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紅
摘 要:智慧課堂是“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是一種利用“互聯網+”思維方式和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打造的智慧型、高效課堂,其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更加注重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培養,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主要對“互聯網+”時代智慧課堂的設計原則及其策略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智慧課堂;設計原則;教學策略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智慧課堂、智慧學習是目前教育教學領域信息化研究的熱點問題,能夠充分地體現學校教學信息化發展從理念到實踐、從抽象到具體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在“互聯網+”時代下,出現了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這些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不斷融合。智慧課堂的出現轉變傳統課堂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教學向著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實現高效課堂。
一、“互聯網+”背景下智慧課堂設計的原則
1.教學策略數據化原則
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打造智慧課堂應當要始終以學生構建的信息技術平臺作為支撐,實時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動態的檢測,將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并將學生學習的過程及其效果以數據化的形式呈現。從而使得教學的過程由傳統教學中主要依賴教師的教學經驗逐漸地向依賴教學中的客觀數據轉變,這樣可以幫助教師更加全面、客觀、精準地掌握學情,制定出科學的教學設計,方便教師合理地安排和調整教學進度。
2.交流互動立體化原則
在初中課堂教學中打造智慧課堂需要遵守交流互動立體化原則,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1]。
并且在智慧課堂中不僅需要完成課堂內的師生活動,師生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課外互動交流,這樣就能有效地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全時空持續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3.評價反饋即時化原則
在智慧課堂中應當要采取動態伴隨式的學習評價模式,即教學評價要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包括學生的課前預習評測與反饋、課堂實時監測與反饋、課后作業跟蹤反饋等,從而實現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動態的、即時的診斷和分析,構建形成性的教學評價體系,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互聯網+”時代下智慧課堂教學設計
1.先學后教,對學情進行智能診斷
在智慧課堂教學設計當中,學情診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同時這也是其他環節設計的依據。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信息素養等具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對于學生的診斷評估、分析的方法也應當是多樣性的。在智慧課堂教學環境中,對于學情的診斷呈現出明顯的智能化特征。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風格、興趣愛好等個體的差異性,制定出具有個性化的、貼近學生實際的學習方案。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通過學習平臺為學生發布學習任務,讓學生完成檢測題目之后提交到平臺上,然后平臺通過智能統計的功能,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進而診斷出學生的預習情況。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實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
2.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實現資源智能推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人們在瀏覽網頁的過程中,系統會自動推送符合人們興趣愛好的新聞或者商品信息,這就是智能推動技術。在初中傳統教學中,由于班級人數較多,教師很難開展個性化教學[2]。而智慧課堂卻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方案,并精準為每一位學生推送適合他們的學習資源,從而有效地實現個性化學習。比如:教師可在網絡平臺上發布試題,然后讓學生在學習端自主完成練習,這時平臺針對學生提交的答案自動對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分析,以此作為教師點評的依據。另外,平臺還會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自動為學生推送難易程度不同的練習,這樣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實踐練習中得到進步和發展。
3.實施反饋,構建多元智能評價
在“互聯網+”時代下的教學評價不再局限于學生的分數排列,更多的是向兼顧學生綜合素質的大數據分析發展,形成多元化智能評價體系。多元化評價體系是指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元化以及評價內容多元化。智能評價是指通過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信息分析,記錄學生的學習全過程,然后以可視化的形式將評價結果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智慧課堂教學中,教學評價是貫穿于課前、課中和課后全過程的,且具有動態性和伴隨性等特點,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跟蹤和評價,實現動態診斷,幫助教師及時地調整教學策略。
綜上所述,在初中課堂中打造智慧課堂雖然離不開技術的支持,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技術就是智慧課堂的全部。因此,身為初中教師,不僅要學會打開技術的盒子,更加要學會如何在智慧課堂中合理地運用各項先進的技術來開展教學。通過智慧課堂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邦奇.“互聯網+”時代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51-56.
[2]郝麗莎.“互聯網+”時代智慧課堂教學設計策略研究[J].神州,2017(34):174.
注:本文系國家級十三五立項課題《整合優質教育資源 變革傳統教學方式——“互聯網+”背景下校際跨越時空、突出個性、自主學習的教學機制研究》成果。立項號[18624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