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炳芳
【摘要】活動課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其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主動探究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其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及創新意識等。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數學活動課的內涵與作用,然后,重點探討了如何在初中數學活動課中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 活動課 知識運用
【課題項目】泉州市教育“領航團隊”專項課題——《中小學語數學科活動課程中知識應用的研究》,編號:QLHKT-014。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59-02
初中數學活動課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培養和增強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能力,對進一步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具有積極的裨益。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學校的初中數學活動課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影響了活動課的功能與作用發揮,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學習質量。
一、數學活動課的內涵與作用分析
(一)初中數學活動課的內涵
數學活動課是教師結合學生興趣、生活經驗及數學知識掌握情況,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比較強,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問題的策略選擇,都由學生自己進行操作,教師只起到輔助和引導作用。初中數學活動課的基本類型比較多,具體來說,有如下兩種類型:第一,數學問題探究型。以某個數學內部問題為驅動,使學生自主進行探究;二,實際生活應用型。選擇學生身邊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常見的如數學建模、數學調查、數學操作等。
(二)初中數學活動課的作用
數學活動課涵蓋了整個初中數學課程,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中都有穿插。在數學活動課中,學生需要利用代數、圖形、統計等相關數學知識,甚至可能是化學、物理知識等,解決具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問題。數學活動課彌補了傳統數學教學的不足,將靜態的知識接受變為動靜結合的知識學習,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通過數學活動課,學生可以提高課堂參與度,從而實現樂學、愛學、善學數學。當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就能切身感受數學的本質與魅力,愉快地實現知識的內化吸收,進而培養起良好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及數學核心素養。
二、提升初中數學活動課中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數學活動的“綜合性”與“實踐性”
數學活動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數學活動課的主題大都來自實際生活,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儲備與跨學科知識整合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數學活動的“綜合性”與“實踐性”。
(二)充分利用小組合作開展數學活動
數學活動課要求學生在做中學,通過實踐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非常契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其能挖掘學生的創新創造潛能,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發展思維,體驗樂趣,培養能力。在數學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明確小組成員的責任,使他們能各司其職、共同協作,順利完成課題解決。這樣,小組成員才能積極開動腦筋,運用所學知識出謀劃策,最終在“百家爭鳴”中探究到正確的答案。在數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親身實踐,使其在“用數學”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突出活動的“問題”性和學生參與的自主性
在數學活動課中,問題是核心和關鍵,也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教師通過設置問題串和層層追問,逐步引導學生來探究數學的本質。例如,在畫全等四邊形的數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四邊形的元素,思考要使兩四邊形全等,至少需要幾組元素對應相等?兩四邊形中五組元素對應相等,可能會有哪些情況?在總結知識的基礎上,認為五邊形全等的建構思路是怎樣的?這樣,始終以問題為主線展開教學,步步深入,整個數學活動課邏輯鮮明。學生才是數學活動課的主體,上好數學活動課的關鍵是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學要立足課堂、走進生活,數學活動課作為數學教學的有益補充,其對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與能力作用顯著。在具體實踐中,初中數學教師要以生為本,不斷創新數學活動課內容與形式,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活動參與度及知識應用能力,使其在自主探索、親手實踐中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彭長林,宋瑩.初中數學活動課的幾點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4):42.
[2]周麗.對初中數學活動課的探索和研究[J].數學之友,2017(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