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少年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關鍵就在其初級教育階段,這與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也十分一致,然而,著重培育與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是初級教育階段的重要要求,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與生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妥善處理核心問題,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以實際教育出發,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來啟迪學生,逐步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用數學思維思考并解決問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學方法
中學是每個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更是邏輯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養成的黃金時期,邏輯思維能力的強弱與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有著密切聯系,初級教育階段正處于養成思維模式的關鍵時期,需要讓學生自主推理鍛煉邏輯思維,這與慣以結論為結尾的教科書不同。所以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要將數學的思考能力灌輸給學生,更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以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法去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以新型的創新教育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快樂學習的同時還能初步養成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傳統的數學教學更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忽視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中所用的思考方法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的能力,這嚴重影響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初級教育,不應單方面向學生傳授數學必備的基礎知識,更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數學知識為載體,挖掘更多蘊含數學思維的內涵,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內容,形成學生自有的思維技巧并去解析數學內容。這種教育方式,更便于讓學生記牢數學知識,使知識積累凌駕于遺忘之上,真正掌握數學思想。
二、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需要教師的引導
隨著教育內容不斷深化,建立師生平等關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等,都能進一步幫助學生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的提升。當然,這與教師的殷勤工作是分不開的,教師需要改變課堂的主角身份,讓學生從配角變成主角,發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在這個環境之中,教師要以引導者、內容發起者的身份出現,將學生組織起來,尊重學生個人的喜好、興趣,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相處,讓課堂不再是教師自己的“一言堂”,而是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教師與學生一同參與教育和學習,不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形成一種輕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更可以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引入到課程內容中,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內容之中,這時再灌輸學生數學知識及解題思維,學生會更高效地完成學習內容。
三、 初中數學教學應注重以下教學規律
初中數學的教育方法需在系統的教育知識范圍之內,又需教師脫離當前的系統教育,將具體的數學知識與內在聯系相關聯,把抽象的知識與概括性的思想方法教育給學生,這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初中正是學生由形象思維轉變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還沒有足夠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之中,做好學生的思考工作,讓學生在學習系統的數學基礎知識外,還能舉一反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和學習熱情,長期堅持這種教學方式,才會讓學生真正學會數學中所用的思考方法,不斷摸索學生學習數學時應該掌握到的學習規律和學習技巧,這樣才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要求教師要時刻注重備課內容,不斷從中鉆研出適合當下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方法,只有抓住教學方法的核心,才能將學生的數學基礎打牢。如:學習某個公式,教師要從哪個思考方向著手,將知識點滲透給學生,又或者解析一道習題,從哪些角度下手,找出不同的解題方法,不斷強化教師的教學思維,才能在課堂之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好數學。
(一) 與生活相關聯,不斷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就需要教師將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在課堂之外,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著手,不斷獲取教學靈感,讓學生脫離出晦澀難懂的范例式內容,舉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為什么亂切的南瓜比切得整齊規則的南瓜更容易煮爛、口味更好?由此可以將計算的公式引入到教學內容之上,這樣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會更加清晰同時課堂也會變得更加充滿趣味性。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時才也會變得更加容易,方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內容。
(二) 手腦并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不得否認數學是抽象的,其抽象的原因在于大多理論都以公式、定義的形式出現,傳統的應試教學,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書本中的公式、定理,將同類型的試題放在一起,不斷重復記牢知識點。若想以初中數學教育去著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就需要教師實抓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核心,如:學習幾何內容時,學生的空間概念還沒有形成,教師可以找一些透明的實體圓柱、球形、矩形的模具,并在實物上標注長、寬、高、邊、角等已知數據,并讓學生根據圖形所示,自行在紙上畫出相應的圖形,逐步培養學生理解空間的概念,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推敲幾何知識,在推理之前給出一部分思考及解題的方法,也可拋出知識中所需要掌握的公式內容,讓學生自行完成后續的邏輯推理工作,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完成推理,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
(三) 增強思維訓練的培養,多方面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要靠自身勤于思考推理,教師的引導也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之中,不但要將數學基礎知識灌輸給學生,更要加入一些逐步推理邏輯思維環節在其中,通過解題來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訓練。
在授課過程中增添邏輯思維的訓練,便于學生理解數學中涉及的抽象概念,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化、通俗化,讓學生逐步理解并運用概念中涉及的定理、公式進行反復推敲,同時也可以舉相反、相似的例子,讓學生自行判斷,通過分辨讓學生自行建立獨自思考、推敲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教師要給出相關的解題思路及答案,并將思考問題的先后順序梳理清楚,將問題的思考核心點明讓學生自行思考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指出學生思考中的誤區,做好充分引導,特別是在學習幾何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中引入七巧板的游戲,讓學生巧搭七巧板的同時用空間思維能力去思考數學問題,在游戲中找出問題關鍵并解決問題,將逆推法、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都加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分層教學細化課堂教學內容,深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步匹配學生能力提升體系,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真正做到教育多元化、趣味化,讓學生在玩樂之中學會數學,在推敲解題之中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增強學生的辯證能力,辯證能力是學生提升思維邏輯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辯證能力關系到學生了解知識、在解析習題中運用的公式、技巧等,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如何辨別習題中應用哪些解題技巧,以辯證的角度學會多個解題方法,更要要求學生會自主判斷題型、使用解題技巧,識別題中給出的信息,做出正確判別,逐步養生學生判斷問題的核心技巧,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 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舉一反三
數學教育中邏輯推理及定理的運用必不可少,所以,教師一定要強調學生自主的思考能力,教會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連續性、全面性地去思考問題,將不同的已知條件相關聯,將所學的多個知識點應用到習題之中,熟練掌握所學的每個公式及定理,而不是采取題海戰術做同類的習題,卻對知識的應用掌握的一知半解。與此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巧做題,精做題,對同一道習題掌握多個解題方法,以舉一反三的方法讓學生充分了解數學知識,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切勿以教師慣用的解題技巧要求學生效仿,過分要求學生運用統一的格式去解答問題,這樣會禁錮學生的發散思維,不利于學生思維模式的培養,一定要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思考解析問題,充分拓寬學生思維能力。
(五) 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關照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
由于思考方式的不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對于思維能力較差的同學應給予足夠的耐心,幫助學生攻克學習中的難關,將理解困難的知識點及公式逐一梳理,融匯到解題技巧之中,更應鼓勵學生自行整理解題中所需要的思維方式及解題技巧,有助于幫助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高效解決問題。
四、 結語
學好數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初級教育階段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又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初中生的數學教育,教師更應嚴格要求自己,以各種教課方法幫助學生,讓其獨自完成思考探索,利用已知的經驗對學習、對生活都有足夠的能力去判斷、解決問題,教師還應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邏輯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趙超.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0):127.
[2]張祎.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路徑和舉措[J].才智,2018(29):22.
[3]張永林.如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95.
[4]梁穎.善于思考,樂于思考——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5):153.
[5]楊智虎.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觀察[J].課程教育研究,2017(44):111.
[6]張本陸.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變量與函數”的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4(1):9.
作者簡介:張勁偉,福建省晉江市,晉江市新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