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逐漸成為每個家庭所必不可少的,在教育被人們高度重視的今天,信息技術也逐漸被應用于教育領域,并實施在初中教學的每個環節之中,成為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由于網絡技術具有高效、普及、方便、范圍廣等優勢,它可以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率,各項教學資源的利用更加方便,可以讓學生與老師的交流更加順暢和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事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教師要更加充分地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加強教學與信息技術手段的融合,從而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改變舊有的教學方法,實行新的教學手段。筆者將主要對信息技術手段與初中德育教學的結合作用為主線進行探討,使讀者充分了解二者的關系,以及信息技術手段對教學的幫助究竟體現在什么地方進行分析,希望對讀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手段;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整合
何為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整合呢?它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把信息技術、資源材料、方法與課程設置、課程基本內容、課堂教學的要素結合在一起,從本質上改變舊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和與其對應的課程要求,學習內容、方式、預期成果等等,達成一種新的學習目標的教學手段。
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國家設置德育課堂的一個重要體現和主要方式,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的優劣,是與教師的教學工作水平有直接的關系。初中生各項價值理念正在逐漸完善,這一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尤為重要的。過去初中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時只是一味的依賴課本,所獲得的信息是非常少,通常是只知其一,而不明緣由,這對于學生接受和理解這門課程的含義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不利于學生理解和體味相關的知識概念,而隨著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上的充分使用,便利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使學生更易于獲得豐富的教學信息,可以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
一、 信息技術手段促進了新的教學方式的出現
(一) 改變了教學內容的表現方式
在原來的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表現方式主要是教師主講,而教師也主要通過書本、紙張進行知識的傳授的。信息技術手段作為表現教學內容的一種重要媒介,可以使多種媒體技術應用更加方便、迅速地整合,實現對教育資源的全面表達。信息技術可以使各種媒介發揮最大的作用,有利于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深入了解,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 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它要求現階段的課程應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創設真實的情景,讓學生完成一種實際任務,通過使用網絡去尋找豐富的資料,運用于現實之中,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網絡技術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展現信息,并不只有文字,還有許多的圖片、視頻等。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享受更多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選擇知識,自主學習。
(三) 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法
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相應地發生了改變。從過去單純的講授者,變成了知識的引導者,對學生更多的起到一種輔助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讓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而信息技術手段催生了這一現象的發生。
二、 將信息技術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
(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將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入《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之中,那么可以大大提升課程內容的豐富性和生動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利用網上的一些資源或者信息來進行教學,使得課程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有利于刺激學生積極性的爆發,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在我看來,信息技術為實際教學活動帶來了方便,可以輕易地將一些圖片、音樂、文件等在課堂上展示出來,改善了學生的課堂體驗。
(二) 增加學生的知識來源和渠道拓寬學生知識
在過去就有教師將信息技術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之中,但過去的那種整合方式已經不適應現在課堂教學的快速發展了,在傳統方式中,教師的授課內容是受到限制的,大多由與課文內容也就是教材相關的信息組成。但是,相較于從前,現今的信息技術得到了更大的進展,大量的教學信息與資源存在于網絡之中。因此,教師對教學資源的可選擇性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師能夠根據授課內容和自己的要求在大量的資源中選擇最為合適的。而且從抓住學生眼球這點來看,也是極為有利的,能夠讓學生將意識集中在老師的授課內容上。
(三) 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有著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它具有較強的思想性,旨在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因此,在教授這門課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就是為學生的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打下基石,使學生具備必要的品德與素質。不過,這一過程是較為漫長的,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長期熏陶,從而不由自主地養成良好的品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和方法來實現這一目的,而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就是極為重要和極有成效的一種方法。
三、 信息技術與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 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
學生是否對一門課感到有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的授課方式所決定的。如果一名教師在第一次上課時,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課堂上,那么學生將會對這門課和授課教師留下良好的印象,并逐漸喜歡上這門課。在這方面,多媒體教學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思路。教師可以利用該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與學習內容吻合并且是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進行教學。
(二) 通過電子白板來為學生分析教材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體的事例,分享給學生,然后師生一起討論,分析事例,總結出緣由和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這樣不僅細化了知識點,還加深了學生對老師所授的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在分析過程,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
(三) 利用微課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信息技術除了多媒體技術外,還有微課這一重要方面。因此,教師也將微課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結合起來。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又能提高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故而為了有效發揮的微課的優勢,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微課教學。
總體看來,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地融入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既可以擴充學生的眼界,刺激其主動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質,便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故而教師可以通過以上多種方式進行教學,不斷加深兩者的融合度。
參考文獻:
[1]姜蕾.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J].讀書文摘,2016(24).
[2]高天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12).
作者簡介:
柯明,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長春市一二六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