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彌
【摘 要】目的:探討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選擇針灸推拿+頸部主動運動方法治療后獲得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03月收治的8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數字奇偶法分組后明確各組治療方法;對照組(41例):選擇針灸推拿方法展開疾病治療;觀察組(41例):選擇針灸推拿+頸部主動運動方法展開疾病治療;對比治療效果。結果:同對照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愈顯率(41.46%)、總有效率(75.61%)對比,觀察組(65.85%)、(97.56%)均明顯提升(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在JOA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同對照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JOA評分對比,觀察組明顯提升(P<0.05)。結論: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針灸推拿+頸部主動運動方法的有效應用,對于患者愈顯率提高、JOA評分提升,效果明顯,最終顯著促進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早期康復。
【關鍵詞】針灸推拿;頸部主動運動;神經根型頸椎??;臨床效果;有效率
【中圖分類號】R48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01
頸椎病作為頸椎綜合癥之一,其特點主要體現為患者呈現出退行性病理改變的現象,臨床確定有效方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進行治療,以避免其生活等方諸多方面受到嚴重影響[1]。本次研究將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明確最佳疾病治療方法,以此說明針灸推拿+頸部主動運動方法應用可行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03月收治的8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數字奇偶法分組后明確各組治療方法;對照組(41例):男13例,女28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9歲~51歲,平均年齡為(35.35±1.35)歲;病程分布范圍為4個月~5年,平均病程為(1.59±0.23)年;觀察組(41例):男12例,女29例;年齡分布范圍為31歲~52歲,平均年齡為(35.39±1.36)歲;病程分布范圍為4個月~6年,平均病程為(1.62±0.25)年;觀察對比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結果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對于入組后的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期間,對照組具體為:在實施針灸治療期間,協助患者進行俯臥位的采取,主要選擇患者的風池穴、夾脊穴、肩外俞穴、大椎穴、天宗穴、外關穴、后溪穴以及曲池穴進行治療;準備一次性針灸針對患者實施針灸治療后,采用快速提插捻轉方法進行干預,直至患者表現出麻脹脹觸電感,控制1min治療后,對患者進行30min留針,保證1次/d針灸頻率展開治療,共進行為期4w治療。在實施推拿治療期間,協助患者進行坐位的選擇,針對患者肩頸部等,利用掌根揉法以及滾法對患者進行10min按摩放松,完成后,針對雙側天宗穴、肩井穴、風池穴、大椎穴、后溪穴、曲池穴、外關穴以及肩峰穴,利用點按法展開按摩操作,共進行30s治療。之后針對患者頸部兩側僵硬肌肉利用提捏法進行推拿,最終針對肌肉利用滾法進行放松,最終完成推拿治療,保證1次/d推拿頻率展開治療,共進行為期4w治療。觀察組具體為:針灸推拿方法同對照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保持一致;此外,選擇頸部主動運動方法進行治療,主要體現為頸前屈后伸以及頸左右旋轉兩方面,保證頻率為2次~3次/d,共進行為期4w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愈顯率、總有效率、JOA評分。
1.4 判斷標準
痊愈:患者頸椎功能以及頸痛癥狀均轉為正常;
顯效:患者頸椎功能以及頸痛癥狀均獲得顯著好轉;
有效:患者頸椎功能以及頸痛癥狀均獲得好轉;
無效:患者頸椎功能以及頸痛癥狀均無好轉[2]。
對于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疼痛程度,采用JOA評分方法展開評定,分值范圍為0分~29分,結果同功能障礙程度成反比[3]。
1.5 統計學方法
對于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結果,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展開數據分析,計數資料(治療愈顯率、總有效率)、計量資料(JOA評分)各以%、 表示,各行檢驗、t檢驗,結果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愈顯率、總有效率對比
同對照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愈顯率(41.46%)、總有效率(75.61%)對比,觀察組(65.85%)、(97.56%)均明顯提升(P<0.05),見表1。
2.2 JOA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在JOA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同對照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JOA評分對比,觀察組明顯提升(P<0.05),見表2。
3 討論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同對照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治療愈顯率(41.46%)、總有效率(75.61%)對比,觀察組(65.85%)、(97.56%)均明顯提升。治療前,兩組患者在JOA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同對照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JOA評分對比,觀察組明顯提升,從而證明針灸推拿+頸部主動運動方法的有效結合,于解痙鎮痛、消積導滯、通經理筋以及消瘀散結方面可以獲得明顯效果,對于患者肌肉興奮性提高以及血液循環促進可獲得明顯效果。
綜上所述,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針灸推拿+頸部主動運動方法的有效應用,對于患者愈顯率提高、JOA評分提升,效果明顯,最終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康復加快,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黃丙勇.小針刀配合中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22):138-140.
施金杉.電針療法“頸四針”穴與“頸夾脊”穴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療效對照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8,15(31):30-32.
劉波,蘇小強,王向陽.補腎活血通絡方聯合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8,26(1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