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歷史新課改以后更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教師不但要教授學生基本的歷史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對歷史學科的教授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高效課堂;歷史;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06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58
作為歷史教師,高效歷史課堂是我們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目前的課堂,由于部分教師教學方式的陳舊、評價制度未徹底改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偏見等眾多因素造成了課堂效率的低下,很難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我認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是大勢所趨,學生所需。下面我就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問題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高效課堂的含義
什么是高效的歷史課堂?簡單地說,高效課堂是指在一節課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恰當的教學方法,科學的教學過程,將教學目標的實現達到最大化和最優化,使學生知識與能力協調發展,學習自信心得到確立,個性得到張揚,情感得到升華,習慣得到內化,教學相長,快樂幸福成長。它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二、高效課堂的實施
(一)堅定的教育信念、執著的教育追求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前提
課堂是否高效,關鍵是教師采用什么樣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把學生放在什么樣的地位,對課堂教學的目標如何定位等,這些都由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信念來決定的。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雖已全面展開,并逐步走向深入。“教師講,學生記”這種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仍然充斥著今天的許多課堂。“教育是理想更是生命”,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變成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必須“把學習還給學生,把教室還給學生”,把“教材”變“學材”,把“教案”變“學案”,把“教學目標”變“學習目標”,把“講堂”變“學堂”,以學論教,少教多學,構建一個有“道德”的課堂。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展為主線”的新的教學理念,用科學的、合乎理性的、合乎自然的眼光來看待、評價每一個學生。只有堅定了這樣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課程改革才可能前行,課堂的高效才能成為現實。
(二)注重教法,聯系現實
當今的高中歷史教學,有些問題日漸顯露,其中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的熱情不夠,常常是被動、機械跟隨教師的思維,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從教材中提煉出重難點,重點講,而不是照本宣科,空洞乏味,尤其要使學生理解。教師可用直觀的圖片,影視資料再現歷史。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更生動形象地還原歷史。在講到羅斯福新政時,我放映了相關檔案資料,學生從資料中真切地感受到危機造成的社會大蕭條,緊張的氣氛,羅斯福奉命于危難之間,實行新政的緊迫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從這位輪椅上的巨人身上感受到的人格魅力。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讓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彩
如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形式不多見了,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優勢在歷史教學中被普遍應用,如果運用得當,教學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是比較普遍的應用,除此之外,我還利用多媒體設備專門設立影視劇課,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電影和電視劇,通過影視劇學習歷史,讓課堂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比如,在學生最喜歡的找電視劇穿幫鏡頭過程中,就會使很多的歷史知識再現,起到復習的作用。通過精心的設計,合理利用多媒體,學生不再認為歷史課干巴巴,枯燥無味了,而是積極參與,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教學形式豐富多彩,學生興趣濃厚,課堂自然就活起來了,課堂教學效果也就提高了。
(四)構建高效課堂,功夫在課下
備好課,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首要環節,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備課不僅包括課前備教學知識,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備學生,還包括課后反思。不僅要考慮如何準確講解 ,有效訓練學生能力 ,做好學法指導 ,還要充分掌握學生的特色差異,全面備好學生,才能在課堂上面對全體學生,實施異步教學,讓所有學生都取得最大的收益,確保上課不打無準備之仗,這當然都需要課下的努力。教師除全面而系統地掌握教材及相關知識外,還要以身作則,學生要背的內容教師要先會背,學生要準備的知識教師要準備更好。課下還要把課堂中發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及時記錄,還要備“課后課”,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解決,找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通過課后反思及改進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一節完整的課才算備好,也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總之,歷史是一門學問,教學是一門藝術。關于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事教學第一線的老師都會有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我相信通過不斷地探索與實踐,高中歷史教學一定會取得可喜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劉保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學周刊,2015(33).
[2]余文森.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7).
[3]何宇燕.影響地理課堂有效性的原因及對策[J].新課程(中),2010(8).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李玉蓮(1982.7— ),女,漢族,河北大城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