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麗英 彭禹
摘要:要進行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方法的徹底改革就需要對傳統大學教學方法的弊端和有益之處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來確定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哪些具有緊迫性的問題,以及在此過程中應該運用哪些針對性的方法,這是本文將要重要探討的部分。此外,還應針對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教育改革中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育改革;傳統;產出導向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3-0246-02
一、引言
在現階段迫切需要進行教育改革的傳統大學英語其實已經顯露出弊大于利的狀況和情形,因此在接下來的利弊分析過程中會著重分析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方法中的弊端和值得改革的部分。傳統英語大學教學方法的弊端實際上反映了當下社會中應試教育方式方法在高等教育階段的延伸,無論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都不可避免地將期末考試、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等作為學習英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1.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方法中缺乏更加豐富的學習成果檢驗方式。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檢驗學習成果的方式包括了傳統模式下的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以及全國統一進行的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利用這些考試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檢驗考核是傳統教學模式中形成的固定方式[1]。而要改變這種方式僅僅依靠大學英語教學方式的改革是遠遠不夠的,這種刻板的目標和學習方式會使得學生失去一定的語言文化學習的靈動和語言敏感性,而缺乏了這些對語言學習至關重要的特征就會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填鴨式”學習方式的情形,從而也無法在校內考試和全國統一的大學英語等級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2.缺乏以學生為主導的語言思維能力的鍛煉。在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一直存在缺乏以學生為主導的語言思維能力的鍛煉,導致在賦予給學生極大的自主學習空間后無法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且學生在此過程中也無法建立十分明確和認真的學習目標[2]。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傳統大學英語教育改革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和必須要面對的教學模式之間的縫隙。高等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不僅要具有能夠熟練閱讀英文文獻,能夠進行流暢的英語語言溝通交流、英語語言演講和觀點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在文化學習方面也應該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方式和思維方式形成自己相對獨特和完整的理解體系。
3.缺乏多元化文化研究和分析方式。傳統大學英語教學的弊端主要來源于對英語教學中工具性特征的強化,而忽略了學習這一語言工具的目的和落腳點。英語語言學科的學習目標在于更深層次的文化交流和多元文化的深入理解,以一種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和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上使用英語語言的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具體的生活方式等。對于個人而言能夠獲取到更加豐富的自我認知方式和更加開放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多元化的文化了解對于學生來講是豐富自身對于專業理解的有效途徑以及為進入社會作準備的有效措施,多元文化理解過程中形成的開放和包容的思想和特質會伴隨學生度過從學習過程到進入社會的整個階段,甚至會影響大多數人處理親情、愛情、友情的態度與方式。
三、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方法中值得遵循和推崇的部分
現階段可以借鑒和推崇的部分包括了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中對于英語語言學習基礎的強化和夯實。任何學科的知識學習都有基礎知識建立的階段,而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方法也不例外。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英語詞匯和語法的強調一方面會形成刻板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也會形成較為深刻和牢靠的英語語言教學基礎,而這兩個方面的原則把握則依賴于教師對于詞匯和語法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技巧,一般情況下將詞匯和語法的教學放在閱讀理解和英文翻譯的教學過程中,便會從單一的模式教學困境中解脫出來而得到十分有利的教學成果[3]。除了基礎知識的強化和夯實部分是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方法中的優勢以外,還包括能夠從一定程度上與高中英語學習相聯系起來的優勢,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方式采用的教學內容往往會借鑒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模式特征,這也使得學生在進入大學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盡快適應相類似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但實際上這種相似程度過高也會破壞大學本身的英語教學目標和培養體系。
四、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作用分析
1.有利于增強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驅動。產出導向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從本質上講是在推翻傳統意義上強調的教學內容生產而忽略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究竟獲取到了什么信息和內容以及能夠進行什么程度的內容輸出。產出導向法從初始的強調特征中的驅動分析就可以看出,其作為效果為主的方式會更加傾向于將所學習到的內容轉化為可以獲取成果甚至是獲取利潤的學習過程。驅動部分主要通過對學生學習動力的強化來形成較為自然的學習過程中自主性的強化,需要學生自身了解到這個階段的學習并不是學校強加給學生的無效的學習過程,而是能夠獲得技能的掌握和利潤的實用性課程,但這種實用主義的強調并不是驅動部分的重點和出發點,而是利用增添實用主義的元素來豐富學生學習大學英語課程的驅動力。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需要明確以“學生能夠學習到什么”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目標探究方向,而學生則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形成對于“我在這個階段能學到什么”的深入思考和探究,明確這些問題后才能夠形成對于大學英語課程的需求性學習態度,學生才能夠形成“我需要學習大學英語來獲取什么樣的信息和內容”的有效學習認知[4]。
2.有利于增強學生在有效學習過程中的目標達成。在產出導向成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方式后,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課程的積極性和驅動力,而這一階段則需要教師扮演好自身作為促成者的角色,也就是說教師在這一階段會成為幫助學生完成自身目標的有效的助手,學生與教師合作,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溝通技能。在這一過程中既不存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缺乏教學邏輯的情形,也不存在“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型教學模式,而是將二者的角色變成能夠進行合作、溝通和交流的合作者狀態,教師在這個過程會利用其在專業性上的優勢來解決學生在這個階段產生的知識性問題,并提出自身的學習建議和適合學生學習差異與特色的方式方法。
3.有利用改善原有的缺乏合理性的語言學習評價體系。產出導向法在教學改革中的優勢在評價階段中體現為更加豐富的語言學習成果評價體系的建立,在驅動階段和學習合作階段就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語言學習產出要求,這方面的評價包括了從語言學中難度較高的口譯成果和筆譯成果的檢驗,需要建立并不是只有英語專業學生才能夠進行的口譯和筆譯活動,普通專業的學生在進行大學英語課程學習時也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口譯和筆譯能力,即使無法形成十分完整的口譯和筆譯能力也應該進行更加深層次學習的嘗試,而在評價體系中加入這一考核也能夠在尊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形成更高的學習能力建設的要求。
五、結語
傳統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在研究和分析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很多弊端,包括了驅動體系、內容學習體系以及評價體系的不完善,而產出導向法則能夠利用其特有優勢來妥善解決這三個問題中的弊端,能夠利用驅動學習產出和豐富的評價體系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并在此過程中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來形成以合作與促成為主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張彩云.淺議傳統大學英語泛讀課中語言輸出的缺失[J].文學教育(下),2017,(05):112-113.
[2]杜玉紅.對大學英語傳統教學觀念的批判及創新教學的思考[J].英語教師,2016,16(06):46-48.
[3]王迪芬.傳統大學英語教育方式的弊端與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4):118,120.
[4]張文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02):106-114,147.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Productive Approac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CAO Li-ying1,PENG Yu2
(1.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Hunan 411104,China;
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Hunan 41110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reform of the tradi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disadvantages and benefits of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teaching methods,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t problems which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course of the course reform process and what pertinent methods should be used in this process.The part of the article will be discussed.Besides,we should als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utput oriented approach in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Educational reform;tradition;output oriented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