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清
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如何提出有效的問題,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是當前課堂教學探究的主要問題。在初中政治課堂上,影響提問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如問題的數量,問題的類型,提問的頻率,問答的時間,反饋的形式等等,在實際應用中,教師只有深入探索,吃透教材,精心設計,了解學生,才能將提問做到恰到好處,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水平。簡單分析了當前初中政治課堂上提問的幾個普遍性問題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改善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提問方式;反饋
我在一線進行政治課程教育多年,提問是我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而且不可避免,為了提升提問的質量和效果,我對于日常教學影響提問效果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總結,并對于如何改善提問質量進行了些許嘗試。
一、課堂提問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提問的數量太多
尤其是新課程改革以來,要求加強師生互動,部分教師片面地將課堂提問增多,通過“你問我答”的方式增強師生互動,將過去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看似師生互動“激烈”,其實很多問題都是盲目而無意義的,提問實效性很差。
2.提問類型不均衡
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很多教師習慣于進行記憶型或者是重復型的提問,這種類型的提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比較固定的,所以提問類型的不均衡,也會導致學生能力的片面發展,應適當地穿插一些更高層次類型的提問,以達到學生能力的均衡發展。
3.問答時間不合適
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很多教師的提問都是“匆忙”的,為了提問而提問,很多時候,教師等不及學生思考和回答,就自己給出了答案。這樣的提問,學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時間,提問便流于形式,無法激發思維發展,這些問題都會是低效甚至無效的。
4.提問反饋有效性差
提問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學生的回答,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考量課堂教學的效果,從而及時進行調整。但是在提問的過程中,多數教師對于學生回答反應,只停留在“打斷、贊揚、鼓勵”的層面上,而且語言簡單,重復性、機械性強,教師重視問題的提出,而忽略學生回答問題的引導,導致提問反饋的有效性差。
二、改善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思考
在初中政治課堂上,教師要做到善于設計課堂提問,問題要精煉、恰當,既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又兼顧不同認知層次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問題的提出、分析、探究和問題的解答得到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甚至是創造能力的提升。同時,通過提問的方式,鼓勵并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并能夠積極地提出問題,培養自主質疑和獨立思考的意識與能力。在改善初中政治課堂提問有效性上,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合理地控制提問的頻率
提問是師生對話的一種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皾M堂問”不僅耗時耗力,而且還會降低提問的質量,不能突出重點,學生回答也會比較隨意,不經過大腦思考,得不到思維提升。所以,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合理地控制提問的頻率。首先,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重點的、典型的案例設計問題,確保問題少而精,提升提問的質量和效率;其次,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選擇具有啟發性的、能過活躍學生思維的問題,避免繁瑣、重復、直白性的提問,如是不是,對不對……注重提問的質量和高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合理地控制提問的難度
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認知能力上也是有差別的,所以,相同的一個問題,并不是適合全體學生。教師在提問的時候,要注重難度適宜,避免提問學生“已知區”和“未知區”的這些無效的問題,轉而在學生的“就近發展區”設置問題,逐漸轉化,使得問題的難度呈現出螺旋上升的形式,逐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3.合理設置問題待答的時間
提問待答時間過短是當前初中政治課堂提問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數教師為了節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的時間很短,學生因為沒有充足的時間考慮,回答時難免會思慮不周全,或者是緊張,導致回答錯誤或者無法回答,教師指正的過程中缺乏適當的方式,會導致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低下,很多時候,提問就被“等”成了設問。因此,教師要合理地設置問題待答的時間。首先,根據不同的問題類型設置待答時間。低層次的認知性問題就可以留出比較短的時間,相反,則需要時間長一些;其次,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設置待答時間。如新舊知識的貫穿與連接中,因為用到舊知識,可以適當加快速度,而對于獲取的新授知識,尤其是重點知識上,要適當放長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4.綜合應用反饋的應答方式
提問時,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用心分析,盡量多地采用鼓勵的反饋應答方式。對于正確的回答,教師要及時的贊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對于不完美的回答,教師要肯定其正確的一面,然后再指出回答中的不足,并分析原因;對于錯誤的回答,要引導學生分析錯因;對于那些對問題不作任何反應的學生,要弄清學生不回答的原因并對癥下藥。
參考文獻:
[1]謝華.初中政治課教學反思[J].試題與研究,2015.
[2]黃友清.論提問在政治課堂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學周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