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兵
摘要:教育信息化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并日益凸顯了其重要性。本文以《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為例,對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設計的變革做了探析。通過運用現代視頻剪輯工具,對學生身邊熟悉的視頻資源進行剪輯整合,結合問題探究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視頻剪輯;教學設計
最近幾年,國家教育部接連頒布《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對信息化教學進行規范和引導,指出“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時空展制、快速復制傳播、呈現手段豐富的獨特優勢,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選擇,對于構建教育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意義。”[1]教育信息化已然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并日益凸顯其重要性。現本文以《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為例,對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設計的變革做一探析。
《新潮沖擊下的社會生活》為高中歷史岳麓版必修2第12課,該課內容主要涉及19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在西方社會的沖擊下所發生的近代化。課程內容主要分斷發易服、“報刊與電影”、“移風易俗”三部分內容。課標要求學生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并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基于課程標準我將教學三維目標設計為:
知識與能力:
(1)列舉近代以來吃穿住行等物質生活變化的史實;
(2)了解婚姻觀念與婚喪禮儀等社會習俗的變化;探討影響人們物質生活、社會習俗變化的社會因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情景創設和問題探究感知中國近代社會在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等領域的變化的原因。
(2)學會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收集、處理信息。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近代社會生活變遷是西方工業文明對中國產生的客觀影響,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學習吸收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形成面向世界的國際意識。
為實現上述教學目標要求并結合班級學情,我將教學重點設計為——熟悉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遷的原因及影響。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對課堂進行了建構。
一、課前尋找相關視頻資料,并借用格式工廠、camtasia studio等軟件進行了視頻剪輯。
為讓學生直觀了解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了解當時的社會風貌,我依托本土視頻資源《又見平遙》以及電視劇《青島往事》進行了情境創設。《又見平遙》講述了清朝末期,平遙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抵盡家產,從沙俄保回了分號王掌柜的一條血脈的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為清朝末年,正好符合本課內容時間。另外電視劇《青島往事》以近代青島的滄桑巨變為背景,主講述了三個懵懂少年逐步成長為愛國商人,與西方列強英勇斗爭的故事。故事中較為真實地反映了近代中國社會風貌的變遷,與課本知識相契合。因此依托該電視劇內容我進行了情境創設設計。利用視頻剪輯工具,我從形之變、思之變、時之變三個角度截取出了三部分相關內容——近代青島百姓的物質變化、精神變化和時代變遷。第一段剪輯視頻主要反映了近代青島百姓的日常生活;第二段剪輯視頻反映了主人公從純樸守舊的思想向向往自由、敢于斗爭思想的轉變。第三段剪輯視頻則主要反映了近代青島從一個小漁村逐步變為繁華都市的歷史變遷。
二、授課過程中利用新編輯的視頻資料取代了傳統的文字史料,新情景的創設較直觀地展示了當時社會風貌,提升了教學效果。
導言設計中,我將截取《又見平遙》視頻并剪輯合成了2分鐘內容的視頻資料,引導學生分析晚清時期,視頻中的人物穿著是否符合時代,從而激發了學生興趣,調動了課堂氛圍,為課程內容的展開奠定了基礎。在具體課程內容講述中結合從《青島往事》中剪輯的三部分視頻內容我設計了7個問題:
(1)通過片段一,分析主人公的生活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 (2)結合片段一、二,提取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歷史信息 (3)小露一手:相關信息知多少? (4)你是否發現了與本課內容有關但課本又沒有提到的歷史信息? (5)社會習俗變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欣賞第二部片段三) (6)結合片段三分析主人公的思想前后發生了什么變化? (7)分析主人公的思想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根據第一段視頻和課本知識我相繼提出了問題1、2、3、4,,引導學生掌握近代中國人們物質生活變遷的史實,并對視頻資源中出現的各種服飾、飲食、生活場景進行辨析。根據第二段視頻剪輯資料,我提出問題5、6,引導學生認識主任公思想的變化。最后通過第7個小問題引出近代青島的滄桑巨變,通過這個視頻提升學生的認知,使學生意識到物質生活的變化、個體思想的變化的根源在于時代的變遷。最后通過情感升華引導學生在新的時代創造屬于自己的“新潮” ,增強了情感教育。
這樣通過這7個層層遞進的問題,課堂知識層次不斷被提升,學生們認知逐步從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結合上述案例,我們可以發現通過運用現代視頻剪輯工具,對學生身邊熟悉的視頻資源進行剪輯整合,結合問題探究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但是這種教學資源的搜集整理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教學備課中如何快速實現資源的整合還需要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EB/OL].中國教育部官網,2018-04-18. http://www.moe.gov.cn.
[2]姜義華、瞿林東、趙吉惠.史學導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8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