸多成就。在中共12大開幕詞中,鄧小平首次提出:“未來中國必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機結合中國國情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將中國打造成為社會主義強國”;十二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口號;十三大,決定在全中國范圍內推進人民民主政治;十四大,決定在中國全面推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大,促進中國社會主義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設;十六大,再一次重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肯定了科學發展觀在帶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重要性和真理性;十八大,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并再一次肯定了走群眾路線的重要性;十九大,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幾十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之路中,每一代國家領導人在總結了前人經驗與教訓以后,將中國國情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緊密結合起來,探索出了一條科學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路,提高了中國在國際舞臺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內涵與實質,將中國建設成為東方大國。
蘇聯的解體無疑是遺憾的,人們必須吸取蘇聯解體的沉痛教訓,深刻意識到斯大林模式的錯誤和弊端,從中國當代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才能讓中國走得越發穩健,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高放.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105.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5.
[3]江澤民.論“三個代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
[4]高放.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新論[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2.
[5]習近平.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