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康林
摘 要:作文作為語文科目中的組成部分,師生都非常重視。如何寫出優秀的考場作文一直是困擾學生的重大問題。需要教師摒棄原來的“老師講,學生聽”的作文講評方式,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最佳模式,把學生引導到評改的環節上來,化被動為主動,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打造高效的作文講評課堂。
關鍵詞:作文講評;自主;合作;探究
許多教師的作文講評課,師生基本無互動,效率極其低下,因此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講評有效模式顯得非常有必要。經過本人的不斷實踐和努力,特別是在承擔龍川縣教育局組織和批準的課題《構建作文講評課堂“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模式》的研究任務以來,在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果,摸索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作文講評模式。我把它稱之為“作文講評八步法”。所謂“作文講評八步法”就是作文講評應該按八個環節來走,其總體流程如下:考場作文—教師評分—教師講評—學生修改—學生評分—學生點評—教師總結—學生再修改。
一、考場寫作
考場寫作強調“考場”,一般寫作時間不超過60分鐘。其中的環節還包括審題、構思、擬寫提綱等。那么審題5分鐘,構思和擬寫提綱5分鐘,還剩50分鐘寫作時間已經足夠了。如何做到不偏題,如何擬寫出漂亮的標題,如何寫出漂亮的開頭和結尾,如何分析論證,如何架構等,這都要做足功夫,不能臨時抱佛腳。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一起定了作文的“五好”標準:審好題、立好意、選好材、搭好架、行好文。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次作文,根據教學計劃,我會給出幾組作文題,學習小組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閱讀經驗討論該期的作文題,然后全班確定好本期的作文題。這樣做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在討論過程中帶動審題構思能力比較弱的同學,打開寫作思路,營造輕松、愉快的寫作氛圍,消除學生怕寫作的心理陰影。
二、教師評分
不會寫作的學生,其寫作過程肯定是艱難的,會寫作的學生把寫作當成了一種享受。作品出來后,他們都急切地期盼教師給他們一個評價,因此教師評分的環節時間不宜拖得太久。我一般是兩天內就給學生一個結果,否則就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這里,問題的關鍵是“評價標準是什么”,如果教師把分數定死了,接下來學生評改的環節,他們就不敢發揮了。
葉圣陶說:“必使學生能自改其文”,可見好文章是反復修改出來的。大多數教師的做法是花大量的時間精批細改,可是作文發下去之后,學生看一眼分數就了事了。教師辛苦勞作,收效卻極其有限。首先,教師應把作文分類,根據文章質量把作文分為上中下三類。然后,每一類選出三篇作文進行精批細改并打分,把這九篇作文印發給學生作為他們評改的標桿。其次,教師對學生進行改前培訓,特別對學習小組長重點培訓,告訴學生批改作文的流程和相關量化評分要求細則。第三,由學習小組長組織本小組學生試評,試評的文章是教師提前熟悉的文章,教師當堂跟蹤指導。第四,試評通過后,正式評改,教師全程指導,有爭議的文章上交教師,待學生手頭的作文改完后,教師把這些有爭議的文章拿出來集體探討。
三、教師講評
教師講評環節主要是針對學生作文的“普遍問題”和“典型問題”進行點評。我的做法是作文發下去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作文批改情況填寫一個習作自我評價表(見附表)。
首先,教師要從學生的習作和自我評價表中發現“普遍問題”和“典型問題”,借助多媒體有針對性地舉例點評。其次,教師指定學習小組長對本組的習作逐一點評,鼓勵學生點評要中肯,在充分研究本組學生習作的基礎上點評,避免泛泛而談。第三,學生自我點評,說亮點,找不足,打算怎么改等。教師要鼓勵學生,態度要端正,實事求是,不要自卑,不要驕傲。
四、自我提升與評價
學生修改環節是寫作能力提高的關鍵環節,我們前面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為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做鋪墊。此時,學生應該對自己的文章有了深刻的認識,對如何改進自己的文章也已經有了一定的想法。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前面點評、討論的工作做足了,學生修改自己的文章就不會一臉茫然,也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也讓他們有滿滿的獲得感。
這個環節我一般分三步走。
1.示范修改。為了學生自我修改更有效地進行,提高他們的自我修改能力,教師應該先做好修改示范。教師可先挑選上中下三種不同層次的作文,提出不同的修改要求。教師可以參照習作自我評價表,對自我評價比較高,又確實寫得不錯的文章,教師可只作個別語句的修改或者適當增添一些修辭手法,給文章潤色,基本保留文章的原貌。
對中等作文,教師要激發學習小組的積極性,可引導學生合作討論、自查自糾,體會文章的不足。檢查文章論證是否得當,論據是否典型,結構思路是否清晰,開頭和結尾是否呼應,點題是否到位等,對如何修改提出建議。
對下等作文,教師要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按照習作要求,認真討論,實現兵教兵。當然,對這類作文,教師示范修改也是很有必要的,學生不會陷入盲目狀態。
2.學生自改。這個環節要求學生獨立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因為學習小組對每篇文章都做足了工作,作者對自己文章的認識是明晰的,也產生了升格自己文章的欲望。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效果,說明前面的鋪墊沒有做到位,需要反思。這個環節需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不能操之過急。
3.互評互改。文章升格后,不是萬事大吉,還需要鞏固勞動成果,教師還需要反饋。這個環節,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以“習作自我評價表”的標準為導向,小組之間交互評改。鼓勵學生大膽給別的文章打分,并注意寫好“眉批”和“尾批”。這里要注意的是,監督引導學生打分不要草率,要做到客觀公正。打分之前要征詢組員的意見,只要有一位組員提出異議,就要進行再討論,直到全體組員都認同為止,這樣可以避免誤判,避免傷害學生的習作積極性。
五、教師總結
教師作最后的總結是有必要的,因為升格后的作文不等于完美作文,問題還是很多的。留下來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教師仍然需要“一語驚醒夢中人”。教師直接指出問題的所在,可以節省訓練時間,如果這時候又把問題拋給學習小組,學生也會感到疲勞。比如語言表達的問題,論證方法的問題,行文邏輯性問題,這些能力都不是通過兩三次的修改就可以提高的。教師要做總結,提醒學生以后要注意哪些方面。
六、學生再修改
最后這個環節是針對下等作文而言的,因為這類作文問題多。但對學生要求高一點,對一篇文章進行反復修改,反復打磨,效果是立竿見影的。當然,對于這類作者,教師的引導和鼓勵非常重要,學生的積極性本來就不高,寫作可能是他們“人生中最痛苦的差事”。因此,學生有一點小進步教師就要毫不吝嗇地對其進行表揚。
筆者認為“作文講評八步法”有效提高了作文課堂指導的針對性,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發揮了教師的主導性,實現了教學的有效性,減輕了教師負擔。
參考文獻:
[1]柳海民.中學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鐘啟泉.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施永忠.分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教育[J].教學月刊,2014,10(2):13-17.
[4]崔云道.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J].河南教育,2014,10(6):56-59.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