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萍 陳繼銳
摘 要:修辭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從教學要求入手對修辭教學所涉及的因素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修辭;語言表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修辭知識的教學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對于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有著積極作用,教師只有體會和抓住修辭教學的精髓,才能夠在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教學內容的要求
“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及想法;根據需要,用常見的表達方式進行寫作。”是新課標中的內容,由此可見,語言文字的運用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語言的運用及表達離不開修辭手法,想要讓語言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句式更加合理巧妙,就需要多對句子的邏輯順序進行揣摩和推敲,從中吸取組織語言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清晰、有邏輯地表達自己想法,抒發真實情感。修辭手法的教學應將重點放在句式、詞匯和修辭格上。以口語交際為例,在五年級的口語交際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由結組,向組內的同學推銷自己的產品,其所涉及的便是語言表達能力,用語得體大方,措辭適當。再如,在《荷花》一文中所涉及的修辭格的運用,文中的第二自然段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這一自然段,體會文章中運用修辭手法后的表達效果。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無論是什么體裁的選文,都離不開對詞句的錘煉和分析,這是培養學生語句組織和甄選能力的必要過程,而整篇文章的布局以及修辭格的使用也就是學生語文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項。
1.語音詞匯
在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打好拼音基礎對初學語文知識有重要作用;詞匯作為句子中的組成單位,組句的選詞也是十分講究的,因此,注重詞語的積累和運用也是教師所要在語文教學中體現的重要部分。例如,在《秋思》中,“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中的“見”字,將秋風與秋風所帶來的蕭條景象聯系起來,從其他的景物中把看不見的秋風寫活了。
2.句式篇章
如何選擇恰當的句式準確、立體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關鍵在于句子的組織和安排。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有陳述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動句、被動句等等,例如,“李××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和“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兩句話,雖然意思相同,但表達方式卻不同,其中的區別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進行感受。此外,篇章的布局便是指文章結構的完整性,可分為承接、因果、總分等等,掌握文章的布局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重要意義。
3.修辭格
修辭格是小學語文修辭教學中最常見的,從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就會讓學生有所了解。修辭格的使用賦予了文章生命力,使文章更加具象,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很多寓言類故事都賦予了動物說話的能力,極具童趣。在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修辭格就上升到了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的學習,旨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體會這些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并加以感受,從而運用到寫作中去。
二、教學方法
修辭可以說是一種修飾行為,運用詞語來使語言表達更具有感染力。小學語文修辭教學應貫穿語言教學的始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能夠通過語言來表達情感,在這一行為發生的過程中,逐步地引導學生篩選、組織合適的詞語,編排句子,使自己的思想能夠通過恰當的語言來被人所理解,從而得到相應的反饋。語言表達推動修辭行為的產生,而修辭就是使語言藝術化的手段,使其表達得更加生動、形象、富有審美價值。在修辭教學中教師也要正確引導學生去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逐漸加深印象。
1.比喻
比喻不論是存在于哪一種語體中,其效果都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生動。例如,在《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文中將小丘的線條比作是中國畫,用充滿藝術性的中國畫來比喻這一平平無奇的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2.比擬
寓情于景、物,托物言志,引發讀者共鳴和思考都是比擬的表達效果。例如,在《山中訪友》中的開篇部分,“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早晨,好清爽!”作者將吹來的微風比作山風的懷抱,起到了烘托之效,渲染了氣氛,增強了文章的藝術表現力。再如: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與山中的小鳥、露珠和大樹成為朋友,表達了作者自己此時愉悅、暢快的心情。
3.排比
在鋪陳敘事、議論說明或是抒發情感時都可以使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能夠起到增強語勢、條理性、節奏感的作用。例如,在《匆匆》中: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三個結構整齊的排比,節奏鮮明,語勢強勁,使用三個可以輪回轉換的意象,表達對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無奈之情。
4.夸張
突出描寫對象或是某個事物的特征來解釋其本質現象,給讀者留以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望廬山瀑布》中,以“三千尺”這一夸張的數詞,夸大地形容瀑布飛流而下的氣勢,配以誦讀時的豪放,凸顯瀑布的磅礴氣勢。
綜上,修辭教學對于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區分修辭與修辭格教學,使學生系統、合理地掌握修辭知識。
參考文獻:
[1]曹石珠.小學修辭教學的意義和方法:跟小學語文教師談修辭教學[J].湘南學院學報,2015,36(3):86-91.
[2]劉小鳳.淺析小學語文常用修辭教學:以人教版小學語文低段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2):287.
編輯 段麗君