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教育受到國家高度重視,政策給予優惠和傾斜,受到社會關注。新疆的中等職業教育承擔著建設新疆的重任,新時代,抓好新疆中職生思想德育教育尤為重要。本文以巴州師范學校為例,通過在師生中開展問卷調查和訪談,對中職生德育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對策和思路。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德育現狀? ?調查分析
新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中職學生是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直接影響著新疆社會政治穩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進程,要造就一大批政治強、專業精、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中職學生。在校的德育成效十分重要,基于此,筆者以巴州師范學校為例,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一、調查目的和意義
新疆的中職學校為新疆各行各業,為新疆的建設提供了各類初、中級專門人才以及高素質勞動者,新疆的中職生,在新疆未來的建設中承擔著重大責任。目前,新疆仍處于“三期疊加”的特殊歷史時期。 “三股勢力”“兩面人”一直跟我們搶奪青少年,妄圖把青少年變成他們的追隨者。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力加強新疆中職學校學生德育教育尤為重要,在幫助各族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和文化觀,引導他們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堅決反對民族分裂方面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和作用。本文以巴州師范學生為例,通過科學研究,對在校生德育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研判,通過調查結果對學生的德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探究提高學生德育實效性的相關對策,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及途徑。
二、調查對象與方法
本問卷調查于 2018 年 5月至 6月進行,調查對象為我校在校一年級、二年級的部分學生。由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計算機課在線開展問卷調查,共組織386人次開展網上問卷調查,有效問卷 375 份,有效率是 97%。其中男女比例分別為 9%和 91%。少數民族學生比例56%,漢族學生比例44%。選取在校城市學生136人,占36.27%,農村學生239人,占63.73%。采用不記名形式,問卷共40道問題,其中單選題31題,多選題9題。問題設計包括我校對德育重視程度、德育課程開設情況、德育實效性、德育手段和方法、德育課課堂教學情況、調查對象對學校德育、家庭德育的認識和理解、自已在校園、家庭、社會的道德現狀,以及調查對象看待社會問題的態度和觀念,全面把握在校生各方面的問題,為后文的論述提供事實支持。
本次調查還通過班主任例會、教研組會議、學生代表座談會對班主任、各學科教師及學生進行了訪談。更加深入了解我校中職生各方面的特點和德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匯總情況,分析其存在原因,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對策。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我校德育取得的成效
首先肯定的是近年來我校在德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學校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中,有60.8%的學生認為學校“很重視”,22.13%的學生認為學校“比較重視”。在對待德育課的喜愛程度上,47.47%的學生表示“很喜歡”,29.87%的學生“比較喜歡”,只有0.27%的學生表示“不太喜歡”或“很不喜歡”。在“德育課收獲”問題中,57.6%的學生認為收獲很大,38.93%的學生認為收獲一般,只有0.27%的學生認為沒有收獲。100%的學生認為學校德育課教材均選擇了國家規劃教材,能夠按照要求開足開齊課程,由思想政治專業教師承擔授課任務。在教材編排方面,79.47%的學生認為合理,內容充實且貼近生活。在德育教育形式中,除了傳統的德育課堂教學之外,主題班會形式占到64.8%,其次是校園文化生活占59.47%,專題講座占49.33%,社會實踐占32%,其它10.4%。其中學生最喜歡的形式還是校園文化活動,占58.67%,德育課占49.87%,社會實踐占44.53%,主題班會占33.87%,專題講座占39.07%。在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的渠道和途徑方面,60.8%的學生認為德育課是主要途徑,選擇學校日常養成占55.73%,選擇個人自我約束占54.4%。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對德育是非常重視的,成效是明顯的,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德育課對提高個人核心素養和未來成為合格的建設者的作用還是很重要的。作為新疆的中職生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特別是在維護新疆總目標上態度明確、立場堅定,具備一定判別是非的能力。如在“如果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散播關于破壞新疆社會穩定、長治久安和民族團結的謠言時的態度”一題中,70.13%選擇了“堅決抵制,不信謠、不傳謠”,17.07%的學生選擇了“會及時向學校或公安機關反映”,有7.73%選擇了“回避”。
(二)我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在肯定學校德育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我們必須要清醒的認識到德育存在的很多的問題。
1.學校對德育重視程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在“學校對德育的重視程度”中,依然有16.53%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在與師生訪談過程中,發現學校對德育的重視更多的是寫在文件上、掛在嘴巴上、強調在大會上、落實在材料中,但實際上的效果與期望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2.德育課堂教學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沒有能夠廣泛的吸引全部學生。在“德育課對自己的影響”方面,有高達32.27%的學生選擇了影響一般。從“德育課教師講課效果如何”的調查結果發現,有11.73%的學生認為教師“講課一般”,這是德育課堂教學不能很好的發揮作用和吸引學生的主要原因,有7.2%的學生認為德育課“太理論化、太專業化,脫離實際和生活、難懂”,這是德育課教師不能將抽象的理論生活化、具體化、實踐化的表現,有5.6%的學生認為德育課“太生活化,收獲不大”。在“喜歡什么樣的德育課教學方式”一題中,63.47%的學生選擇了情景模式,44.27%的學生選擇了社會調查,41.33%的學生選擇了案例分析,8.8%選擇了灌輸式,由此可見,學生還是喜歡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但實際上學校德育課堂教學大多使用的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德育課堂氣氛”選擇中,56.53%的學生選擇了“有時活躍有趣,有時沉悶無趣,各占一半”,8.53%的的學生選擇了“課堂沉悶,沒有意思”。這個問題說明了德育課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欠缺。在“教師上課態度如何”中,44.8%的學生選擇了“認真負責,關注每一個學生”,選擇“親切自然,尊重學生,生動活潑”占到44.53%,3.37%認為老師“介于認真負責和消極敷衍之間”,1.87%認為老師“消極敷衍,不能很好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映”,以上這些都表明我們的德育課堂教學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和我們的德育課教師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在“你平時都通過哪些方面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一題中,60.8%的學生還是選擇了德育課,這一調查結果告訴我們,德育課依然是學校德育主渠道之一,提高德育課堂教學質量和德育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依然是德育課教師必須首要解決的問題。
3.學生自身德育意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在“你是否有自己的道德底線”選擇中,97.6%的學生認為自己是有道德底線的,但能一直堅守的有67.47%,25.07%的學生表示“有的時候做不到”,5.07%的學生經常做不到,說明學生在德育認知與踐行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出入。在“德育課堂上,你大部分時間在做什么”選擇上,“認真積極參加的學生”占43.2%,有49.33%的學生選擇了“較認真,偶爾開小差”,4.8%選擇了“打瞌睡”,這說明中職生受自身素質的影響,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還欠缺。在“現在你較關注的是自身哪方面的發展”中,選擇“思想道德修養”的只有23.47%,而54.67%的學生選擇了“專業方面”,說明學生對自身專業的關注和重視程度高于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在與教師的訪談中發現,教師也存在著 “專業”比“思想道德修養”更重要的觀點。這與過去“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觀點的延續至今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職生和中職教師對思想道德修養方面的重視。基于此,雖然今天的中職生越來越多的認識 “思想道德修養”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的重要性,但是因自身原有道德素養欠缺和現在自身踐行能力不足,并不能很好把自己接受的知識、理論、觀念反映到社會生活中,把所接受到德育思想變成自發的德育行為。
(三)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的探索與思考。
1.高度重視德育工作。要加強德育工作的組織管理,建設德育工作骨干隊伍,堅持立德樹人,堅持不懈地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結合實際制定有針對性、時效性的德育規劃、計劃和方案,加強落實和監督,杜絕德育工作流于形式,止于匯報和總結。不能停留在紅頭文件中、會議講話中、檢查資料中。大力建設德育教學、科研、管理機構,加強中職德育科研,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不斷提高學校德育科研水平。完善德育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工作機制,創造機會參加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社會考察等活動。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為他們提供走出去、請進來、動起來的交流學習機會,拓寬其眼界,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和成效。提高德育工作人員待遇,職稱評定、進修、培養培訓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吸引更多優秀中青年干部和教師積極投身德育工作。
2、抓實高效德育課堂。德育課依然是德育最主要的途徑,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式、說教式教學早已不適合今天中職生的特點和發展,達不到德育目標。因此,德育課就必須適應中職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時代要求,打破傳統的授課模式,因材施教,有適應性、針對性、有效性的多聯系中職學生的專業特點和實際,避免照本宣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高效德育課堂要貼近新時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社會。在堅持正面引導教育的同時,結合嚴肅的批評教育。
3、打造精品文化,豐富德育內容。校園文化生活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核心,堅持以德育人、以美潤人、以文化人,要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積極引導學生珍愛美好生活,珍惜美好時光,求真知,做真人,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校園文化為中職生提供廣闊的施展才華和魅力的舞臺,也是檢驗中職生課堂學習成果的一種有效方式。通過校園文化,能提升中職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團隊理念、競爭意識、管理和協調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和職業素養,增強集體凝聚力,在健康向上、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塑造出積極向上的人格。注重社會實踐,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如參與學校精神文明創建,參加學校所在社區開展的志愿者活動,積極組織開展學校中職生文明風采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等等。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讓中職學生開闊眼界、增長見聞,做到知行統一,增強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讓中職生感受到學以致用,知識轉化為行動的快樂。極大的吸引中職學生興趣,增加學生參與度,從而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祝士明.中職學校德育教師培訓方案的構建[J].職教通訊,2010,(01).
[2]《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新教思政〔2016〕1號
[3]《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2014 年修訂)
[4]劉炳林.新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德育現狀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張雪莉,女,思想政治高級講師,就職于新疆巴州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