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林喜 石望東 王萍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已然成為高職院校必須重視的問題。本文從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特殊性及創新創業的現狀入手,以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提出以“創新創業學院”“職業教育聯盟”及“大學生孵化基地”三個載體為依托,開發利用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打造三位一體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創新性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能力 高職學生 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1-0008-02
國辦[2015]36號關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意見指出,“近年來,各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小視的重要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不夠先進,與實踐相背離;二是教師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能力和意識;三是創業實踐的平臺不夠,急需健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1]新形勢下,發展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成為各大高校的核心任務之一。很多高職院校在探索中研究了創新創業能力的新模式,積累了大量的可供借鑒的經驗。本文以安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就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一些實踐經驗以供參考。
“創新創業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創新創業能力不僅對個體選擇創業與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對創業能否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2]對于“創新創業能力”的本質特征,學界有不同的觀點,但筆者認為至少包含以下幾個表象特征:
(1)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創業者一般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2)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創業者一般都具有很強的行動力。
(3)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創業者一般都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4)創新創業能力強的創業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承擔風險能力。
一、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特殊性分析
(一)知識水平有限,創新創業發展后勁不足
創新創業不僅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更是一種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知識水平是創業者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3]就高職院校的生源來看,他們大多是沒有達到一般本科錄取分數線的普通高中畢業生,還有就是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他們共同的特點,一是知識水平不高;二是對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欠缺;三是對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不強;四是缺乏創新意識;五是創新能力明顯較差,而這些會直接影響到創業的成敗。高職院校都非常看重對學生操作技能的培訓,而對于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創新創業的知識、創新創業的能力的培養通常會被忽視。[4]正因如此,容易導致創業發展后勁不足,最終創業失敗。
(二)創新創業行動力薄弱,創業容易胎死腹中
高職院校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對創新創業比較感興趣,又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同時注意力易分散,興趣容易轉移,情緒化較強,有時甚至是三分鐘熱度。在創業過程中表現為,剛剛起步就失去了興趣,因而行動就戛然而止;有的甚至還沒起步就頻繁改變創業方向,總是遲遲不肯付出行動,從而導致創業胎死腹中。
(三)沒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創新創業資金難以著落
創新創業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創業資金缺乏對創業者來說是最大的難題,而高職院校學生來自農村家庭的較多,家庭經濟狀況都不是很富裕,有的甚至是貧困戶。很難想象沒有一定的人脈資源,就能籌措到創業資金。高職院校學生較多來自農村,人際交往面相對較窄,人際溝通能力相對匱乏,從而人脈資源相當有限,導致高職學生創業成功率不高。
(四)承擔風險能力不足,經不起創業失敗的考驗
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往往是傾盡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加之本來家庭經濟情況都不是很寬裕,所以一旦創業失敗,將很難承受各方面的壓力。進而對創業失去信心,甚至會一蹶不振,對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現狀
我國大眾化高等教育已經來臨,高校畢業生數每年都有較大增長,我國2017年高校畢業生數已達795萬,大學生就業面臨嚴峻挑戰。[5]創業業已成為大學生的重要就業方式。近年來,我院高職畢業生也加入了創業大軍,創業獲得成功的案例屢見不鮮,例如:2015級園林技術專業學生孫裕林創辦了麗景園藝公司;2016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劉國強,目前休學創業成立了安徽天馬行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
雖然我院學生創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放眼整個高職學生創業現狀,創業成功者屈指可數、創業失敗者比比皆是。[6]高職學生在三年的高職學習中很少接受專業而全面的創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指導,很多高職學生都是盲目跟風創業,無形中增大了創業的風險,從而導致了較低的創業成功率,更讓高職學生的創業激情和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挫傷。[7]高職學生創業,從其知識水平上而言只能選那些服務行業、技術含量稍低的項目進行嘗試;從其人脈資源及資金方面而言,只能選那些低成本的、對人才要求不高的項目進行嘗試。要想改變高職學生這種創業的現狀,對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已迫在眉睫,大幅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是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當務之急。[8]
三、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安慶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
(一)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開發創新創業校本課程,全面系統夯實學生創新創業知識
意識指導實踐,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想要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最先就要改變傳統的就業意識,全面系統夯實學生創新創業知識。我院大力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工作。設立院、系兩級獎勵基金,加大實踐教學力度,開展職業規劃大賽和創業設計大賽,把創新創業指導課作為必修課貫穿于大學三年的全過程。學院還專門成立了“創新創業學院”,負責全院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政策咨詢、發展規劃和組織協調;指導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文化建設;組織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訓、經驗交流;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主要是圍繞高職學生特點在培養過程中實施的創新創業理念培訓和實踐開發,重點是對高職學生創造性人格品質的培養。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將創新性理念融入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并引導學生充分結合課程學習加強實踐生活應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養高職學生創新創業動機,從而達到理想創業目標。創新創業校本課程的開發和課程實施,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校校相同、生生一樣的困境,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針對性、多元化和系統性,從而更好地滿足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需求和個性特點,進而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9]
為了對學生開展創業教育,我院以校本課程的形式推出《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程》,現已全面推開實施。課程不僅對創業理論做了全面的闡釋,而且涵蓋了大量的創新創業實操方法,同時加入了我院近年來成功創業的優秀案例,對學生創業前的準備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業品質,學會運用相關知識及原理理解、分析創業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
(二)依托“安慶職業教育聯盟”,搭建學生和企業之間的橋梁,擴充學生人脈,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安慶職業教育聯盟是經安慶市人民政府批準,由安慶市教育局牽頭,主要依托安慶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安慶市相關產業園區、行業協會、優秀企業、職業院校成立的一個區域性、非贏利性、非法人的職業教育聯合體。[10]
我院作為聯盟的依托單位,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定期聯系企業、行業協會的專家到學院做相關講座和指導學生創業。同時也定期組織學生前往企業,現場學習企業的運營模式,為自己的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結識了一大批優秀的專家、企業家,擴充了自己的人脈,鍛煉了人際交往能力。讓自己的創業路途更加順暢,提高了創業的成功率。
(三)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培育,增強高職學生創業行動力,使創業風險得到降低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是學生創業的孵化器,更是全面提升學生創業行動力的搖籃。每個創新創業團隊在基地創業的時間為一年,期滿后自動退出。入駐期間,房租全免。辦理營業執照的團隊,將減免辦證費用。幾年來,孵化基地孵化出了一大批成功的企業。例如:2012級建筑裝飾技術專業學生于帥,于2014年以“新時代文化傳媒公司”項目入駐我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2015年畢業后創建了“上海九締裝飾設計有限公司”;2014級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喬柱,于2015年以“馨動DIY陶藝吧”項目入駐我院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目前已與安慶唯一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坊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并成立“馨動陶藝坊”,等等。
四、結語
高職院校學生創業,已經是不可避免的潮流趨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學生將會成為創業大軍中的重要力量。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要給予充分的重視,鼓勵并支持他們創業,彌補他們創新創業能力的不足,提供一個優異的創業舞臺。努力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夯實創業知識、增強創業行動力、提升人際交往能力、降低創業風險,打造一個適合高職院校學生需求的培養模式來提升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18):51-54.
[2]劉穿石.創新創業能力心理學[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4]羅婭,陳明俊.高職院校學生創業的SWOT分析[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
[5]柯赟潔.后金融危機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障礙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
[6][7][8]戴雪頭.高職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1.
[9]韋紅.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J].中國培訓,2017.
[10]王似保,孫曉峰.皖江城市帶同城高職院校教學資源跨校整合優化路徑探索[J].江淮論壇,2016.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