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民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很多高職院校在對學生進行財會專業知識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財會專業成績以及為學生今后的實際工作中能夠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對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進。制定教學目標的目的是為了給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對教學目標進行不斷的改進可以為社會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這也是我國當前的發展形勢。為了更好的培養“互聯網+”形勢下財會專業人才,此次研究對高職院校在財會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在“互聯網+”形勢下對教學方式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希望可以通過研究找到更加適合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各大院校培養財會專業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互聯網+” 財會專業 人才培養 模式 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1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improved the training mode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financial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s and their own work efficiency in the future. The purpose of set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is to train more professionals for the socie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can cultivate professionals adapted to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he society. This is als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better train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Internet +", this research has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as carried out in-dept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Internet +", hoping to find a more suitable training mode for financial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through research,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cultivate finance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nternet +";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research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現代信息化技術發展的速度突飛猛進,企業中對信息管理的手段也不斷改變,各企業對財會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會專業人才面臨著社會的很多壓力,比如國家以及企業對信息化、專業化人才的需求、國家以及企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等。[1]通過信息化技術加快企業以及國家的發展是當前的必然形勢,信息化技術不再僅僅是一種輔助工具,而且還是促使國家經濟發展以及企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ヂ摼W時代的誕生為培養財會專業人才方面,改造發展空間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互聯網+”形勢下改進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財會專業帶來了一定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互聯網+”形勢下,不斷提高高職院校財會專業學生就業情況已經成為了院校考核的主要指標。高職院校要想做好財會專業人才培養,要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各大企業對財會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每年我國的新增企業達到30萬,且如果每個企業需求財會專業人才的數量為1個,那每年就有30萬學生有就業機會,但是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需要財會人員,因此,這對財會專業人才的就業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次,要更多地關注實際技能,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企業對財會專業人才的要求不斷增高,企業主要關注的重點為人才、技能,而不是求職者本人,隨著很多新的會計軟件的誕生,很多企業通常將學生對是否會應用新的軟件作為衡量學生功能能力的標準。[2]因此,在“互聯網+”形勢下改進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2 當前高職院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高職院校的教育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各大院校的生源也不斷增多,這其中就有很多學習財會專業的學生,但是學生不斷增多,老師卻沒有增多,很多院校都出現了師資不足的現象。這就使得很多院校老師工作量嚴重增大,有的甚至是超負荷運行。在很多院校中,財會專業并不是學校的主要專業,很多學校對主要專業投入的資金比較多,而對非主要專業投入的資金比較少。財會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實際訓練占據的比重比較大,但是由于資金的不足,導致實訓條件嚴重降低,以至于最終的學習效果也較差。[3]另外,有些院校每年需要進行技能大賽、畢業設計抽檢、技能抽查等準備工作,加之師資力量薄弱,導致老師的工作量增加,整體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且最終的教學效果不顯著,進而對老師的職業滿足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前高職院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無法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高職院校財會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只是局限于市場調研,但是由于調研不夠充分,調研期間不能與企業財務部門的主要人物進行接觸,對企業中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財會人員并沒有足夠的了解,進而導致在制定財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無法滿足市場發展以及企業發展的需求。
第二,教學模式太過常規與落后。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依然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在課內或者是課后自行進行復習、講練結合或者是邊講邊練模式。通常院校中一個財會專業班的學生比較多,很多老師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且不會進行針對性教學,導致很多學生的基礎知識、理解掌握程度存在很大的差異,最終的教學效果不理想。[4]
第三,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實際操作與理論知識的時間比例設置不當。會計是一門具有超強實踐性、理論性的專業,大部分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將人才定位于應用型的該技能專業人才。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實際操作與理論知識的時間比例設置不當,很多學校設置的課程難度比較大,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符合,大部分學生不就從中受益。很多院校實際操作與理論知識的時間比例設置不當,實訓的課程時間,這與學校對實訓課程的重要性重視程度不夠有關。同時,學校即使認識到了進行實訓的重要性,但由于財會專業是非主體專業,學校投入的資金相對較少,實訓室的各項設備比較簡陋、落后。有的院校還不會配備相關的實訓老師,主要由理論老師擔任實訓老師,在這些老師當中,有很多老師對企業的實際需求并不了解,雖然理論知識水平相對較高,但是實際操作能力較差。
第四,老師對“互聯網+”教學的思維太過匱乏。在財會專業教學團隊中,有很多老師的年齡比較大,思想比較落后與陳舊,對“互聯網+”這一新鮮事物存在抵觸,且使用信息化技術的能力較低,對“互聯網+”教學的思維太過匱乏。也有一部分年輕教師,他們從學校畢業直接工作,理論知識的基礎比較扎實,但是實際操作的能力也較低,且創新性思維較強,對新鮮事物也可以很快的接受,但是學校投入的資金較少,導致了老師們無法接受系統的培訓,從而導致老師們對“互聯網+”教學的思維太過匱乏。
3 “互聯網+”形勢下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式
第一,不斷促進老師形成“互聯網+”教學思維。高職院校的老師在為學生進行財會專業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課成績,為了學生畢業后可以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老師們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改變常規教學模式,盡快掌握使用互聯網進行教學的方法。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地促進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發展。為了盡快實現以上目標,學校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引導老師形成“互聯網+”教學思維。為了幫助老師盡快形成“互聯網+”教學思維,院校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開班教學、講座等方法加強老師的培訓工作。通過以上方法,可以讓老師逐漸形成“互聯網+”教學思維,可以讓老師在“互聯網+”的條件下利用微課、慕課、翻轉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老手機可以通過APP系統來布置作業以及批改作業,同時老師可以在線上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與其他院校進行資源共享等,這對于改變教學方式是非常重要的。[5]另外,老師也可以通過微課軟件來錄制相關的視頻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學習等。如果院校老師可以通過以上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效率與教學社會平,而且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新知識的欲望,這對于培養新時代的財會專業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財會展業人才,推動社會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第二,創新財會專業教學內容。高職院校在改革財會專業教學工作過程中,要不斷創新財會專業教學內容。只有不斷的創新教學內容,才可以體現出“互聯網+”形勢下的財會專業課程具有多元化特征。設置多元化的財會專業課程,目的為改變常規的財會專業課程教學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彌補學生其他相關知識的缺乏。同時,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期間,對于國內外典型的案例缺乏一定的探索與研究,從而導致學生只掌握了老師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導致了學生的視野比較狹窄,這對于學生后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設置課程時,一定要體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設置課程時要按照各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另外,在進行課程設置時,要注重教學實踐內容,以便使學生可以有動手實際操作的機會,這對于促進學生今后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將網絡應用到現場教學過程中,這樣可以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有吸引力,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促使學生更快的理解相關的知識。
第三,調整工作評價方式。高職院校在評價老師的工作時,通常是對老師的教學質量、教學行為進行評價,但是,在“互聯網+”形勢下,國家需要的創新型專業人才,因此,學校在對老師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不斷引導老師創新,以促使培養出社會所需的財會專業創新型人才,真正將“互聯網+”的優勢得到顯示。由于受到“互聯網+”的影響,高職院校在對老師利用互聯網情況、創新教學情況進行評估的過程中會,還需要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是否科學進行評估,這樣做可以有效保證最終的教學結果,更重要的是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對于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也有很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互聯網+”形勢下對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是必然的,高職院校只有培養順應時代發展的創新人才,才可以更好的實現教育的目的。在財會專業教學期間利用互聯網+才可以培養出在未來具有更強競爭能力的學生,這對于推動社會發展,促進個人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樂天.“互聯網+”視角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4(26):93-96.
[2] 楊歡聳.“互聯網+”環境下信息類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新探索[J].教育發展研究,2017.12(S1):29-32.
[3] 曹懷軍,賀鶯.“互聯網+”項目驅動型專利翻譯人才培養模式[J].上海翻譯,2017.18(01):50-55,99.
[4] 李克紅.“互聯網+”時代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新[J].財務與會計,2016.29(15):62-62.
[5] 張薇.“互聯網+審計”時代審計人才職業勝任力的重構與培養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7.28(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