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新姣
摘要:“家具設計”幾千年來始終伴隨著人類的整個文明進程,當歷史邁入了“后工業革命”時代后,人們的生活方式悄悄的發生著變化,本文主要對思維異常活躍的后現代主義家具設計風格進行探索。研究分析后現代主義家具風格所帶來的對生活方式、科學技術、材料等的影響,形成對后現代主義家具審美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家具設計;風格
中圖分類號:TS664.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061-01
后現代主義是美國建筑師、評論家詹克思根據60年代以來的多元化設計趨勢,在《后現代建筑語言》一書中提出這個概念的。后現代主義按詹克思的話說是現代主義加上一些別的什么東西,它是居于現代主義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后現代主義設計首先興起于建筑領域,而在相關的家具設計和室內設計上的表現也很突出。
密斯的巴塞羅那椅和柯布西耶的功能椅以簡單、大方、優美、功能良好耐用而一度受到人們的青睞,也是適應了二三十年代經濟的發展及大戰后重建的需要,同時它們又是機器工業文明重理性主義的產物。隨著豐裕社會的來臨,60年代的青年們有著自己的思想和消費觀念,這一代人強調個性和自我,有著開放而樂觀的心境。富裕的生活方式,使他們拋開耐用而追求代表新生活方式的新奇、時髦、短暫的消費品。現代主義的優點在新興的青年設計師眼里反而成了缺點,簡單大方造成了審美疲勞,功能良好不適應市場需要。
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對“家具的功能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這一概念重視起來,在保證功能的基礎上,以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達到視覺上的豐富。追求更多的形式美感來滿足人們精神上和心理上審美與懷舊情感的需求,達到以人為本的目的。同時在設計上借鑒了大量歷史性元素的裝飾以折衷處理的手法,突破現代主義設計思想,開啟家具設計裝飾化的新篇章。
一、廣泛應用的科技元素
自從瓦特的蒸汽機發明后,把人們帶入了工業時代,設計師不再拘泥于無論是材料還是科技水平都很有限的工藝美術時期的設計,為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翻開了新的一頁。到了現代主義時期,人們接受了大工業、大機器的生產,科技水平飛速的發展,設計的領域也進一步的擴大了。比如現代主義設計大師想到在建筑上應用鋼筋混凝土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在家具設計方面,設計師們用了大量的材料來淋漓盡致的展現他們新活的想法。柯布西耶用鋼管和皮革做的功能椅,意大利的家具設計師們醉心于新材料、新工藝、盡力發揮其潛力來開發新形式,表達其民族精神。進入后工業時期之后,迎來了“波普”時代,美國雕塑家奧登伯格設計了一套完全由塑料薄膜做成的沙發,充氣后成為彈性極佳而又透明的坐具,但由于材料和制作工藝的特殊,與人們經常見到的沙發相距太遠,給人的的震撼很強烈。這類違反常規的設計受到了青年一代消費者的歡迎,而風靡一時。1971年,意大利設計師羅馬茲將沙發表現為一只巨大的棒球手套的形狀取名為“裘”,這是以美國棒球明星裘·迪瑪吉奧的名字做象征而命名的。后現代主義時期是對科技元素的探索和深化時期,出現了高科技主義風格,比如用鋼筋還有不銹鋼做椅子,藝術上的取向往往是精神上的需求。科技的積累使人類研究未知領域的手段越來越豐富,所掌握的新科技也越來越多。昨天可能還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今天可能就己經變成了現實。加上知識轉換成生產力的速度越來越快,人類已經制造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功能、新材質產品,如納米材料、移動通訊、衛星、計算機等工具與傳播媒體,使得后現代社會真正成為一個科技無所不能的社會。
二、用設計去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有些學者認為新的道德倫理關系永恒的價值觀不可能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產品設計要在特定時間內為特定目的而設計才有生命力。
后現代主義家具作為一種藝術風格,它的設計觀念和美學原則已經開始慢慢深入到設計者和消費者的頭腦之中。功能主義自然成為歷史,在經濟的全球化的同時,更注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價值取向,個人主義的發展、各國對于本民族文化、歷史的重視使設計向多元化傾向發展。后現代主義對新生活的積極參與和干預,使家具設計的內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進入新千年,設計更多追求的是包容性和設計理念的綜合性,怎樣用設計去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呢?現代社會的人們對于生活方式又有一個更高層次的領悟,把藝術融入到生活中,因潺潺流水而錚錚有聲,讓生活像設計師靈動的思想一樣,每天都那樣的精彩,即所謂的藝術化生活。有時一件藝術作品魅力取決于它所處的環境,此時無聲勝有聲。藝術化的生活是美的生活,這種生活是物質之美與精神之美統合的生活。
三、結語
后現代主義的家具設計在美學理論和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新課題,是值得重視的,需要認真的研究和思考。例如,如何界定設計美學?設計如何融入到生活中?豐富的家具材料的使用中,如何影響了人們審美需求的日異改變?家具設計如何去適應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需求?對這些問題進行嚴肅和認真的探討,會對新時期家具設計風格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