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馨
【摘 要】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越來越重視法律,且法律意識越來越強。憲法和行政法作為法律界的主要法律,其實質是對政府的權力進行制約,確保公民的合法權利。政府部門需要深入分析憲法和行政法之間的關系,應用行政法的優勢改善憲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積極探索憲法實施的行政法路徑?;诖耍恼卵芯苛藨椃ê托姓ǖ年P系及實施路徑。
【關鍵詞】憲法;行政法;關系;實施路徑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作為我國所有法律中約束力最強的法律,各項法律的制定都需要滿足憲法的規定。但是,在實際的憲法實施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問題,阻礙了憲法的應用和發展,這就需要政府部門采取相應的優化措施,應用行政法方式強化憲法的實施,并深入分析憲法實施的方法和途徑,有效地解決憲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人民群眾和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進而推動社會的快速發展。
一、我國憲法實施的現狀
(一)憲法實施方法中存在問題
在新時期的發展中,憲法實施的方法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在憲法備案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法定實施部門。從我國法律法規現狀來看,很多法律法規中缺乏滿足規范性要求的法律文件備案工作部門的相關規定,使得很多備案過程中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無法發揮出憲法實施過程中的監督作用;第二,在制定主動審查制度的過程中,我國缺乏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府部門對法律文件的規范性進行審查,極易出現審查過程缺乏監督的現象,且在被動審查過程中,制度設計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審查部門難以反映出審查主體,缺乏質詢審查法律文件的權利。
(二)憲法實施的規定程序性較差
我國憲法中雖然規定了有關違憲審查的內容,但在實際的違憲審查過程中很少有違憲審查的程序性規定,國家往往會將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交給人大代表和常委會,不注重憲法的適應性和違憲審查的程序制度設置等問題。但是,全國人大和常委會是專業的立法部門,缺少制定專門的違憲審查程序,且我國現有的違憲審查普遍是立法程序,缺少專業的違憲審查程序,使得審查過程難以得到公開。同時,公民針對違憲審查只有建議權,無法對違憲進行審查,缺乏相應的可操作程序,這就需要政府部門設計違憲審查的制度。
二、行政法與憲法的關系
(一)憲法是行政法的根基
憲法不僅規定了政府機關的組織制度,還為行政活動的基本價值取向進行了指導,憲法的基本原則為行政權的運行提供了保障,如民主原則、法治原則等。憲法的基本矛盾指的是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的關系,其基本功能是防范公權力、保障公民權利。其中,在防范公權力方面,控制行政權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其主要原因是現代化社會中的行政權比較強大,極易侵犯公民的權益,這就使得憲法的主要責任是規定政府的基本運行,在授予行政職能范圍的過程中,限制了行政權限,使得法律保留和法律有限成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同時,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政府部門需要限制行政權,避免公民的合法權益被侵犯,還需要賦予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權,為人民群眾提供福利,以達成共識,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除此之外,公民在形式行政權的過程中,由于行政程序在不斷擴張,大家必須予以重視,避免出現行政權被毀滅的現象,應用憲法的憲政制度確保行政權的民主性和自由性,為社會生活的變化提供指導。
(二)行政法是憲法實施的關鍵
在憲法實施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注重相關法律的應用,發揮出這些法律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如行政法、刑法、民法等,行政法發展的穩定性有利于優化憲法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權限,為憲法的順利實施提供支持。在新時期的發展中,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憲法立法人員在實際立法過程中缺乏相應的主觀意識,使得憲法的規范性和科學性較差,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求,使得我國法律無法根據時代的變化進行完善和改進。
(三)憲法中的人權保護精神是行政法的基礎價值觀
人權指的是人享有的基本權利,是每個人正常生活的基本條件,憲法作為我國的基本大法,其價值追求是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和自由,為行政法的實施提供基礎。但是,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無法有效地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客觀差異性,這就需要社會發展中的每個人都需要公平對待身邊的人,但人民群眾可以要求政府部門平等地對待各個公民,因而政府產生是滿足公民實際需求的,這就需要國家制定的憲法履行保護各個公民的職責。行政法作為憲法的實施法,而憲法指的是綱領性規定,各項經濟文化制度、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都需要行政程序法、勞動法、教育法和環境保護法等得到有效落實而實現的。行政法是憲法中基本制度和權力的具體化,為國家管理社會、保護人權提供了保障,其主要價值是確保工作利益,并提供相應的服務。
三、憲法與行政法的實施路徑
(一)以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憲法權利的行政糾紛
我國屬于法治國家,政府部門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權利救濟制度。從我國行政訴訟的實踐情況來看,在處理行政爭議案件的過程中,法院受理范圍比較狹窄,其受理范圍主要體現在公民人身、財產、受教育權等被侵害的情況下,但其他權利,如平等權、政治權、結社游行示威權無法通過行政訴訟的方式進行保護。在新時期的法治中,我國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尤其是與憲法相關的公民權益保障法需要優化,國家可以要求法院處理與憲法權益侵犯相關的案件,推動憲法的進一步法治。
(二)在行政訴訟的過程中直接適用憲法規范
從我國立法監督和行政訴訟的角度來看,法院在處理行政訴訟案件的過程中,無法直接使用憲法的規范,但憲法能夠被直接使用在特殊的具體案件中。憲法作為法律,必須具備法律的意義,在人民群眾基本權利被侵犯、無法被法律保護的情況下,人民群眾對質疑法律的權威性,這就體現了憲法權利存在的重要性,在憲法權利被侵犯、無法以訴訟方式被救濟的情況下,權利無法被稱為權利,憲法也不能被稱為憲法。因此,法院在行政訴訟的過程中,需要直接適用憲法的規范救濟被侵犯的權利,為公民憲法權利被行政訴訟支撐提供保障,使憲法成為實實在在保障公民權利的“活憲”,使憲法權利得到相應司法保護。
(三)確立最高院在行政訴訟中的有限釋憲權
為了保障行政訴訟過程中的憲法權利,在行政訴訟過程中,國家需要確立司法釋憲權,賦予法院救濟憲法權利的智能、規范憲法的解釋權。同時,在審理具體案件的過程中,憲法需要在解釋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明確性和法律效力,但不是所有法院都具備釋憲權。從我國國情來看,在具體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需要確立憲法規范的解釋權,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審理具體案件過程中,遇到無法解釋的問題時,需要報請最高院進行解釋。但是,最高院需要在發生特定案件的情況下進行解釋,普遍發生在事后,與具體案件聯系比較緊密,這就有效地處理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憲法解釋的分工問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行政法是在憲法的基礎上建立的法律,行政法和憲法的精神實質存在一致性。在行政法實際運用過程中,體現出了憲法的法律規定,因而憲法是由行政法路徑進行實施的,行政法的實施將憲法和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進行了聯系,行政法是憲法實施過程中的橋梁。
【參考文獻】
[1]王鈺琦.淺析憲法與行政法的關系及其實施路徑[J].法制博覽,2018(01):202.
[2]張文操.行政法視域下的正當程序原則探討[J].法制與社會,2016(28):143-144.
[3]張書愷.我國憲法實施的行政法路徑研究[J].法制博覽,2016(1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