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摘 要】在安全生產領域,需要構建一定的安全生產道德基礎,但同樣需要法律體系對生產行為進行規制,最佳的做法就是將部分道德要求上升到制度或法律層面,通過“立法”對不安全生產行為進行限制
【關鍵詞】實踐;安全生產;科學發展觀;法制制度
一、安全生產倫理法制化
社會的規范主要是從兩個維度進行,即法律規制與道德規制。法律與道德都是人類為了規范自身行為而創設的規則,雖作用程度和方式不同,但同根同源,二者都具有應然屬性。同時道德與法律雖都能對人的行為進行一定的規制,但卻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如道德規制強調的是義務本位,而法律規制強調的是權利本位;道德規制更加強調行為人主動約束自身行為,而法律規制強調的是通過法律的外在力量對自身行為進行限制,由此可知,法律與道德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強制性的程度不同,明顯法律的強制性較道德更高。
因此安全生產的倫理建設可以在強調道德的同時借由法律發揮作用,即將部分道德層面的要求上升到法律規范中,形成部分行為的硬性要求。將部分倫理道德規范通過立法的形式進行確定并推行于生產領域,借由法律的權威與效力達到規制生產行為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道德的管理與責任的缺失。當前社會強調發展,但發展的前提是安全,想要實現安全生產應當充分考慮制度體系的巨大作用。制度的實質是調整社會中各種社會關系的一種行為準則,因此在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并融入安全生產責任的倫理建設,以倫理道德觀念為引導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具體可以從如下五個角度進行:
第一,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之強化。在任何社會制度中,意識都是其產生的前提與依據,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中亦是如此,即以安全生產意識的具備為其建立的前提與依據。
第二,強調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的正義性。在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度之前需要明確該項制度的“倫理定位”,因為社會或某一領域所遵循的價值原則決定了其行為中的價值取向,因此在設置安全責任制度的內容與職責之前需要明確該項制度本身的定位,根據其定位尋找適合的制度設計,假定適合的責任與義務劃分。
第三,安全生產責任倫理規范及準則的確立。前面兩個步驟強調了安全生產責任意識的培養與監督管理中的正義性要求,均比較強調提高主體認識水平從而促使其主動的培養與貫徹,安全生產責任意識不能僅依靠主動培養,還需要一定的外在規制雙管齊下。而外在規制手段——制度及規范的確立同樣要貫徹倫理道德觀念以達到制度層面的以人為本、尊重人權,同時生產責任規范的明確同樣有利于責任主體責任的明確與承擔。融入倫理觀念及價值的規范會逐漸成為特定的制度環境,形成具有倫理規范的安全生產秩序和環境。
第四,注重安全生產道德素質的培育和監察。主要通過四個方面來進行:
1.科學安全生產道德評價體系的構建。安全生產道德素質的培育需要一定的評價體系,只有通過評價體系才能判斷某一行為是否符合安全生產道德素質的要求。
2.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的相關道德素質培養是重點問題,一定要非常重視,具體措施是可以通過組織其參加相關的倫理培訓課程,并在學習結束后組織考核,考核通過取得資格證方能上崗;
3.道德底線的形成。更加鼓勵安全生產之利害關系者表達自己的權益訴求,可以利用社會輿論及傳播資源,形成一定的輿論監督,限制安全生產管理者與監督者的道德底線過低。
4.注重倫理指導。可以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在各級監督、管理部門中設立相應的倫理指導體制,具體工作就是為部門內的管理和監督人員提供一定的咨詢與指導等工作。
第五,企業安全文化與安全道德的培育。具體做法是通過以下四個方面:
1.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強調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并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中心圍繞以人為本理念進行,強調企業職工的生命、健康的保護,強調發展的第一要義是安全,企業只有對員工進行一定的安全重視與保護,員工才能與企業逐漸和諧融洽的繼續發展并為之服務;
2.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中要強調以生命健康為中心。生命健康是人的最基本利益,維護人的生命健康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領導,只有積極對人的基本權益進行保障,此生產安全管理才具有德性;
3.企業文化的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基礎及道德觀念。基本價值觀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前提與基礎,只有確定企業文化的基本價值選擇才能繼續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后續的建設都是為基本價值觀服務。企業文化要有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念為基礎,通過企業文化中的人本觀念反映出企業的安全生產倫理道德;
4.道德誠信的培育。企業生產中要重視道德誠信,企業安全生產道德意識的提升有主意企業安全生產理念深入人心。具體可以通過一定的獎懲措施、宣傳教育活動、誠信監督機制以及創設安全生產信用等級制度。
三、設立安全生產倫理委員會
結合我國的安全生產之現狀及倫理特點,設立安全生產倫理委員會是必須的。我國的安全生產管理從前一直處于傳統的管理方式,應當緊跟時代的步伐進行必要的調整,學習西方的文化型管理模式,對管理模式進行必要的轉變。如此可以從更加科學的角度進行安全生產的管理與監督工作,有利于倫理道德在安全生產領域的融合。安全管理委員會將發揮如下的作用:
第一,指導作用。安全生產倫理委員會的成員構成應當充分考慮倫理的因素,由部分社會學家、倫理學家、心理專家、安全生產專家及相關的專業法律人才、專業管理人才等方面的“特長性”人員組成,結合不同領域的人才會產生1+1>2的效果,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對安全生產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獨特的角度,統合這些不同的看法與認識對生產活動中的風險進行全面的判斷,自身結構的不同也利于從多角度解決實踐中的各類沖突與矛盾,對安全生產中的倫理隱患也能從不同的維度提出各具特色的解決方案。
第二,教育培訓作用。安全倫理委員會可以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將其所具備的豐富理論與實踐成果進行一定的整理匯總成相關資料或課程,并開展安全生產相應的安全生產倫理課程、安全生產道德教育、安全生產倫理素質教育等有助于提高安全生產主體及參與者安全意識與知識的課程,進行安全生產倫理知識的宣傳工作,使安全意識灌注人心。
第三,安全生產倫理委員會的“立法”作用。安全生產倫理委員會進行相關戰略或政策的制定時,應當注重生產實踐,從實踐生產中存在的道德、倫理層面的問題為切入點。其安全事故預防的戰略與指導制度要從倫理層面出發,并結合以人為本的安全倫理原則進行;由于倫理委員會的成員構成涉及的領域比較豐富,因此可以在制定生產分配政策時發揮該優勢,綜合考慮各方制定更加公平的政策。
【參考文獻】
[1]劉星. 制度創新與人學的倫理批判[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 7 (特刊):22- 29.
[2]孟天甫,王偉. 如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J].建筑安全.2018(03) .
[3]劉星,唐征友.安全生產責任的制度整合與倫理道德建設[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19(08): 51.
[4]張巧苓. 化工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控制工作策略探析[J].化工管理.2019(05).
[5]劉清華. 基于科學發展觀的安全生產倫理研究[D].南華大學,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