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云娟
摘 要:造成農村中學學生學習英語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師資的不均衡外,學生本身的基礎和社會環境是主要因素,由此造成了農村中學等次分明的優、中、劣三個層次的學生,失調的比例對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提升英語成績是極其不利的,那么如何提升農村中學里優、中等次學生在總體中的比例就十分值得廣大的教師進行思考了。
關鍵詞:探討;提升;均衡;比例;瓶頸
我自2006年大學畢業,考入某鄉鎮中學擔任英語教師至今。這十多年里,通過不斷循環教學,通過接手七年級新生入學,再到他們畢業離校,面對不同層次,各式各樣,來自不同家庭和不同基礎的學生,對現階段下,農村中學英語教師如何做好英語教學工作有了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并且這幾年來,在對待農村教師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成績,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提升優、中、劣等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成績,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去鉆研,也樂意在這方面進行深入的實踐和了解。期待通過自身努力,能有所幫助農村學校的教師在英語教學工作及傳授知識方面所遇到的瓶頸。今天借此機會,與大家一起探討農村中學在英語教學上,如何提升優、中等次學生人群比例,均衡發展,構建優質的英語課堂和學習環境。
在一個班級里,我們往往習慣將學生以優、中、劣三個等次來區分,這三個等次分明的人群,大部分都是教師心中永遠的痛。就我自己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觀察,一個普通的農村中學班級里,英語方面三個等次的比例大概為優等生占18%,中層生占30%,剩下的52%長期由學困生占據著。數據是根據我所在農村學校這幾年來的粗略統計,不同年級、不同地區的學生會有所波動,但總體是如此,當然數據并不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我愿意拿出來說,是以我自己所親身授教的情況來進行探討。
農村中學里,學困生是所有比列中比重較大的人群,絕大多數的人英語學不好,是由他們不想學所導致,不想學的最大因素是基礎不好,能站在學習英語中頂層的人學習英語的過程是最輕松的,而中層的人群學習英語也有一定的吃力,更不要說占據52%分量的人,想學好英語困難重重,更何況這種層次的學生大部分還是不愿主動去學,強迫他們去學,收效也是甚微的,我們常說強扭的瓜不甜,這樣的效果自然是最不理想的,也是分散教師精力,做無用功最大的弊端。要想減少30%的比例增加18%的數據,教師用盡全力,會有所收獲,但要讓52%的人往30%上靠,即便是教師用盡之力,往往也是功虧一簣,這點在一線的教師朋友們最有感觸。其實我們衡量下,與其用盡全力減少52%的比例卻不一定能成功,還不如放手一搏讓18%提升一點,能達到這樣的結果當然是很劃算的。
但教育往往是相輔相成,一脈相連的,從來就沒聽過一口吃出一個胖子來,深耕教育多年,我們都明白,要穩住中等成績的人群,盡量消滅底層次的學生,更要提升高質量的種子。前年參加協作區英語教研活動,期間有兄弟學校同行談到本班學生學習英語出現兩極分化較嚴重,即出現了非甲就是乙的現象。一個班除開成績好的,剩下英語成績都是不好的,反而中層等次的學生幾乎沒有了,我還是比較喜歡這樣的班集體。作為英語教師,我覺得應該樂于面對這種情況的出現,備課輕松,授課也輕松的,多一個層次的集體,備課時就要備多一份層次的資料,省下不少時間。但現實情況是一個班集體,不可能連中等成績的人群都會消失,哪怕再優秀的班集體,中等成績的人群還是會有一定的比例。但如果兩極分化比例合理的話,出現這種現象的班集體,其實是教師已經將中等成績的人托上了優等成績的層次,而沒有將劣等成績的人,擠上中等去。簡單地說,就是教師已經實現了讓中等的人提升了成績,而沒有讓劣等層次的學生有所突破。
孫子兵法強調知己知彼,要想突破各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對自己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解在備課的慣性思維里,我們一直在強調的是什么,而又一直在忽略的是什么?英語教師都知道課堂前5至10分鐘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性,但凡有經驗的教師要么進行單詞聽寫,要么進行課文朗讀或英語聽力。這讓我想起了曾經擔任的兩個平衡班,對甲班的要求我是每次利用5至10分鐘進行單詞聽寫,而對乙班進行課文朗讀,半個學期過去,竟然發現甲班的英語聽力和詞匯量的得分都比乙班要高,而乙班的語法和閱讀得分都比甲班高。由此,下半學期我調整為對甲班進行課文朗讀訓練,對乙班進行單詞聽寫,期末竟發現兩個班的得分情況竟也跟著我的調整自行調整過來了,而與我原以為可以達到均衡發展的愿景落空了。這里我就思考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學生的強化訓練是有效果的,但是效果不會持續,隨著教師的弱化而弱化;第二個是在強化訓練的過程中,我發現無論是處在哪個層次的學生,在跟隨教師統一指導下,專項上都會有所突破。
所以在接下來突破不同層次學生提升上,我進行了以下嘗試,同樣將學生歸為優、中、劣三個等次的學生,但這次的劃分跟以往又有所不同,以往我們習慣看總體成績,這次我選擇了考點劃分,將英語考試中的聽力、語法、詞匯、閱讀、寫作五個方面進行了人員分類。你會發現,無論是我們之前定義的優等生還是中等生,在面對聽力、語法等五個方面時,同樣有處在中等或者劣等生的位置上時,你就會明白提升優、中等次學生人群比例是一項多么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了。
平時看似成績占據前十,地位搖不可動的優等生,將其細分聽力、語法、詞匯、閱讀、寫作五個方面后,你會發現他們仍有很大的可能性失去優等生的稱號。那到這一步我們就完成了知彼戰術了,知道學生的短處,去破解學生魔咒就方便多了。隨后我們會發現,專項提升英語成績,比整體提升要容易得多,因為要培養一個既能唱歌,又會跳舞,還能伴湊的多技能型人才,比單單培養一個伴湊家要困難得多。所以抓住了這一點,我只利用課前的5至10分鐘,就提升了本班優等生、中等生人群的比例,將優等生從18%提到了28%,將中等生由30%提升到了39%,而學困生由52%減少到了33%。通過著重根據英語考點,劃分考點上再根據考點人群分類,有針對性利用課前5至10分鐘進行合理專項加強訓練,你會發現比起之前一鍋熟的訓練效果要來得快,來得易。
在逐步推進計劃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學生的進步并非如自己想象般提升得那么快。除了教師不斷堅持外,也跳不出學生本身的基礎,也許有一天你發覺日子特別艱難,那可能是這次的收獲將特別大,所以耐得住寂寞,才能遇得見繁華。任何教學計劃的推進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育工作者不應該只看眼前的成績,想要真正提升優等生、中等生學生人群比例,內要練基本功,外還要將基本功在學生人群中真正吃透消化,真正在知己知彼上下功夫,我認為這是很值得廣大的農村英語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也期待與大家一同探討。
參考文獻:
[1]閆德慧.以生為本 創設高效課堂:談英語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J].教育教學論壇,2012(S2):247-248.
[2]李國慶.農村初中英語文化教學的問題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2.
[3]林雪.試析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兩極分化與分層教學[J].速讀.中旬,2017-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