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要: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時期,我國的教育體制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同時人們對于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形勢下,要想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對于創新性人才的需求,首先就要在初中數學日常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水平。為此,本文章主要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 ?數學教學? ?創新能力? ?思考
在我國現階段,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初中數學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也在發生著相應的改變。受傳統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的影響,我國初中數學在教學過程中長期以教師講解為主,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干預學生的學習,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而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被充分的發揮,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教師要想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
一、阻礙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因素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高
在新課標改革后,我國初中數學的學習難度相對來說有所提升,且學習內容也更加雜糅。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同時根據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大部分學生對數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且學習積極性不高。另外,還有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數學,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就會導致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除此之外,受傳統填鴨式教學的影響,我國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不被尊重,從而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因此就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資助學習、思考以及探索[1]。另外,根據我國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的情況來看,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以及創新行為沒有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認可,因此就會打擊學生的創新欲望,降低學生的學生興趣,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在我國現階段,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較低是阻礙教師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片面追求學習成績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蒸蒸日上,在這一過程中就提出來素質教育理念。雖然素質教育理念在中小學中得到積極的響應,但受升學壓力以及就業壓力的影響,素質教育并沒有得到全面的貫徹于落實,且大部分學校還存在應試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效果也微乎其微,并且也無法將創新教學活動有效的落實到日常的數學教學過程當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對于初中的數學教學來說,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標準就是分數,同時也會學生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體現。正因為如此,教師就會過度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側重應試技巧的傳授,從而就會忽視了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2]。同時,在應試教育中,教師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會實施題海戰術,長期以往就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嚴重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學生淪為學習的機器,從而就無法培養創新型數學人才。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就要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以此來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擺脫應試教育理念的約束。
首先,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徹底摒棄無法滿足當前社會教育發展需求的應試教育理念。教學理念不僅可以體現出教師的教學價值取向,同時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教師實施教學活動的效率[3]。另外,教師的教學理念會決定課堂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因此只有教師摒棄了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才能夠選擇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并相應的調整學生學習能力與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將創新能力指標融入其中,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其次,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轉變過分追求數學成績的思想觀念。在日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若學生一味的重視學習成績,就會通過各種方法來不斷提升數學成績,這就會導致學生在日常解題的過程中只選取最容易得分的方法進行解題,從而就不會對其他解題方法進行思考與探索[4]。上述情況下就十分不利于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進行自主的思考與探索,從而嚴重的缺乏創新意識,且無法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創新思維意識。因此,要想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首先就要改變學生衡量學習能力的理念。
(二)在課堂中營造鼓勵創新的教學氛圍
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課堂的教學氛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教師在日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目的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的,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營造創新學習的課堂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5]。
一方面,要確保師生交流過程中的平等性。在日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與前提就是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與交流。但受傳統教學課堂的影響,教師仍舊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不到尊重與認可,這就會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長期處于不平等狀態,并在科學教學當中,教師仍舊以傳授為主,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以及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見解機會少之又少[6]。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壓制,這不僅不利于學生發揮創新思維,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因此,營造平等的課堂交流環境,不僅可以充分解放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創新教學方法
1.倡導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在日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從多角度找尋解題方案的習慣。在我國現階段,衡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要標準之一就是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因此,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指導學生站在多個角度來看待問題,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7]。例如:教師在講解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判定條件期間,可以通過如何證明兩組對邊分別平行這一問題來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意識,并指導學生熟練掌握多種證明四邊形平行的方法。同時,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特性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來應道學生進一步掌握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以及對角線互相平分等一系列證明四邊形平行的條件。
2.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思維
反映學生獨創性思維的一個因素就是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教師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首先就要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創新性思維過程。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培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促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看待數學題的參考答案,并告知學生參考答案并不是一個問題的唯一解法。而是指導學生要徹底擺脫參考答案對學生思維意識造成的束縛[8],并鼓勵學生自己探究新的解題方法,以此來在其自主學習與探究的過程中,增強其創新意識,培養起創新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教育體制深化改革的形勢下,為了進一步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就要在日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選擇培養創新能力的教學方法,以此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意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數學素養,提升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代芳芳.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中外交流,2018,(31):117.
[2]黃寶忠.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23):81.
[3]梁玉娟.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討[J].中外交流,2017,(48):14-15.
[4]李洪亮.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J].科學咨詢,2018,(11):66.
[5]王美洪.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33):209-210.
[6]李特.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外交流,2018,(19):194-195.
[7]李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教文匯,2017,(15):107-108.
[8]周鵬祥.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3):122-123.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復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