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要:小學音樂是一門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課程,可通過以合唱教學為首的應用教學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然而縱觀小學音樂教學現狀,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并未得到充分發揮,本文針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旨在為讀者提供思路。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合唱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235-01
合唱不同于器樂教學,不需要數年如一日的勤學苦練,即使小學生在學習音樂課程之前沒有接觸過合唱,教師也可通過技巧點撥來幫助小學生培養相應能力,進而使小學生在音樂課堂學有所得,在感受與體驗中提升學習質量。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足。合唱教學需劃分不同的聲部,讓小學生各司其職進行合作練習,這是一個復雜且綜合的學習過程,在此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小學生的歌唱能力不足,在一開始合唱訓練時,學生對歌曲的掌握情況參差不齊,則會導致合唱時聲音雜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通過糾正某幾位同學來調節整個合唱過程出現的問題,因此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學生也在單調無變化的學習過程中失去了興趣①。
2.教師未選擇合理教學手段。在大部分小學合唱教學中,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唱之前,都會先教導學生聲樂知識,如基礎的聲樂原理與發聲方法等,但是并未對學生在合唱時的站姿與表情做出相應要求,導致學生在合唱時并沒有表演的心態,仍舊我行我素。其次,教師在劃分學生需要負責的聲部,常采用粗略劃分的原則,比如讓男生負責低聲部,女生負責高聲部,并未了解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興趣,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3.音樂課程整體重視度不足。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其中更是對合唱教學有重點關注。大部分小學也響應了新課改的號召,增加了音樂課程的課時,然后卻沒有加大在音樂教學資源方面的投入,教學設備沒有得到及時更新,師資力量的整體水平也未得到提高,使得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改革只是流于形式。其次,許多教師為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能力,過于重視欣賞教學,對于學生的合唱能力培養有所忽視,導致學生空有理論卻缺乏付諸實踐的機會。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1.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為改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質量,教師應首先選擇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增加小學生在音樂課堂的專注程度。一方面,根據當前小學生在合唱過程中聲部劃分不合理的狀況,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多樣的考察方法了解學生實際擅長的部分,將其安排在適合的聲部;另一方面,對于學生歌唱水平差異較大的情況,教師則可在正視開始合唱前多給小學生一些練習的機會,并給予學生一些技巧上的指導,提升其練習效率。這樣一來,小學生可始終得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指導,積極性消散的速度也會減慢。
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選用小學生喜愛的曲目進行合唱教學,讓小學生在課程開始就對合唱內容抱有期待,從而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選擇時下流行的動畫作品主題曲作為合唱曲目,如《熊出沒》的主題曲《勇往直前》和《云朵寶貝》的主題曲《云朵寶貝》等,都是小學生喜愛的歌曲。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已對這些歌曲有了一定了解,教師在教學中只需適當進行音準調整,就可讓學生進入到合唱練習中,使其在配合中培養默契,極大地增加了教學的有效性。
2.合理應用樂器。在實際的合唱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可適當加入一些樂器的輔助,讓小學生通過與樂器配合更好地掌握整首歌曲的節奏,并且能豐富相應的音樂知識。例如,在練習時教師可用鋼琴為學生伴奏,讓學生在鋼琴的帶領下調整自身的音準;或者,教師也可讓學生直接演奏自己擅長的樂器加入到伴奏中,讓合唱的組成更為多樣。現場的樂器伴奏與直接播放伴奏錄音所產生的效果是十分不同的,現場伴奏可以讓小學生更容易投入到合唱歌曲對應的情緒中,進而可在合唱時更為專注,合唱效果的提升也會更快。
3.合理設置教學難度。教學難度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符合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唱練習時,也要注重設置適合的教學難度,通過將教學目標梯度化來帶領學生逐步提升合唱能力。例如,教師可首先將合唱練習的曲目按難度分類,從最簡單的歌曲開始教學,這時重在培養學生的合唱默契;待學生能夠進行良好配合后,則逐步加大合唱曲目的難度,開始著重對學生歌唱能力進行提高。這樣一來,小學生合唱能力可有機會地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合唱是小學音樂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唱能力也是學生在校園集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然而,當前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仍存在學生興趣不足,教師教學手段不合理等問題,為改善這一狀況,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音樂教師應可首先從選擇教學方法方面開始轉變,在教學中更加重視技巧教學,通過樂器的輔助作用,設置合理的教學難度,幫助小學生逐步提升合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