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在教學活動中善用比較,對促進教與學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數學基本概念、應用題和計算等教學中,靈活應用比較教學法,有利于突出課堂教學重點,有效突破教學疑難點,理清知識線索,促使學生更易于理解新知識,探索發現新規律,更加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和原理,增進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文章以計算應用題教學為例,粗淺探討比較教學法的課堂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比較教學法;應用題;應用策略
一、 巧借比較,引入新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導入新課時,教師通常先出示一道已學過的簡單的應用題,讓學生回顧。然后出示新課例題,利用兩道問題設置相同、但已知條件不同的應用題,進行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例如,教師先出示已學過的習題:“食堂原有大米70千克、又買來500千克。現在食堂有大米多少千克?”接著再出示例題:“食堂原有大米70千克,又買來了5袋,每袋100千克。問現在食堂有大米多少千克?”借助這樣兩題一前一后出現,學生很自然地就會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他們會發現復習題能一步求出,而新例題不能。這樣就發現了問題,從而激起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 巧設比較,指引新授
當學生發現了問題,有了求知欲后,教師適時地、恰當地組織學生深入進行比較,可以促使學生發現學習規律,形成解題的思路。在整個新授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比較討論,并結合其他思維方法,充分揭示了一步計算應用題與兩步計算應用題在結構、思路和解答步驟等方面的異同,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正遷移,促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一步計算與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有機聯系和本質不同。
(一) 異中求同
教師讓學生通過讀題、找條件、找問題,并說出復習題和例題的相同點。如(1)兩題的問題相同;(2)這兩題有一個已知條件也是相同的。
(二) 同中求異
教師鼓勵學生在上述比較的基礎上,積極查找出這兩題的不同點。如(1)復習題的第二個條件是“又買來500千克”;(2)新例題的第二個條件是“又買來5袋”,并且新例題還有第三個條件是:“每袋100千克"。
(三) 質疑比較
教師先提出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對照比較。如(1)復習題為什么能夠一步求出來?新例題為什么不能一步求出來?(2)新例題與復習題主要區別在哪兒?它們相區別的部分有什么聯系?
(四) 異同綜合比較
通過上例比較,可以知道復習題和新例題要求的問題都相同,其中一個條件也相同,主要數量關系也相同。但由于復習題所告訴的條件能直接解決問題,所以用一步計算就可以解決問題。而新例題中所設條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需要先求出解決問題的另一個條件,然后再解決問題,所以要利用兩步計算。這樣,在教師的巧引妙導下,學生通過比較學習,使易混知識更加明晰了。
又如:“(1)某一化肥工廠要進行配置一種藥水,而藥水需要按藥粉與水1∶100的比例配置,那么,5050千克水要加多少千克藥粉?(2)某一化肥工廠要進行配置一種藥水,而藥水需要按藥粉與水1∶100的比例配置,那么,如要配制5050千克的藥水,則需多少千克藥粉?”初步對比看,這兩題似乎沒有不同。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細心比較,利用可知條件進行深入思考。因為條件不同,因此解法就不一樣。學生經過比較得知,第一題可以利用正比例的方法來解,第二題可以利用比例分配的方法來解答。這樣就更有效地梳理了知識,提高了分辨解題能力。
三、 巧用比較,強化鞏固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學習,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整體認知,提高分析、解決應用題的能力和素質。
例如,以題組形式出示練習題,先解答再比較。“(1)水果店原有橘子480千克,又運來400千克,水果店現在有橘子多少千克?(2)水果店原有橘子480千克,又運來8箱,每箱50千克,商店現在有橘子多少千克?(3)水果店原有橘子480千克,賣出8箱,每箱50千克,商店現在有橘子多少千克?(4)水果店運來8箱橘子,每箱50千克,原有480千克,商店現在有橘子多少千克?”利用比較,學生們發現,(1)與(2)比較,相當于復習題與新例題的“比較”結果。(2)與(3)比較,第一個條件相同,第二個條件中的數量也相同,第三個條件也相同,要求的問題也相同,且第二個條件與條三個條件之間的關系也相同。但第(2)題說的是“又運來”,而第(3)題說的是“賣出去”,也就是說這兩題的第一個條件與第二個條件之間的關系不相同。所以第(2)(3)兩題的第一步都是要求8箱橘子共多少千克?第(2)題的第二步用加法計算,而第(3)題的第二步就要用減法計算。(4)與(2)比較,只是敘述順序有所不同,數量關系完全相同,所以解答的步驟和方法完全相同。
可見,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比較學習,綜合運用其他思維方法,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了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有效解題思路和方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四、 結語
比較是一切學習、理解和思維活動的基礎,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基本的、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應堅持運用比較教學法,來不斷激勵學生深入探索應用題,逐漸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促進實現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孫學軍.在比較中孕育數學思維——“比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4(11).
[2]劉仕琴.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比較教學法[J].內蒙古教育,2010(4).
作者簡介:
陳凌麗,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嶺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