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琪
摘要:普拉提是國外舞蹈院團流行的舞蹈輔助訓練方法,而國內舞蹈院校對普拉提課程的設置寥寥無幾。作為舞蹈輔助訓練,普拉提不僅能夠增強舞者身體運動整體性,提高身體的可塑性,其生動的意象提示能夠激發動作能量,對舞蹈訓練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普拉提;舞蹈訓練;作用
中圖分類號:Q642;J7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2-0090-01
一、前言
普拉提作為一種身心訓練的實踐方法,不同于傳統地健身運動專注于純粹的肌力訓練,其背后身心學理念的支撐,科學有效地調動舞者自身各方面的積極性,不僅了喚醒舞者的肌肉活力,更激發了身體知覺。
二、增強身體運動的整體性
普拉提墊面動作針對身體特定的肌群進行訓練,能解決舞蹈基訓課上容易忽略之處,達到理想的訓練效果。在芭蕾基訓課中,舞者為了讓站一位時腿轉得更開,往往通過腳掌“借力”牢牢扒住地面,讓腳位呈現出“一字”的假象;又如完成d6 veloppe s時,過分依靠股四頭肌,骨盆后傾以及傾斜上身來完成動作。通過“粗暴”的手段來達到完成動作的目的,過分注重外部形態,誤以為動作僅依靠某一個關節部位獨立完成,而忽視了身體運動的整體性。肌肉與關節之間長期地代償工作,為損傷的發生埋下伏筆。
普拉提墊上練習以躺、臥的姿態為主,對身體排列的嚴格要求,使身體慣于“借用”的外力消失無蹤。從人體運動力學來看,臥姿狀態下有更多的肌肉參與運動。臥姿需要克服自身內在的阻力,身體也將受到更為強烈的刺激。普拉提對身體運動整體性的意識增強,體現在“小環境”,即肌肉與關節之間的交叉配合,動作的產生不是特定肌肉的單獨運動,而是肌肉群的協同工作;亦體現在于“大環境”,即強調身體左右依次輪流運動,能逐漸矯正舞者在舞蹈訓練中,慣于使用同一邊而造成的肌肉力量不均衡的不良習慣,讓身體處于平衡的運動狀態。
三、提高身體可塑性
古典舞、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各自其獨特的審美標準,舞種問的融合碰撞,對舞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舞者對不同舞種的駕馭能力越強,其發展及創造地可能性就越大。而舞蹈專業的細化己然將舞者框定在特定領域內,單憑借某一特定舞種的訓練方式進行訓練,不能順應舞者自身發展的需求,若以不同風格體系進行訓練又不切實際,作為輔助訓練的普拉提則能為舞種間的隔閡搭建橋梁。
普拉提強調通過身心結合,達到對身體的有效控制。普拉提身心結合的理念對舞者有著獨到的作用,通過普拉提的練習,舞者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既能針對各專業所需的素質進行訓練,又不被烙上風格的印記,大大提高了舞者身體的可塑性。
宏觀角度而言,許多動作與舞蹈基本訓練的動作結構、功能與目的不謀而合,對舞蹈訓練起著補充和輔助的作用。
微觀角度而言,普拉提訓練的全過程無不體現著動作與四者的關系,即呼吸對動作的貫穿、意識與動作的融合、控制對動作的“管理”、想象對動作的啟動。
普拉提不僅是運動中樞支配身體的機械過程,更是專注地意識產生的結果。當舞者獲得善用呼吸,善于控制、調動意識,并激活想象的能力,身體肌肉能力便能獲得一把萬能的鑰匙,去開啟不同舞種世界的大門。
四、運用意象提示激發動作能量
在舞蹈教學中,老師如復讀機一般極力地喊著“收緊、放松、幅度、使勁”等動作要領,但學生無法第一時間意識到錯誤,反而在老師含糊不清地口令中不知所措,導致情緒緊張肢體僵化,訓練效果大打折扣。不少舞蹈老師將學生看做木偶一般,從頭到腳硬生生地“掰”成老師想要的完美造型,這般“一次性”的動作對學生來說毫無價值。
不難看出,整個教學過程過分注重外在肢體動作和畫面感,忽視了動作本身內在的過程,忽視了舞者身體及意識的反應,以及舞者內在心理與外在肢體相協調的關系。
普拉提則通過形象的比喻引導練習者運用想象進行訓練。譬如,對大腿內側肌的訓練,通過“夾紅燒肉”的生動比喻引導練習者調動肌肉活力,緩解肌肉不必要的緊張與消耗,動作化難為易,有效地提高了身體各部位的使用效率,進而達到動作訓練目的最大化。因此,在舞蹈訓練中,利用好想象對于動作的引導作用,是讓舞者和教師雙方都獲益的好方法。
五、結語
普拉提的啟示在于,舞蹈身體訓練不能局限于經驗式、模仿式教學,而應通過引導的方式激發舞者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體驗動作,感受和控制身體細微的反應與變化。普拉提無疑是舞者舞藝更上一層樓的臺階,是舞蹈教學方式及思路的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