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廉”是清廉,就是不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度,“廉潔”就是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為、光明磊落的態度。廉潔是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安身立命的一條道德底線,是黨和人民對黨員干部最起碼的要求,也是黨員干部必須遵守的從政準則。習近平同志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面對新情況新考驗,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加強黨性修養,干干凈凈干事。這就要求領導干部既要會干事、能干事、肯干事,更要干好事、干實事,切實把各項紀律要求轉化為基本遵循和自覺行動,鞏固拒腐防變的堤壩。
關鍵詞 廉潔 意識 光明磊落 修身養性
一、慎初始
提高道德修養,保持自身廉潔,要特別注意第一次。第一道“防線”被沖破了,往往會“兵敗如山倒”。明代有一位官員叫王廷相,在一次接見下級官員時說:“我昨天乘轎進城遇雨。一個穿了雙新鞋的轎夫,一開頭很小心地循著干凈的地方落腳,生怕臟了鞋,可后來一不小心踩在泥水里,從此便不復顧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他告誡下級:“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也。”這形象地說明,守不住小節,邁出了第一步,就會“不復顧惜”,終成大錯。對領導干部來說,在不義之財面前慎重對待“第一次”,果斷拒絕“第一次”,是至關重要的。許多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人,在第一次收錢時心里也曾矛盾過、斗爭過,但最后私心戰勝了公心。只要有了第一次,就會在一次又一次“下不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發不可收拾。原某省國稅局局長李某第一次收禮,僅僅收了一條中華牌香煙和一把刮胡刀。他在獄中反思自己的墮落過程時深有感觸地說:“第一次背著上級收這些禮物時還有一點擔心和不安。可第二次收到錢物時,這些擔心和不安就不見了。”從一條中華牌香煙和一把刮胡刀到1084萬元,正是有了“第一次”,李真才最終將自己送上斷頭臺。“君子慎始而無后憂”,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等種種誘惑,領導干部要時刻提醒自己,認認真真對待工作生活中的每個“第一次”,在廉潔與腐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中,立于不敗之地。
二、慎細微
細節決定成敗,禍患積于忽微。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許多干部走上違紀違法道路,往往是從生活中的小事小節開始的。小瞧小事小節,以“小節無所謂”原諒自己,放棄從嚴要求,對誘惑之“微”不嚴防,對蛻變之“漸”不嚴堵,最終必然導致全線崩潰,陷入“泥潭”。一名因違紀違法受到查處的領導干部在懺悔書中寫道:“我剛到任時對自己要求是比較嚴格的,逢年過節能不見則不見,能拒收就拒收,能退則退,個別上交。后來情況也熟悉了,人員也大體了解了,認為逢年過節有些同志來看望送點禮,是正常的情義和禮節。開始自己把握無論如何不能收上萬元,凡送一萬元的我抽出幾張留下,其余的讓他拿走。后來,送禮者知道這種情況,就自己先抽出幾張留下,其余的送給我,時間長了我也不抽了,他們也不抽了。”正是這種“惡小而為之”的思想,使他積重難返,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小節不拘,終累大德;小節不保,終釀大患。廣東省汕尾市原副市長馬紅妹,平時不檢點,把自家買水果、面包、雞蛋、油、米等用的幾十元、幾百元開成發票報銷,后來胃口越來越大,發展到幾萬元、幾十萬元公款也占為己有,就是一個例證。我們要把小節作為個人品德的“試金石”“測試紙”,管得住小節,不該吃的飯不吃,不該拿的東西不拿,不該去的地方不去,防止“小洞不補、大洞受苦”。
三、慎獨處
慎獨,是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對慎獨進行了精辟闡述,他說:“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并將慎獨作為領導干部黨性修養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領導干部不僅要在公共場合、集體活動和有人監督的時候嚴格要求自己,在遠離組織、其他場合和無人監督的時候,也要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業余和工作時間一個樣,不放縱、不越軌、不做違法亂紀之事。領導干部做到慎獨,重要的是增強自律意識。一是自重,對自己的人格、言行要自重,不狂妄自大,不自輕自賤,待人謙和、處事謹慎。二是自省,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養成每日“三省吾身”的習慣,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檢點自己的作風,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三是自警,時時處處用黨紀國法來約束自己,警告自己不要有任何越軌的舉動,抵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四是自勵,無論身處順境,還是身處逆境,都要像毛澤東同志所倡導的那樣,始終保持革命戰爭時期那么一股勁、那么一種精神,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四、慎用權
權力是把雙刃劍,為民則利,為己則害。鄧小平同志曾告誡說:“我們拿到這個權以后,就要謹慎。不要以為有了權就好辦事,有了權就可以為所欲為,那樣就非弄壞事情不可。”要秉公用權,把上級組織和職工群眾賦予的權力用來造福職工群眾、為組織分憂,最大限度地解決好關系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防止手中的權力商品化、庸俗化,決不能把權力變成以權謀私、假公濟私的工具。要依法用權,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權力,決不能隨心所欲、徇私枉法。要自覺接受監督,把組織和群眾的監督作為一面鏡子、作為一種警誡,真心誠意聽取和接受各方面的意見建議,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作者單位為安徽省血液管理中心)
[作者簡介:程慶芝(1971—),女,安徽歙縣人,中國藥科大學理學學士,紀檢委員,主管藥師,安徽省血液管理中心辦公室(黨辦)主任,研究方向:人力資源及人事管理,紀檢監察,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