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啟宇
【摘要】朗讀教學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朗讀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鍛煉抒發情感的技巧,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來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希望通過本文能夠為提升小學生的朗讀能力以及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質量有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能力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148-01
引言
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朗讀能力是語文素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為學生提供朗讀訓練的空間,還需要將培養學生形成正確朗讀習慣,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1.加強文本朗讀技巧的訓練,為語文朗讀能力提高打下堅實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時發現,很多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諸多不足,比如在朗讀一句話時不知在哪里停頓、找不到發音重點、不知哪里應該加快語速哪里應該放慢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就應重視朗讀技巧的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朗讀技巧后才能在朗讀過程中更好的賦予情感,展現出聲情并茂的朗讀效果提升學生文本朗讀能力。在培養學生朗讀技巧時首先應使學生學會斷句,當朗讀較短的語句時可以一口氣朗讀中間不停頓,在朗讀字數多語句較長的語句時,就需要在朗讀的過程中在適當的位置短暫的停頓,換氣后在繼續朗讀,這樣也可以很清晰的表達出語句的意思。比如,這樣一個簡單的句子,“山羊悠閑的在草地上吃草。”在朗讀這句話時應知道句子突出的主體為“山羊”、在哪里?正在做什么?所以,在朗讀時“山羊”后要停頓“悠閑的在草地上”也要停頓而后讀出完整的句子。通過這種簡單的語句能夠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文章朗讀重音、停頓和語速快慢運用技巧。然后在讓學生朗讀教材中的課文。比如,在教學《可愛的細沙群島》這篇課文時,文章中就有這樣的語句“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美麗的鹿角。海參到處都是,在海底懶洋洋地蠕動。大龍蝦全身披甲,劃過來,劃過去,樣子挺威武。”學生就知道應該在朗讀哪個字或者詞語時使用重音,在哪里停頓,在哪里加快語速或者放慢語速,讓文本朗讀更加富有情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情感認知。
2.充分運用多媒體打造生動的語文朗讀情景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打造生動直觀的語文朗讀情景,調動學生學習情趣實現學生主動參與文本朗讀的目的。例如,在講解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材S版四年級上冊中《虎門銷煙》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就可利用視頻的形式向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影視劇資料,學生通過觀看影視劇當中真實的硝煙場景,給予學生直接的感官刺激震撼學生心靈,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調動學生主動朗讀文本的積極性。這時學生在朗讀文本的過程中則能夠將文本的思想情感很好的融入到朗讀的過程中來,學生在朗讀文本的過程中腦海中浮現出真實生動的場景,從而更加帶有情感的朗讀,讓學生文本朗讀更加自然和諧并且富有情感,有效促進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提升,真正實現聲情并茂的朗讀。
3.教師做好朗讀示范,帶動學生朗讀興趣提高文本朗讀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離不開教師的干預和指導,同時也要求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朗讀能力,為學生做好朗讀學習的榜樣。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過程中發現學生掌握基本朗讀技巧后大部分都能實現流利順暢的朗讀,但是想要達到情感飽滿豐富卻很難。由于小學生缺少生活閱歷以及情感感知能力較弱等因素,如果缺乏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文本內涵,自然也就很難做到聲情并茂的朗讀文本。這時,如果教師能夠先為學生聲情并茂的充滿情感的朗讀文本,同時配以多媒體聲音和圖像的輔助,讓學生在教師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體會和學習教師的情感運用,有效感染和帶動學生,強化對文本的情感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理解文本內涵的能力在朗讀過程中與作者思想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語文朗讀能力。
結束語
總之,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朗讀能力是語文素養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朗讀訓練的空間,創新和優化語文朗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朗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孫楊.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N].保定學院學報,2013(5):108-112
[2]韋群.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新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3(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