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現瑞 譚麗麗 龐玲
【摘 要】本文以廣西城市建設學校工程造價專業群為例分析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建設問題,論述創建全新的“QGDHZ”職業教育模式:以畢業生職業生涯的知識、能力、素質需求確定課程體系框架,以典型職業工作案例搭建專業核心課程的項目教學載體,以自然班學生為主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要求行業企業、政府部門、學校等多元主體參與教學,保持專業建設的先進性、開放性,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制定運行的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反饋機制等,并主動開展第三方評價,從而打造特色示范工程造價專業群,引領全區同類專業的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 專業發展研究基地 建設思路? QGDHZ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12B-0031-03
為進一步提升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與研究水平,建設一批高水平的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平臺,培養一批具有較高專業素養的研究隊伍,培育一批在專業發展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的院校,推出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業發展研究與實踐成果,帶動廣西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水平整體提升,自治區教育廳組織開展了廣西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研究基地申報工作。2018 年8月3日廣西城市建設學校工程造價專業榮獲“廣西職業教育工程造價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的稱號,并于 2018 年 11 月中旬順利開題。
一、建設概要
本項目以工程造價專業為核心,帶動建筑表現、房地產營銷與管理、物業管理等專業,形成“集優”發展的專業群,創建具有行業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的深化改革,實現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達到深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專業與產業、職業崗位對接,是指根據產業發展和崗位需求動態調整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指根據產業轉型升級對職業標準提出的新要求,將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中。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是指強化工學結合,加強實習實訓環節,培養符合產業標準的人才。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是指大力推行“雙證書”制度,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是指根據產業發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長需要,拓寬繼續學習渠道,為人才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建設完善與人才培養方案相適應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服務專業課程的教學,實現知識、能力、素質教育目標,使畢業生有較強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二、建設思路
利用本重點專業項目建設的契機,開發創新適應本專業的職業教育新模式,以自創的職業教育模式為中心,完成專業項目建設的各項計劃。同時,要特別注重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資源平臺開發、產教融合的教材建設、配套教學資源庫建設、開展學生職業技能培訓、深化多方合作教育、組織實施教學效果多方評價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關鍵環節的建設。
第一,探索職業教育的“QGDHZ”模式,加深項目內涵建設?!癚”即要求、需求—— 以畢業生職業生涯的知識、能力、素質需求確定課程體系框架。“G”即工作、過程—— 以典型職業工作案例搭建專業核心課程的項目教學載體?!癉”即行動、主動—— 以自然班學生為主導,教學全過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H”即聯合、合作—— 行業企業、政府部門、學校等多元主體參與教學,保持專業建設的先進性、開放性,提升學生職業能力。“Z”即診斷與改進—— 制定“QGDHZ”模式運行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反饋機制等,并主動開展第三方評價。
第二,重點抓好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等五大對接,使人才培養質量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行業要求。
第三,積極落實并開展“1+X”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提升在校學生、行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增加就業機會,提升行業從業人員整體水平。
三、建設目標
(一)專業建設目標。根據建筑行業、造價職業崗位特點,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政策引導,行業、企業、社會機構等多方參與的合作機制,創建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即適應工程造價專業的“QGDHZ”職業教育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使其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為黑龍江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并輻射全國,成為國內領先的精品專業。同時,通過本專業的率先改革創新,引領建筑表現、房地產營銷與管理、物業管理等專業群的建設,大幅度提升廣西城市建設學校辦學水平,擴大社會服務的范圍與內涵。
(二)人才培養目標。工程造價專業主要培養面向建筑施工單位、房地產企業、中介咨詢機構等單位,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熟練掌握建筑工程資料管理、建筑工程和安裝工程概預算、結算、建筑工程招投標代理等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勝任建筑工程資料、概預算、結算、招投標代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養模式?!盎诠こ虒嵗墓W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工程造價專業崗位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以重構課程體系和課程建設為平臺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其基本思想是:以工程實例為載體,以從業資格為標準,以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工作過程為順序,展開工程造價相關知識的教學,最后又回到工程實例的工學結合模式。
通過三個方面的建設,創建符合行業特征的、有獨自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即工程造價專業群職業教育模式“QGDHZ”,同時也全面實現專業建設的五個對接,保持專業建設的先進性、科學性,引領廣西同類專業發展。
四、專業建設內容
圍繞創建有中國特色的“QGDHZ”職業教育模式,實現重點專業建設的全部內涵。主要建設完成的各項內容如下。
(一)“Q”即要求、需求。以畢業生對應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等需求來制定課程體系,實現專業教學目標與崗位要求對接,完成以下內容。
1.根據對用人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展開調研工作。首先進行人才社會需求的市場調研分析,掌握市場需求狀況,掌握本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崗位、相關崗位、工作性質、分布的企業類型、比例等,據此再制定下一步的調研計劃,以便進一步確定畢業生職業生涯的知識、能力、素質需求。調研計劃主要對調研企業分布、性質、資質等以及調研對象進行合理規劃,使調研數據科學合理可靠。預計調研省內企業共計 50 家,省外企業共計 20 家。其中包括:甲級資質企業 40%~50%,乙級資質企業 40%~50%,其他企業 5%~10%;造價咨詢公司、審計事務所、項目管理公司等類的企業 60%~70%,建筑施工企業、監理公司類等企業 25%~30%,其他企事業單位 5%~10%。調研對象主要是造價員、造價工程師、經濟部主任等畢業生直接面向的崗位,最后根據調查內容和調查結果形成調研報告。
2.根據調查結果歸納整理形成知識、能力、素質需求一覽表。依據調研結果,分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整理,對畢業生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進行統計、歸納,形成知識、能力、素質需求匯總表。
3.根據需求匯總表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三級職業崗位教育目標體系,形成一覽表。構建職業教育目標,為使教育目標與職業需求完全對應,覆蓋程度高,采取制定三級教育目標的方式,突破以往僅僅以一個層次的方式,最終形成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三級專業職業崗位教育目標體系。
4.在課程體系構建的同時,將素質教育課程(或內容)歸納整理成一個完整的教育子系統,做好素質教育的三級職業教育目標與課程的對照,針對身體素質、思想品德素質、馬克思主義理論、外語等方面的素質設計為單獨的課程,并設計相應的教學案例、生活工作情景等實現教學,對于勤奮敬業、社會操守、誠信守法等方面的素質有機融入其他的課程之中,使素質教育多元化,系統化。
5.在課程體系構建的同時,也注重中、高職教育課程及其內涵的有機銜接,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實訓教學等方面探索中高職貫通的人才培養機制。
6.重新組建專業指導委員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委員的情況進行重新的調整,組建新一屆專業指導委員會,修訂專業指導委員會章程,并建立委員更新換屆制度、例會活動制度。重新組建專業指導委員會將重點地參與專業方向定位論證、課程體系建設論證、人才培養方案設計論證以及教材編制、實訓教學等方面的指導性意見。
(二)“G”即工作過程。以典型職業工作案例搭建專業核心課程的項目教學載體。進一步實現專業核心課程與崗位技能對接,同時結合“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此部分完成以下內容:
1.設計、歸納職業工作過程中的典型項目及其子項目,尋求適宜的教學載體,并根據典型項目和子項目確定主干課程名稱,每一門課程均為一個子項目,使課程與工作內容緊密聯系在一起。
2.根據典型項目及子項目的工作內容及崗位要求設計課程(即子項目)的教學任務、單元,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完全對接,形成相對獨立的教學情境單元,并配合運用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擺脫傳統的課堂講授,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載體、媒體等,使學生更容易建立相關職業技能,符合教育規律。
3.完成“項目教學法”的教學設計,整理形成規范的課程教學標準文件資料。對每一個項目課程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確定明確具體的任務劃分、包括的內容、教學媒體、方法、師資要求等。
4.搭建“項目承載、任務主導、學練交融、職境升華、雙證同步”的人才培養模式,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多學期、分段式教學的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是落實項目專業建設內容的關鍵,要結合課程體系的構建進行統一策劃,協調設計,充分體現工學結合,形成特色。
(三)“D”即行動、主動。以自然班學生為主導,教學全過程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為實現這一目標,應落實配套相應的教學資源、環境等,主要建設內容有以下方面。
1.建設一支適應“QGDHZ”職業教育模式、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加強教學團隊專業技能和教學能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
2.建設完善適應“QGDHZ”職業教育模式的實訓基地。
(四)“H”即合作、聯合。行業企業、政府部門、學校等多元主體參與教學,保持專業建設的先進性、開放性,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合作的方法、模式、范圍呈多樣化,主要有:與廣西廣宏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廣東博眾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等公司在校園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工程咨詢、工程造價、招投標代理等業務,教師和學生均可直接參與實際的工作,體驗真實的職業情境。同時,這些企業的工作人員也科兼任學校教師,在具體的工作崗位上進行指導,實現所謂“校中廠”模式。
3.與住建廳的經濟處、建管處、造價協會、物業管理協會、房地產協會等開展合作,及時了解行業前瞻信息,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明確職業標準的內涵變化,為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戰略、培養方案等準確定向。
4.與廣西建科院的現代建筑技術研究所合作,開發新技術,為教育服務。
5.與馬來西亞相關職業院校開展合作,在職業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創新、資源共享、師資進修培訓、學歷繼續教育等方面進行合作。
(五)“Z”即自主、診斷。修訂完善“QGDHZ”模式運行指標體系、評價標準、反饋機制等,并主動開展第三方評價,形成教學運行過程中的各項過程性文件,全方位覆蓋教學組織活動,使運行效果與目標吻合。
在以往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曾經的專業評估、示范專業建設驗收等都是被動的評價,在“QGDHZ”職業教育模式中則更強調系統的自我診斷能力,強化自身評價和主動性評價,確保運行效果達到預期目標,也為持續改進提供經驗?,F初步制定了自我評價標準框架,將會逐步完善、修訂和調整,并進一步制定自我診斷評價指標體系。
(六)“QGDHZ”職業教育模式的內容歸類。通過“QGDHZ”職業教育模式將重點專業項目建設的內涵進行了全方位的表述,也就是說,在完成項目建設的同時,建立了本專業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為了方便人們以往的習慣,將“QGDHZ”職業教育模式的主要建設內容按照“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師資隊伍建”“實訓條件建設”等三個部分匯總,并與傳統的劃分方式相對應,以方便閱讀。
【基金項目】2018廣西職業教育第一批專業發展研究基地項目“廣西職業教育工程造價專業群發展研究基地”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岳現瑞(1985— ),男,河南內黃人,廣西城市建設學校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高級經濟師,工程師。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