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鵬
摘 要:近年來,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工業生產也由此實現了長足發展,導致社會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對經濟增長產生嚴重阻礙,加強環境保護已迫在眉睫。在開展現代環境保護工作過程中,通過加強對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應用,保證環境保護工作有效開展下去,使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得到妥善處理。本文將從環境保護監測的意義著手,分析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現狀及其構成后,就如何加強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發展與應用提出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現狀;構成;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5-0007-02
當前,在眾多的污染源中,屬工業污染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最嚴重,而且跟隨工業經濟的發展而變得更加嚴重。不斷惡化的環境發展形勢使得生態系統逐漸失去平衡,給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為此,建立環保監測應急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即便發生環境污染,也能及時開啟應急系統予以響應,并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從而降低環境污染危害。
1 環境保護監測的意義分析
當前,環境問題形勢極其嚴峻,不單單是某個國家和地區的問題,是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共同面臨的問題。現階段,環境污染日漸加重,導致生態遭到極大破壞,已經影響到了人們的正常生存與發展,尤其是水環境污染、空氣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等,導致環境穩定性不斷下降,對人類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園造成了直接影響,因此,加強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環境保護過程中,環保監測至關重要,通過加強環保監測,能夠及時準確地對環境問題加以有效檢測與分析,針對突發性環境污染問題和事件給予預報和警告,也能為環境管理與處理提供有利依據,并立足于實際提供相應決策與處理措施。然而目前,很多城市開展環保監測工作卻并未充分發揮其作用,很多都只是表面建立的環保監測應急系統,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一旦出現突發性環境污染問題,現有的預防及處理措施根本無法滿足要求,對環保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不利影響。
2 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現狀
2.1 數據挖掘不充分
環保監測是利用監測應急系統收集環境污染的各種數據,并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污染隱患數據,經過合理選擇和分析后,找出數據更大的價值,這就對系統的數據分析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在對各地區環保監測系統調研中發現,大多數都具備深度分析污染數據的能力,與國際標準存在不小的差距。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經濟發展上,而忽略了環境監測工作,不利于監測應急系統對數據的充分挖掘,自然也就很難給環境保護決策提供有利依據。
2.2 互聯網應用范圍有待擴大
在環境監測系統建設過程中,政府無暇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加強對各地環境問題的檢測。為了方便監測與查看,就需要將互聯網技術引入到環保監測系統的建立與運行過程中。但是實際應用時,互聯網技術的使用范圍仍比較狹窄,更多地用于采集標準數據以及污染數據。但就環保應急系統的應用來看,基本上很少有地區達到國家制定標準。
2.3 數據一體化程度較低
由于數據信息挖掘不充分,應用范圍狹窄,導致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數據一體化程度偏低。對于現行的環保監測應急系統而言,所獲取的參考數據多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呈現,能夠有效避免傳統方式存在的不足。但是,數據信息格式發生變化,使得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研發與運行受阻,一些地方政府與企業不得不做出一定調整。然而,對于這種形式的數據一體化模式根本達不到現代監測所需,對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發展也會帶來不利影響。
3 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構成
一是監控預警系統,主要對各種突發環境污染問題的預報,建立監控預警系統后,就能實現對重點污染源的有效監控,及時發現環境質量變化情況,以降低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率。對于監控預警系統而言,主要包括監控模塊和預警模塊兩部分,其中,監控模塊的作用是對重污染源進行監控,實時采集監控數據,加強對數據的分析,并結合數據分析結果編制環境統計報告。而預警模塊則是對環境統計報告進行系統性評估。這一模塊在進行污染評估時,往往是根據各種污染條件下的預警條件,對突發環境污染的預警級別作出判定。
二是現場處置系統。該系統主要是利用監測設備加強對污染源的監控,及時掌握污染物及污染范圍等信息。通過建立現場處置系統,能夠確保在最短時間內對突發污染事件進行有效處理。對于現場處置系統而言,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是環境應急監測,對污染物的種類、來源、污染程度及范圍進行判斷,形成判斷報告后提交給上級單位,為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理提供參考。其二是現場視頻傳統,能夠實現環保應急指揮中心和環境污染現場的聯系,依靠現場視頻傳輸,應急指揮中心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環境污染現場情況,以便盡快地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提高突發污染事件的處理效率。
三是應急指揮系統。該系統主要包括應急接警、應急視頻指揮、車輛監測調度、應急信息展示以及指揮命令調度。主要作用是對污染事件信息加以分析,給出相關處理措施,并將其發布到系統平臺。
四是決策支持系統。該系統主要用于對突發污染事件的分析,為工作人員提供輔助,讓其更好地對環境污染事件進行有效評估。決策支持系統可以借鑒以往相似的應急污染處理辦法,對此次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進行有效參考。
五是災后評估系統。該系統的功能是對突發環境污染事件進行事后評估,判斷事件造成的影響,并形成評估報告,在此基礎上制定污染解決方法,盡可能地降低突發性環境污染的發生概率。
4 加強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發展及應用有效策略
4.1 發揮預防與應急結合優勢
建立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目的是制定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確保環境污染事故發生時,能夠快速調取相關資料,加快指揮人員的響應速度,以便盡快采取有效地處理措施。在突發環境污染應急預案制定過程中,應對污染企業所有檔案進行全面調查,查明引起污染的相關材料,還要調查該區域范圍是否還有污染企業,不僅如此,還要調查當地水源是否受到污染,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應急監測方案。對于那些污染比較嚴重的區域,應當加強系統規劃,分別針對污染事故內部和外部建立應急預案,提高周邊企業和群眾的環境污染風險意識,對于當地存在的污染,采取有效預防措施,進而確保環境污染事故防治過程中所有人都能參與進去,確保環境污染治理工作能得以順利展開。
4.2 提高應急預警及處理速度
在建立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過程中,除了要加強監測外,還要建立應急系統及相關機構,主要是應對污染事故的處理,環保機構能夠及時派出人員針對污染事故進行調查,并進行檢測處理。應急機構的職責是制定并落實應急計劃。為了有效處理環境污染事件,必須建立技術部門,明確機構內部各成員的職責與權限,并合理分配應急處理設備、程序及相關技術,這樣一旦污染事故發生,就能快速進入應急狀態,啟動應急系統。依靠現有設備和監測技術,能夠對污染物種類、影響范圍、濃度、危害性大小作出準確判斷,并加以妥善處理。此外,應急機構內部應當配備足夠數量的技術人員,以滿足其實際工作需求,同時也能保證環保監測應急系統得到有效應用。
4.3 擴大互聯網覆蓋率
環保監測應急指揮系統屬于綜合性應急系統,主要作用是在突發性環境污染問題出現后,及時進行分析和處理,并結合數據分析成果制定出有效的應急措施,所以,為了實現應急系統的更好利用,就要不斷擴大互聯網覆蓋率。通過科學應用互聯網技術,能夠確保應急系統對突發污染事件進行及時處理,并及時掌握事故發生的地點、范圍及原因,及時整合現場相關數據,進行工作匯報,并對環境污染治理提供有效指導。環境監測應急系統進行指揮調度就是通過網絡視頻傳輸完成的,在視頻中通過語音進行指揮,并將數據信息資料提交給環保部門和有關單位,確保信息數據能夠快速傳向各部門,保證應急措施得以有效普及與應用,根據系統數據為有關工作提供有效指導,調動各種資源對環境污染進行有效處理,節約人力、物力與財力資源,提高環保工作效益。
4.4 加大系統建設投入力度
為確保環保監測應急系統取得理想效果,還應在系統發展與應用過程中不斷增加投入,使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作用及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一方面,加強資金投入,就是說,在建立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資金投入,加強對系統的維護與完善,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環境保護工作,保證環境保護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下去。另一方面,增加技術投入,即引進現代技術與專業化人才,提升環境監測應急系統的技術水平,從而更好地發揮系統性能。在做好專業人才引進工作的同時,還要確保其能夠懂得應用系統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為系統應用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提高環境治理效果,保證環境保護目標的順利實現。
5 結語
總之,為了有效應對各種突發性污染事故,就必須加快建立環保監測應急系統,這是因為突發性污染事故往往存在處理時間的限制,當污染事故發生時,就要及時加強監控預警,同時,應急機構也應委派相關技術人員及時趕赴事故現場,把污染事故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只有及時有效的應急處理措施方能避免污染逐漸擴大,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因此,這就要求環保監測應急系統除了能夠執行監測應急功能外,還應加強默契配合。此外,在使用環保監測應急系統時,應當考慮當地經濟發展現狀,在明確監測方向的基礎上制定應急預案,進而實現對污染事故的合理化處理。
參考文獻
[1] 王志強,李巍,于洋.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構建及發展解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6(17):185.
[2] 張補元.環保監測應急系統的應用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10):147-147.
[3] 吳立群,陸善婷.基于單片機的低碳節能環保控制系統的研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50-250.
[4] 殷春燕.環境應急監測系統的現狀分析及應對措施[J].綠色環保建材,2018(1):18-18.
[5] 許亞紅.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1):14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