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林梅
摘 要:眾所周知,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來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對此,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這一理念的號召下,教師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樹立生活教育理念,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將生活引入初中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調動下,加深所學的數學知識,并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以此在生活的包圍下實現學以致用。主要立足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談一談如何實現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方式生活化
數學對于抽象思維不發達的學生來說是抽象難懂的。而生活對于學生而言是形象的。加之,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探尋到諸多的數學模型,且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借助所學的數學知識靈活地解決生活問題。對此,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看到生活與數學的關系,樹立生活教育觀念,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將生活中的數學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感知、理解數學知識,并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實現生活化教學呢?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縱觀我們所使用的數學教材,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概念、數學定理等是抽象難懂的,對于抽象思維不發達的初中生來說是難以理解的。而且,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會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借助知識講解的方式將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非但無法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甚至會產生排斥心理,對數學學習喪失興趣。對此,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驅使下,我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一些極具生活性的內容,將其引入課堂活動之中。一方面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一方面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自主地對數學內容進行探究。以“一次函數”這一內容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加深對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關系的認知,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向學生呈現這樣的極具生活色彩的內容:某聯通公司準備在十月一日開設兩種通訊業務:第一種,其收費標準是每月月租為50元,通話一分鐘收費0.4元;第二種,其收費標準是每月不收取月租,但是通話一分鐘收費0.6元。如果你準備在十一期間辦一張聯通的手機卡,你會選擇哪種業務呢?這一問題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見的,其極為熟悉。學生在解決該問題的時候,會自主地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將每月的通話時間設定為x,將第一種業務所花費的費用設為y1,將第二種業務所花費的給用設為y2,然后列出分段函數。在這樣的生活計算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自主地概括函數關系并建立數學模型,還能為其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大部分教師往往采取“填鴨式”的方式,將教材中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或者直接教給學生數學解題方法,引導學生在大量的習題演練中對所掌握的方法進行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非但無法使學生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還在無形之中將學生引入了題海戰術之中,不利于學生在生活中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靈活運用。這也是一些學生發出學數學無用這一呼號的原因所在。對此,在生活教育理念的驅使下,教師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要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為生活化教學方式,借此使學生在生活活動的驅使下,自主探究新知。以“相似三角形”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候,為了引導學生利用三角形相似測距離,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為其設置了這樣的生活情境:一個工作組在修建大峽谷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他們需要測量這個大峽谷的寬度,但是他們的手里僅有一根皮尺,如果你是這個工作組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在這樣的生活問題情境的驅使下,學生的探究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主要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選定大峽谷對面的一點,并在一側做出點A、B、C,假設AB⊥AO、DB⊥AB,點D的確定需要滿足O、C、D三點共線,具體的圖像如下所示:
在驗證兩個三角形相似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借助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解決該問題。在這樣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享受到數學探究的樂趣,還可以運用所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為其實現學以致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作業設計生活化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往往會借助練習冊中的習題引導學生鞏固所學。這樣的作業形式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甚至將學生引入到題海戰術之中。在生活教育理念的驅使下,我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會立足新知教學內容,設置生活作業。仍以“相似三角形”這一內容教學為例,我在課后設置了測量學校旗桿這一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親自測量,借助所學解決問題。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樹立生活教育理念,借助生活化內容拉近學生與數學的關系,借助生活化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數學探究興趣,借助生活作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為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學斌.如何讓初中數學教學更趨于生活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6):108.
[2]張鳳秋.對初中數學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探討[J].學周刊,2016(27):144-145.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