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添丁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選取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平均分為兩組,一組常規組,另一組實驗組,前者(常規組)采用常規干預,后者(實驗組)采用常規干預與心理護理干預相結合的方法,對比兩組慢性胃炎患者的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比常規組較少產生焦慮、抑郁心理狀況。即實驗組的干預效果強于常規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醫生可以積極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治療慢性胃炎患者,改變患者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強化治療效果。
【關鍵詞】心理護理 ;慢性胃炎 ;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引言
伴隨社會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由于人們飲食結構不科學,過度吃酸、辣的食物,慢性胃炎成為了現代社會常見疾病。慢性胃炎患者消化系統功能逐漸退化。如果慢性胃炎患者長期不注意調整飲食結構,長期保持不良習慣,就更容易加重病情,甚至引發胃癌。慢性胃炎患者在長期患病期間容易產生心理疾病,影響慢性胃炎治療效果。為了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各大醫院對慢性胃炎患者實施了心理干預的治療方法。這種心理干預在長期實踐中也被證明了是極為科學的慢性胃炎輔助治療法。因此,相關人員應加大心理干預治療慢性胃炎的推廣力度,以便讓更多的患者更好地治愈慢性胃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了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間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平均分為兩個小組,常規組與實驗組,每組各50例患者。常規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 24例;年齡,25-70 歲;平均年齡,42.86±3.1歲;病程,7個月- 8年;平均病程:3.4±0.6 年實驗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23-69 歲;平均年齡,37.7±2.9歲;病程,8個月- 7年;平均病程:3.2±0.7 年。 P >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50例常規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常規干預的方法。例如,醫護人員需要幫助慢性胃炎患者調整飲食結構,為患者安排合理的作息時間,督促患者定時服用藥物等。對50例實驗組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常規干預的基礎之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以便更好的對比兩組干預方法對改善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狀態的治療效果。實驗組慢性胃炎患者的干預治療主要可從以方面詳細闡述。第一,醫護人員需要讓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講述日常注意事項。由于慢性胃炎患者患病期間會存在諸多心理負擔,醫護人員需向患者介紹治愈成功的案例,降低患者心理壓力,改善患者焦慮與抑郁的心理狀態,提高治愈機率。同時醫護人員可以向患者介紹積極的心理狀態對治療疾病的優勢,促使讓患者主動調整自身心理狀態,強化慢性胃炎的治愈效果。第二,醫護人員可以對患者實施積極的心理暗示,以便讓患者保持良好精神狀態。例如,在慢性胃炎患者復查時,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檢查結果,告知患者的治療狀態,鼓勵患者繼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讓患者嚴格尊重醫囑等,以便加快治愈速率。即使慢性胃炎患者的檢查結果不佳,醫護人員也要鼓勵患者只要主動配合醫院的治療,就能減輕自己痛感,提高治愈疾病率。第三,醫護人員主動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如果患者的負面情緒過多,醫護人員就可以提出解決患者情緒的對策。例如,醫護人員可以建議慢性胃炎患者多開展戶外活動;醫護人員可以為慢性胃炎患者推薦一些有效釋放心理壓力的書籍等等。
1.3 觀察指標 了解常規組與實驗組在SAS和SDS評分,分析兩組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狀態。
1.4 統計學方法 實驗者應用SPSS 17.0軟件處理常規組與實驗組數據,使用()表示心理狀態,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理狀態
本次研究實驗對比了常規組與實驗組在不同干預方法下的SAS與SDS評分大小,得出實驗組對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干預效果強于常規組。 P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如下,實驗組(50例患者):干預前SAS評分,53.6±5.5,干預后 SAS評分,29.6±3.1# ;干預前SDS評分,52.6±5.7,干預后 SDS評分 33.1±4.6 #。常規組(50例患者):干預前SAS評分,53.5±5.6,干預后 SAS評分,41.7±4.4 #;干預前SDS評分,52.8±5.9 ,干預后 SDS評分 42.4±6.2#。兩組 SAS干預前與干預后的t值分別為:0.636,9.637。兩組SDS干預前與干預后的t值分別為:0.441,8.531。
3 討論
目前,大多數人已經告別“衣不蔽體 食不果腹”的年代,走向了新時代。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人也會受到各種疾病的困擾。比如,當今越來越多的人患有慢性胃炎。由于慢性胃炎患者深受疾病的折磨,患者的心理狀態逐漸發生變化。比如,有的患者經常情緒低落,或者焦躁不安。這是心理疾病的一種體現?;诖?,醫院不僅需要治療慢性胃炎患者的身體疾病,而且需要解決患者心理問題。當醫生將以上兩者雙管齊下時慢性胃炎患者的治愈率會大大提高。伴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醫生逐漸通過心理護理干預的方式,治療慢性胃炎患者。這種方法也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本次把100例慢性胃炎患者,平均分成了觀察組與常規組,通過采用不同的干預方法,得出了心理護理干預能夠較好解決慢性胃炎患者焦慮與抑郁心理狀態。也就是說,觀察組的治愈效果更佳。總而言之,醫生需要重視心理護理干預法,減輕患者心理負擔,提高慢性胃炎治愈效果。同時醫護人員需要配合醫生對慢性胃炎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治療法。例如,醫護人員可以通過為患者講一些生活趣事,幫助患者釋放心理從壓力。
參考文獻
周春娥.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狀態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4):202-203.
張紅艷,薛靜靜.心理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療中的療效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4):51+56.
陸曉燕.心理護理干預對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狀態影響的探討[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9):7784+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