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倡導讓初中生實現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直接促使音樂課程教學地位直線上升,而且初中音樂教師也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與審美能力為主要目的展開了一系列教學探索。其中,學業質量測評是指初中音樂課程教學對于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方面的積極作用與具體效果的價值判斷活動,對初中音樂教學質量起著引導作用。本文將從制訂符合音樂素養要求的評價標準、挖掘學生音樂學習表現的評價手段、組建豐富多元的學業質量測評題庫三個角度分析基于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音樂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核心素養;學業質量測評;策略分析
一直以來,我國初中音樂學業測評都是以紙筆測驗考試為主的,只能片面考查初中生學到的音樂理論知識與基礎技能,而且看重的是初中生的音樂學習效果,并不能全面評價初中生的整體表現。在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初中音樂教師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為終極目的,關心的是初中生通過音樂學習所形成的音樂表現能力、音樂創造能力與音樂欣賞能力等多種能力,以及初中生從音樂作品中挖掘與繼承優秀文化的思維品質。那么,這一教學觀念的提出就使得以考試為中心的學業質量測評體系變得更加單一、片面,急需做出改革調整。由此,筆者便根據音樂教學需求與學生長遠發展做出了相應改革。
一、 制訂符合音樂素養要求的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初中音樂教師實施音樂教學改革的基本依據,評價標準越全面、越細致,那么音樂學業質量測評活動便越完善、越有效。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得初中音樂學業質量評價標準只有一個,即提升學生的音樂成績,導致音樂課程對于優化學生審美素養這一本質目的被淹沒。但是,音樂素養重新提出了音樂課程教學目的,且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簡化了音樂素養的具體內容。與之相對應的,初中音樂教師也應該制訂符合音樂素養要求的學業評價標準,全面優化與改革音樂課程學業質量評價效果。
就如在《孟姜女哭長城》一課教學中,筆者便制訂了多元的學業質量測評標準。首先,從知識與技能層面來說,筆者準備了理解《孟姜女哭長城》所講述的與長城有關的歷史故事,以及確定了本歌曲的基本節奏;聆聽《孟姜女哭長城》這首傳統音樂,學習民族音樂所包含的“魚咬尾”這一演奏技巧。其次,從過程與方法層面來說,筆者挖掘了掌握《孟姜女哭長城》的演奏特征,自主模仿《孟姜女哭長城》的歌唱方式兩個評價標準。最后,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來說,筆者創設了感受《孟姜女哭長城》的音樂意境,懂得南北民歌差異與特色這一評價標準。在各個評價標準中,筆者也初步將學生分成了三級。比如,如果學生能夠準確演奏《孟姜女哭長城》的音樂旋律,且能結合修建古長城對當時勞苦大眾生活影響這一意境完成演奏任務,那么學生則被歸為“優秀”層級;如果學生能夠分析《孟姜女哭長城》的民樂技巧,但是在欣賞北方民歌藝術時存在一些情感障礙,那么則被歸為“合格”層次;如果學生不能完成各個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較差,那么則只能歸為“不合格”層次。
二、 挖掘學生音樂學習表現的評價手段
相比較初中生的音樂學習成果,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更加重要。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初中生的備考學習質量、考試當天的心態與情緒等主觀因素都將直接影響初中生的音樂考試成績。雖然音樂考試是反應初中生在某個周期階段內學習成果的基本方式,但是并不能完整地呈現初中生的學習努力,而考試成績較差也并不代表初中生的音樂素養水平低下。因此,初中音樂教師應嘗試挖掘能夠評價初中生音樂課堂學習表現的評價手段,以過程性評價補充結果性評價,將學業質量評價活動貫穿于初中生的音樂學習始終,促使學生在及時、全面、客觀的學業質量測評手段引導下實現更好的進步與成長。
就如在《夫妻雙雙把家還》一課教學中,初中生需學習我國戲曲的演唱方式,了解古人對現實生活美好向往的感情。在本課教學評價中,我從學生的音樂表現層面入手,分析了本班學生的學習效果。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從小就很喜歡我國傳統文化,尤其喜歡戲曲的博大精深,所以這個學生在演唱本首歌曲時是十分動情的。雖然這個學生處理音樂技巧的能力不足,但是勝在感情充沛。于是,筆者讓這個學生講述了自己在演唱《夫妻雙雙把家還》這首歌曲時的情感與想法,及時肯定了學生有感情演唱歌曲的情感表現力,希望學生可以一直保持這份赤子之心。然后,我便引導這個學生學習了本首歌曲的節奏特色與力度,提升了初中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三、 組建豐富多元的學業質量測評題庫
組建豐富多元的學業質量測評題庫是為了全方位評價學生的音樂學習成果,盡可能保證考試評價的科學性。雖然新課改一直都在批判“應試教育”,但是我國一直到現在都是以考試作為篩選人才的基本方式,所以我們只能盡可能優化考試評價的教學效果。另外,考試評價本身可以檢測初中生的音樂學習不足與成就,是學生及時查漏補缺與補充個人認知結構的基本方式,只是被教師錯誤使用,才導致考試評價受到人們批判。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我們也要通過豐富學業質量測評題庫完善考試評價的測評范圍,通過開放性、綜合性與探究性試題檢測初中生的音樂審美水平。
現在初中音樂考試為了響應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的教學改革要求,已經明確提出了改變音樂試題內容的改革任務,雖然整體保持不變,但是卻增加了一些開放性、綜合性考題。比如,有的音樂考試會以某個關鍵詞為主題,如春天、感恩或愛等為主題,讓初中生選擇最切題的音樂作品,通過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與音樂情感做出科學判斷。如此一來,學生便能意識到學好音樂并不僅僅是要掌握規范的音樂知識與技巧,還要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與情感想象。為了豐富學生的解題經驗,我會將每年音樂考試試題總結起來,還會以網絡資源補充題庫內容,定期組織學生接受音樂學業質量測評考試,訓練學生的音樂應試能力。
總而言之,只要有教學活動,必將伴隨著一定的學業質量測評活動,需要初中音樂教師及時追蹤初中生的音樂學習表現,統一表現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手段,通過建立完善的學業測評題庫與制定全面的學業質量測評標準全面優化初中音樂教學評價活動質量,為初中生健康、長遠的、全面的進步與成長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闕柳翠.初中音樂教學評價現存問題及改善對策[J].黃河之聲,2017(3):57.
[2]李璨.當前初中音樂教學評價優化方法探討[J].成才之路,2015(17):62.
作者簡介:
劉曙艷,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