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秋爽
【摘要】本文以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為研究視角,立足新課改宏觀背景,針對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的改革發展提出建議。期待為進一步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時效性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美術 繪畫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215-02
前言
現代教育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就凸顯出了美術教育的重要價值,美術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愉悅心情,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所以新課標背景下,如何實現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的變革已經成為集中關注的問題。
一、學習欣賞:培養學生美術鑒賞能力
世上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發現美、認知美、理解美的能力,然后再去創造美[1]。對于小學美術教育來講,培養學生鑒賞能力是節基本教學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美,引導學生在美術作品中發現藝術之美,進而提高感知美的能力。與此同時,對于小學生美術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進而使得學生可以接受到美術藝術的熏染,實現創造能力的提升,進而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與學習態度。基于此,小學美術繪畫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要為學生提供符合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的美術作品,盡量規避那些生澀難懂的美術作品,因為這些作品往往與學生的鑒賞能力差距較大,不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與感知其中所包含的美術藝術形式。為了更好的讓學生欣賞美術藝術,教師應該選擇與日常生活貼近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得學生可以對美術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科學教學:激活學生繪畫創作興趣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得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學習當中,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去進行繪畫創作,才可以為小學生鑒賞美、創造美增添內在驅動力。基于此,教師一定要把握住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雖然沒有過多的知識和生活閱歷,但是他們的好奇心是濃厚的,對待周遭的新奇事物充滿了興趣,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繪畫創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與鼓勵學生用色彩和線條勾勒內心的想象世界,描繪自己的美好生活,進而增強學生繪畫創作的動力。自然是孕育萬事萬物的“母親”,在自然中包含著諸多美的現象,所以在小學美術教育實踐中一定要注意增加戶外教學,小學生生性活潑開朗,對待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著好奇心,結合這一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代入到自然中,引導學生感受身邊的鳥語花香,感知自然的偉大,觀察生活的無盡之美。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拓寬小學生的視野,增加繪畫創作的素材,為學生帶去教室中無法學習到的知識內容,進而激發學生的繪畫創作興趣,提高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愛生活的理念。
三、總結評價:強化學生美術繪畫熱情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盡管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是在每個個體身上都會存在不同的優勢與瑕疵,所以人總是在評價與自我評價的過程中發展的,小學美術教學依然要遵循這樣的客觀規律[2]。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繪畫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總結評價、科學總結評價,使得學生可以在建議與意見的共同促進下茁壯成長。在總結評價這一環節中,教師應該注意多運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如果教師經常運用批判性的語言,學生的積極性必然會受到打擊,這樣也就不利于學生創作興趣的激活。在繪畫教學中,總結與評價的形式應該是多元化的,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整合到這一環節中,通過鼓勵與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結合所學習到的美術鑒賞知識以及美術創作技能對自己的繪畫作品做出科學的評價,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進而使得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指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有利于小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可見美術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及時、科學的總結與評價,進而逐步強化學生的繪畫創作熱情。
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美術知識,同時要提高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創造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的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摒棄傳統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激活學生的創作興趣,進而實現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琛冬.新課標下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10):146.
[2]林新榮.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美術繪畫教學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5(05):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