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道德與法治》在初中課堂教學中實際上是根據初中生的生活為基礎,和學生實際的生活相聯系進行的舉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利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也可以對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門課程起到促進作用,更好地引導學生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因此本文對如何更好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進行教學。
關鍵詞: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一、 《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的特殊,因此很多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初中的課程在內容設置上比較復雜,和小學相比,初中生在人際關系上更為復雜。所以《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讓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如何面對個人和他人以及集體之間的關系,在未來面向社會時也可以把握好社會關系,同時處理好道德問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以及奉獻精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所以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學習時教師一定要注意將教學的方式進行調整,不再僅僅是對書本的內容進行講解,而是要學會從生活中進行引入,讓教學更加生活化,引導學生用心去體會和感受生活,對生活形成一種熱愛,《道德與法治》如果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進行就可以讓學生將生活和課文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生活出發,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 “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課堂的策略
(一) 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運用一種教學方法,而是需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將多媒體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融合,從實際的情況出發,在課堂中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面對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時,感受到新鮮感,從而對學習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一方面是對課堂的氛圍進行調動,另一方面是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對學生實行情感教育的同時,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地使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促進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課堂中的知識點,同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理解和運用,由此可見,多媒體這樣的教學手段如果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就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學的效率。
(二) 營造生活情景
對于初中生來說,提高教學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課堂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課程的講解時首先要對課本的資源進行豐富,這時就需要運用多媒體的資源以及網絡對生活的情景進行營造,教師可以利用播放視頻的形式,對故事的情節進行展現,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利用聲音、圖片等形式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另外,還需要在課堂中對生活的情境進行引入,教師可以將課本中的內容和知識點與生活中的片段或者案例進行有機結合,可以編排和演繹成一個情景的小劇場,讓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形象。
例如,教師在對法治類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時,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每個小組演繹不同的情景劇,對于生活中的一些違法的事件進行表演和還原,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得到啟示,加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效率。
(三) 關注時事新聞
在初中階段不僅是對學生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知識進行培養,同時還要讓學生適當地接觸和時政道德相關的內容,增加學生對時政新聞的了解,對于思想道德教育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課堂對外界的社會以及生活進行感知。因此在教學中要將理論和實際進行有機結合,多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時事政治,例如對國家新出臺的一些政策進行了解,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課堂的學習更加生活化,還可以有效提高課堂的氛圍,讓學生把握這門課程的重點內容。
(四) 設計生活化問題
在目前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安排一些教材上的問題,還需要將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引入到教學中,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起到促進作用,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因此設計生活化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的對問題進行發現和探索。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講述如何在集體生活中和他人建立友好的關系,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如果和他人發生了矛盾應該怎么辦,運用一些生活化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正確的指導,這樣的方式更加形象具體,也更有利于學生加深印象。
(五) 布置作業生活化
作業也是教學的一部分,是課堂學習的總結和考驗,實際上和生活相結合的作業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安排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作業的可行性和實際性,融入生活,讓學生積極的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 總結
首先要讓《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在初中的課堂上更加合理化,想要讓初中生更好地接受這一問題,就要先讓教師對教學的模式和觀念進行改變,適應新課程的改革,同時從實際的情況出發,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相關的知識和概念,提高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提高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敏輝.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7(15).
[2]彭曉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探討[J].考試周刊,2017(21).
[3]郇改改.中學思想政治生活化課堂建構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2.
[4]林穎.中職數學生活化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李夢茵,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劉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