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傳文
摘要: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計算機專門人才,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如果將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技能培養相混淆,容易導致人才培養目標的偏離。本文分析了影響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因素以及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改進的對策,希望能夠對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專業;職業能力;培養
一、影響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因素
(一)對職業能力內涵的理解
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一方面要求學生要具備較為全面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還要學生系統掌握專業技能,走向社會就能成為熟練的技術工人。如果我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將職業能力局限的理解為職業技能的訓練,就會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過于重視技能訓練,而忽視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培養。因此,高職院校能否正確理解職業能力的內涵,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成敗的關鍵。
(二)學生自身因素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發現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一些學校忽視了學生基礎和層次的不同,采用一種教材、一種教學方法來面對全體學生,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人的個體差異時先天的,也注定了今后適合從事的職業方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學習基礎、能力需要等對學生進行分層分類,采取多種教育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實現人人成才的目標。
(三)教師主導因素
教師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所有的教學目標都要通過教師的指導來實現。我們發現在高職院校里很多教師缺乏對職業教育的深刻理解,沒有掌握職業教育的特點、教育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對學生的文化基礎、學習方式、個性興趣、學生家庭背景等了解程度較低。在當前全員育人、全程余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教師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引導角色顯得更加重要,這就需要教師要提升綜合素質,全面把握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方法。
二、高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學生培養目標不明確
我們發現,一些學校在計算機人才培養方面的目標越來越模糊。比如,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理解模糊,對職業能力內涵把握不準確,并沒有形成定位準確、以職業能力為主導、面向市場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只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忽視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技能訓練方面投入多,在其他方面投入較少,導致學生將職業能力與職業技能混淆,不能正確看待職業學習,導致學生技能水平不高,綜合素質低下的問題。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中,學科體系的烙印仍然明顯,過分強調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層次性和銜接性。在教學改革中,也有一些學生提出了項目化、模塊式教學,但是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在計算機教學方法方面,依然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練習,對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不足。另外,單調重復的實踐課程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低下。
(三)單一的考評方式阻礙了培養目標的實現
在我們傳統的教學考核中,主要對學生考核的是掌握知識的多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教師的教學重點導向重書本知識傳授而忽略能力培養。在實踐教學中,只是關注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掌握,忽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規范的職業行為等方面,導致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再加上不正確的考評導向,使整個教學過程忽視了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突出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人才技能培養的基礎上,也關注著學生思想修養、道德品質、吃苦耐勞精神、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的培養。從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角度看,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這里特別強調人才培養與社會企業需求的接軌。
(二)細化人才培養方向
與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同,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具有一定理論知識水平和較強崗位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這與本科院校培養的通才是有區別的。它強調的是具體崗位所需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根據高職院校學制短、學習時間有限的特點,應該細化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向,要求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計算機應用某一方面比如網絡技術、軟件技術或動畫技術等有一技之長,畢業后能夠適應工作需要,順利實現就業。因此,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要根據教學資源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科學確定所要開設的專業方向。
(三)改變傳統教學方法
在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傳統的以教師為主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需要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當前企業需要的是實用性人才,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要求較高,還需要學生具備相對全面的綜合素質,這從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得不到實現。
(四)科學采用評價模式
人才培養質量需要靠評價來決定。評價方式方法對于課程教學和學生學習具有導向作用,因此,要采用科學有效的評價模式,提高教學的效果。目前,高職院校大部分還是采用總結性評價方式,以期末考試為主要參考指標,這種傳統的評價模式只重視最后的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阻礙了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基于協同育人視角的高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何芳.福建茶葉.2019(12)
[2]基于大數據時代下的高職計算機專業教育研究[J].張瑋.科技風.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