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匯
【摘 要】本文論述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園林工程課程教學改革,針對園林工程課程教學內容無法適應競賽要求、現場實踐教學環節薄弱、教學與設計理論相脫節等問題,提出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引領,從師資建設、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探索園林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措施,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專業實踐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 園林工程課程? 教學改革? 師資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035-03
職業院校的核心任務是教育和培養符合社會及行業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開展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由教育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等30多家部委、單位聯合主辦,截至2018年,已經成功舉辦11屆,大賽的規模和影響力逐年增大。在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引領下,職業技能競賽已經形成了國家級、省級和院校級三級競賽模式,成為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風向標。本文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專業代表隊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高職組)”賽項為例,總結近年來參加比賽所累積的經驗,依據職業技能競賽的要求和內容,探索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園林工程課程教學改革。
一、園林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背景
在2017年以前,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面對高職園林類、環境藝術設計類等專業設置的賽項為“園林景觀設計”,主要考查參賽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園林專業代表隊曾獲此賽項的廣西區賽一、二等獎和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一、二等獎的優異成績。而自2017年起,賽項更名為“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項目,考核制度和標準由學校、行業、企業共設。與以往相比,賽項設置更側重對于學生施工技術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考核,更全面地考查了參賽學生的綜合技能與職業發展能力。由于園林工程課程教學不適應新的競賽制度,以及教師缺乏施工操作項目指導經驗等原因,園林專業代表隊在此后的競賽中的成績有所下降。
二、園林工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園林工程課程是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主干核心課程,主要包含園林工程施工圖設計和園林工程施工技術兩個方面,具有內容煩瑣、涉及面廣、實踐性強的特點。我們通過指導學生訓練并參加職業技能競賽以及團隊教學經驗總結,發現目前園林工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陳舊,教師的教學技能無法適應競賽要求。近年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中無論是在賽項內容的設置還是競賽標準的制定上都融入了行業最新的技術標準和規范。而傳統的園林工程教學內容主要還局限于教材的內容,對于行業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施工技術的關注度較少。部分園林工程課程的授課教師并沒有施工一線的工作經驗,對于施工技術也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本身就缺乏實戰經驗,其教學技能當然無法適應競賽的要求。
(二)現場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差。傳統園林工程課程教學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操作為輔。對施工技術的講解多是在教室內,以教材結合PPT課件進行講解。由于理論教學過程中脫離了場地的實況,加之教材理論知識內容煩瑣、枯燥、抽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盡管課程教學中安排了實踐教學環節,但由于課時數較少,且此環節多是安排在理論課程結束后進行,此時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遺忘率較高,使得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不足。在對參賽學生選拔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對于施工設計、施工組織、施工流程、工程材料等方面的理解和綜合運用能力較弱,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不足。
(三)未重視思維培養,與設計理論相脫節。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注重展示施工圖設計和施工技術,但是卻缺乏系統性和實戰性。“紙上談兵”的教學模式,一方面使得學生只能根據理論照貓畫虎繪制施工圖,卻不懂得如何根據所繪制的施工圖紙進行現場施工,對于實際成品的尺寸、材料、呈現效果和工程造價更是難以把握。另一方面,傳統園林工程的教學過程中沒有與設計課程相銜接,使得學生的設計理論與施工技術脫節,做設計時較少從工程施工技術實際出發去考慮景觀設計的形式和材料規格選擇,在施工過程中也缺乏對設計的理解,缺乏藝術審美以及空間想象能力。
三、基于職業技能競賽的園林工程教學改革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園林教學團隊針對學生培養過程中施工技術和實踐操作環節弱項,結合職業技能競賽的賽項要求和訓練模式,對園林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培養教練型師資隊伍。高職教育中教師的任務是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組織、發動、引導、控制及評估,雖然職業技能競賽的參賽選手為在校學生,但學生的競賽成果也從側面反映出背后指導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賽項設置綜合考慮了行業對于人才的技能要求,為課程教學改革指引了方向。通過指導和參與競賽,教師更容易發現自身專業水平和技術能力的短板。施工實踐操作環節一直是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園林教學的薄弱環節,因此培養一批具有較強施工指導能力的教練型師資是園林工程課程改革的基礎。教師首先需從自身出發,認真研究賽項規程和內容,分析教學目標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異性,深入施工企業一線掌握行業最新技術,通過觀摩優秀工匠施工技藝,了解施工實戰技巧,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例如,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賽項要求參賽學生在12小時內根據施工圖紙,使用工具對園林景觀進行制作、安裝、布置和維護。指導教師必須在訓練過程中指導學生正確、安全、高效地使用石材切割機、激光水平儀、無線電鉆等工具。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環節,如砌筑景墻時如何才能勾縫均勻、橫平豎直,鋪設水池時如何才能有效地防止水池防滲,植物種植時如何才能定位準確等內容,教師自身需要先熟練掌握其竅門,而后才能更好地進行操作演示。
(二)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如下:
1.突出重點,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園林工程課程知識覆蓋面廣,包含園林工程豎向設計、土方計算、鋪裝工程、水景工程、種植工程、水電工程、假山工程、機械工程等方面知識。若要求學生在規定學時內全面掌握并熟練運用所有知識,難度較大。因此,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選擇實用性更強的知識點有所側重地講解。例如,在“土方工程量”章節中,傳統的計算方法為方格網法計算。此計算方法相對比較復雜,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學起來比較吃力,需要占用大量時間精力。而在實際工作中這種計算方式的使用率卻比較低。目前,施工企業一般都使用計算機軟件來進行土方量的計算,相對更快且準確率更高,效率更高。在教學中教師除了介紹傳統算法外,還應考慮企業需求,加強學生對于此類專業計算軟件的操作學習。此外,還應結合行業最新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對現有教材內容進行更新和補充。例如,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項目評判的標準參照施工員、園林綠化工等職業技能標準,采用如《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CJJA3_82-2012)、《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JGJ146—2013)等規范和標準,這些也應補充到教學內容中去。
2.調整課時分配,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考核方式是以競賽工作任務中的各個知識點和技能評價來制訂的評分細則,比較符合職業崗位評價標準。進行教學改革,需要改變以往按照教材章節順序先進行理論授課后進行技能實踐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以過程邏輯為中心劃分為各個知識模塊,使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更加緊密結合起來。依據園林施工基本流程“測量—平整—放線—土方—水電—基礎—種植”的步驟,設置“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定點放線”“水電工程”“水景工程”“鋪裝工程”“假山工程”“綠化種植工程”等知識模塊。理論教學采用教室內授課與現場實地參觀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主要介紹某項工程的施工原理和施工圖設計要點。實踐環節在校內園林實訓場地進行,由教師演示施工步驟和技術要領,學生按相應流程練習施工操作。教改后的理論課時相對減少,實踐環節課時增多,教學內容更系統,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園林工程知識體系,加深對施工圖設計的理解,使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強,施工流程條理更清晰,對施工工藝的了解更深入。
3.注重思維訓練,采用“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實訓模式。“園林”是一項技術工程也是一項藝術創作。園林工程作為園林專業中實踐性最強的一門課程,承擔著與其他課程知識融會貫通的任務。新時代對于園林人才的培養,應是培養學生著眼全局進行思考,具備設計、選材、施工和成本質量控制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思維和大膽創新的精神。課程教學改革,除了單個知識模塊的需要設置實踐操作環節外,還應在講授完所有知識點后,安排為期一周的綜合實訓環節。在一周時間內,學生以項目小組為單位,在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實訓指導教師全程指導下,按照“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現場施工”這一程序進行集中訓練,完成從紙上構思變成具體實物的過程,讓學生體會設計創意是如何經過工程施工最后變成藝術花園。
首先,方案設計階段,由教師下達項目任務書,學生小組接受任務后,開始根據任務書提供的場地情況(5m×6m的實訓工位)和材料清單進行方案設計。其次,施工圖設計階段,學生小組按要求提交:總平面圖,尺寸定位圖,豎向標高設計圖,種植設計圖,地面鋪裝做法結構詳圖,景墻和花壇結構詳圖,水電布置平面圖等施工圖紙。最后,現場施工階段,學生小組按照施工流程分工合作,按圖施工,安全合理使用工具完成識圖放樣、砌筑墻體、園路鋪設、種植植物、鋪設草皮、水電安裝等工作。通過現場施工階段訓練,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工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檢驗了學生所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施工圖紙的規范性。
(三)多方面考核,完善評價體系。園林工程教學改革需要改變以往傳統教學中以卷面考試成績為主的考核評價方式,這種考評方式較為片面,忽視了對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綜合檢驗。應注重過程性評定,建立更全面的綜合性考核評價體系,從而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改革后的評價體系主要包括課程考核評價和綜合實踐考核評價兩個方面。
1.課程考核評價。課程考核成績滿分為100分,由平時成績(20分)、技能成績(40分)和卷面成績(40分)3個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主要對學生上課過程中的綜合表現情況進行評定,包括學生的課堂出勤情況、課堂回答問題及表現情況以及完成的作業質量情況等。技能成績,針對學生在每個知識模塊中對于施工圖繪制技巧以及施工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卷面成績,主要考核學生對于園林工程基本理論知識理解和綜合運用情況。試卷內容刪減以往要求背誦記憶的名詞解釋題、簡答題、填空題等題型,增加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等開放性題目,考查學生對于園林工程中設計的施工組織、施工流程、成本控制、進度控制、安全文明等問題的應變能力和解決能力。
2.綜合實踐評價。綜合實踐成績滿分為100分,由園林施工團隊專業教師組成考評組,依據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評價標準,對學生小組完成課程實訓的過程及施工作品成果進行綜合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小花園設計方案(10分),考查學生對于設計場地的理解,對于園林各要素的恰當運用情況以及其設計構思立意的新穎性。(2)施工圖設計(30分),考查學生對于施工基礎理論技術的應用,(下轉第39頁)(上接第36頁)對于AutoCAD制圖軟件的熟練情況,以及對于制圖規范的掌握情況。評價標準參照《建筑制圖標準GB 50104-2010》《房屋建筑制圖統一標準GB/T 50001-2001》《總圖制圖標準GB/T50103-2001》等國家制圖標準。(3)施工操作流程(10分),考查學生的團隊合作默契程度以及對于任務分配的合理性,對于安全文明施工的實踐情況;考查學生的施工組織和工作模式合理性,對于工具、設備和材料使用的正確性以及根據不同工種性質的個人防護工作情況等。(4)施工成果質量(50分),考核要點為考查學生施工成果的施工工藝及質量。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反映了最新的職業理念和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在日常的課程教學中應注意競賽與常規教學之間的交融。只有將技能競賽的內涵精神、規范要求融入課程教學改革中去,才能更好地推動專業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和創新,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培養更貼合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通過總結園林工程課程教學的問題與不足,結合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開展教學改革,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教學改革后的教學效果良好,教學效率顯著提升,職業技能競賽成績穩步上升,在2018年獲得了廣西區賽二等獎和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三等獎的成績。從專業建設發展的長遠角度來看,還需要依托職業技能競賽平臺,進一步加大教練型師資隊伍以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完善園林實訓基地的建設;正需要從全局出發對整個園林專業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專業的持續向上發展,在今后的職業技能競賽和學生的就業創業中爭取更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明宇,劉柏霞.基于職業技能大賽視角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4(3)
[2]陽艷美.基于職業技能競賽視角的高職實踐教學改革[J].廣西教育,2013(3)
[3]林云仙.提升“園林工程”課程教學效果的思考[J].林區教學,2017(2)
[4]湯輝.“大工程觀”視野下的高校風景園林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園林工程”課程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4)
[5]彭顥善,羅曉菊,李春暖.基于技能大賽視角的高職服裝專業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以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教論壇,2015(5)
【作者簡介】江 匯(1986—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工程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教學與研究。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