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兆昌
摘 要:在當前的中學地理教學中主要存在對中學地理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教育方式制約教學活動的開展和缺少必要的教具和實踐活動等問題,應從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創新多元的教學方式和增添必要的教學設備等策略入手,切實提高中學地理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問題;實效性策略
一、中學地理教學發展的基本概述
地理作為中學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教學質量會對學生的知識結構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每門學科都會有自身的特色,因此地理教師一定要結合地理學科的獨特之處開展教學活動,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學生地理知識能力的提升,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新時期,教師要在吸收傳統教育方式優勢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實現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創新,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地理學科的健康發展。
二、中學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當前的中學地理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從對中學地理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教育方式制約教學活動的開展和缺少必要的教具和實踐活動等方面展開分析。
(一)對中學地理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
在中學教育結構體系中,地理相較于語文、數學和英語學科而言,地位略顯微弱,是人們口中所謂的副科,師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受升學考試分值的影響,師生對地理的關注度并不高,弱化了教師上課的激情和感染力,同時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高,影響著教師的授課熱情。而且,部分學校對地理學科的重視程度較低,在課時安排上存在不合理性,無形間弱化了地理學科的地位。語文、數學和英語等學科學習任務較為繁重,嚴重擠壓了地理學科的學習時間,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二)教學方式制約教學活動的開展
素質教育理念下,要求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意識,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是,部分教師卻依舊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嚴重制約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利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為了實現教育目標、完成教學任務,部分教育仍然采用灌輸式的講授方式,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人,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投喂”,完全不用開動腦筋思考。整堂課下來,教室中環繞著教師的聲音,卻聽不到絲毫師生互動的聲音,學生的天性完全被遏制。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甚至誘發學生的抵抗情緒。
(三)缺少必要的教具和實踐活動
部分教師認為中學地理是純文科的東西,只需要學生考試前突擊背誦一下就能應付考試,因而教具和實踐活動等輔助教學手段的選擇上重視程度并不高。地理教師通常只借助一張簡單的地圖開展教學活動,整節課就依靠冰冷冷的文字地圖活躍課堂氣氛,無形間加劇了課堂的枯燥乏味性。而且,地理課的教學大都局限在教室內,忽視了實踐活動的作用,沒有將生活實際同教學內容相關聯,不利于學生對知識問題的理解,增加了知識的難度系數,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提升中學地理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探討
提升中學地理教學實效性的策略應該從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創新多元的教學方式和增添必要的教學設備等方面展開探討。
(一)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
新時期,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樹立學習意識,在借鑒傳統教學優勢的基礎上,與時俱進,推動教學方式的創新性發展。一方面,教師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改變以往“一言堂”的教學方式,而應將課堂交還給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加課堂教學。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掌控課堂節奏,營造和諧有序的教學氛圍。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水平。依據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感染力,打造高效優質地理課堂。
(二)創新多元的教學方式
教師要創新多元的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教學感召力,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可以巧設情景,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例如,教師在教學板塊運動時,可以利用小劇場情景再現板塊運動的場景,使學生在參與模擬板塊運動的過程中掌握板塊運動的規律,同時又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不經意間掌握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三)增添必要的教學設備
學校要增添必要的教學設備,輔助地理科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延伸教育空間,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組織學生開展實地考察,與教學于實踐,拉近學生同教學內容的距離,提高教學親和力。另一方面,學校要完善多媒體教學技術,購買地球儀等教學設備。比如,在學習“五縱三橫”鐵路線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演示鐵路線沿線的城市,靈活使用圖片、聲音和視頻等方面,調動學生多感官的參與,拉近學生同教學的距離,提高教學的生動形象性,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教學實效性。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要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多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營造和諧、有序的課堂氛圍,打造高效率的優質課堂,提高教學實效性,促進地理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靈.淺談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實效性[J]. 新課程(中學),2016(12).
[2]武慧敏.淺談中學地理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6(20).
[3]姚彩美.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信息系統的運用與價值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7).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